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財智 > 研究者 > 正文

字號:  

李若谷:中國決不能照搬西方的經濟發展方式

  • 發佈時間:2015-06-08 17:1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原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行長、南開大學兼職教授李若谷近日做客南開大學金融名家講壇,暢談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思考。

  經濟運作之困與貨幣政策之困

  李若谷認為當今中國經濟發展有兩方面的困難----經濟運作的困難和貨幣政策的困難。經濟運作的困難主要表現為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利潤明顯下降。宏觀政策發力,穩定增長,尚需一段時間才能發揮作用,成為貨幣政策困難的表現。

  “流動性的作用不是萬能的。”談到政府的貨幣政策,李若谷認為截止目前的實際效果有限。頭寸相對充足,但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沒能有效轉化為對實體投資的支撐,社會融資總規模未擴大,實體經濟實際融資成本下降幅度有限。

  創新能力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李若谷以農民工用工荒為例,分析了企業生産成本不斷上升,利潤明顯下降的原因。當今許多中國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勞動生産率低,缺少競爭力。加大創新投入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必須把投資放在第一位

  “投資”成為李若谷講座中被提及最多的一個詞彙。“必須把投資放到第一位。”他堅定地説。

  當前我國房地産、基礎建設、製造業投資需求全面下滑,另外一方面,政府簡政放權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投資的發展,“賣地收入”增長放緩,地方政府的資金來源萎縮。

  “中國的影子銀行和政府的地方債務與西方相比是不一樣的,中國的影子銀行資金大量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是有好處的。”李若谷通過比較中西方影子銀行與政府地方債務的不同,闡述了政府投資的必要性。

  在談到生産過剩與繼續加大投資是否衝突的問題時,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國的産業過剩是低端産品的過剩,技術含量較低,利潤不高,我們必鬚生産更多的高端産品,而這正是一個投資問題,我們必須為創新投資。”

  中國決不能照搬西方的經濟發展方式

  李若谷將中國經濟發展困難的癥結分為三個方面:貨幣傳導機制不暢,資金供給不足;“三駕馬車”乏力,社會總需求不足;發展理唸有誤區。

  企業經營越來越差,利潤下降,導致不良貸款率上升,銀行為了規避風險,惜貸情緒越來越重。貨幣傳導機制不暢,使得融資難、融資貴,這正是中國經濟發展困難的癥結之一。中國發展的誤區則在於對投資與消費的關係認識、産業發展及監管上的缺陷和誤區。

  他認為,美國靠美元掌握世界,它可以靠借債進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而人民幣尚未國際化,靠借債消費是不可持續的。既便將來人民幣國際化了也不可能靠借債消費。況且中國國民的收入水準還較低,不可能大量消費,所以中國的消費必須有節制,不可以把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一些人主張消費拉動增長,實際上對中國是有害的。“我們在學習西方時,必須要結合國情,西方好的東西不一定符合我國的具體需要,決不能照搬。”李若谷如是説。

  標本兼治推進金融領域改革

  標本兼治推進金融領域改革是李若谷提出的緩解中國經濟發展困難的一個方法。改進監管方式,放鬆監管標準,是著重治標的“短期措施”;著力改善資本市場環境,加大發展直接融資,加強中小銀行建設,促進金融深化是治本的“長期措施”。

  李若谷提出,要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必須加大基礎性投資和技術領域的投資。他列舉了當今人們關心的教育、醫療、交通、科研等問題,再次強調堅持投資的重要性。

  在講座的互動環節,李若谷回答了現場聽眾的踴躍提問,對“一帶一路”、“亞投行”等熱點問題一一解答。

  最後,李若谷引用了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中的相關內容作為講座的結束語:“現在有很多爭論,認為靠投資推動發展不可持續,要靠消費。沒有投資哪來的消費呢?我們還是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管怎麼樣,都要發展,不落腳發展,都是空談。”

  李若谷,中國進出口銀行前董事長、行長。1981年獲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學位,1983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公共管理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行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駐亞洲開發銀行執行董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非洲開發銀行、加勒比開發銀行和東南非開發銀行等機構的中國副理事。(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