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財智 > 決策者 > 正文

字號:  

李毅中:創新不足導致投資效率明顯下降

  • 發佈時間:2015-06-08 15: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簡稱工經聯)會長李毅中近日在接受企業觀察報記者獨家專訪時指出,我國勞動生産率偏低,近年固定資産投資效率明顯下降,中國製造需要依靠創新驅動提升生産力要素的品質和水準。

  企業觀察報:今年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我國經濟實現動力轉換的關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穩步有序推進化解過剩産能工作。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要實現動力轉換必然將依靠創新驅動。請問,這是否意味著創新驅動將會代替過去的要素驅動而上升至主導地位?

  李毅中:中央提出,經濟發展的動力,要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一轉變有著深刻意義。

  多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主要是要素驅動。生産力包含生産資料、生産工具、勞動力、科技與資金等要素。其中生産資料包括能源、原材料、土地等資源;生産工具是指經濟活動所需要的裝備,比如構成生産流程的物理單元,及其控制系統;所謂勞動力,現在叫人力資源,既有體力勞動者又有腦力勞動者,包括專業技術人員與職業經理人;資金也就是資本,即創業與發展的資金流,包括資金的融通、籌措與迴圈;最後一項科學技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這一思想與現在講的創新驅動一脈相承。

  企業觀察報:這是否意味著,對於過去要素驅動的路子,我們將適當揚棄,並有所反思?

  李毅中:生産力要素與創新驅動不能割裂而是密切相關。推動經濟發展,推動生産力上新臺階,仍然需要生産資料、生産工具、勞動力、科技與資金這些要素的科學、合理使用。而過去的問題在於,推行要素驅動的方式是粗放型的。在薄弱的基礎上,肯定需要一個量的積累。長期以來著眼于規模與總量,比較重視量的擴張,而對於品質與效益重視不夠。

  在資源利用方面,過多消耗資源,造成嚴重污染,影響生態平衡,資源環境已難以支撐,企業物化成本也大幅上升。

  在生産工具方面,短缺經濟條件下産品供不應求,企業雖然也注意設備更新、改造,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但對提高裝備效率,精準製造重視不夠。以至於現在有些企業還在使用30年前的老裝備,沒有及時淘汰、更新。

  在勞動力方面,強調解決就業問題,大力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産業無疑是正確的。問題是在提高勞動力素質、業務能力、技術水準、文化素養方面重視不夠,對機械化、自動化、智慧化重視不夠。其後果,一是勞動生産率偏低,我國勞動生産率2014年每人平均為7.23萬元,比上一年提高了7%,成績雖然可喜,但只有發達國家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通過創新提高勞動力與人才要素的品質還有很大空間。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夠,現在情況已明顯好轉。三是人工成本明顯上升,勞動力成本是10年前的2.7倍。

  在資金方面,對於降低資金流通費用、加速資金週轉、提高資金效率重視不夠。資金短缺、儲備不足,經濟發展走高負債的路子,企業高負債經營,地方也債臺高築。雖然赤字率、財政負債總體安全可控,但絕對數很大。再以固定資産投資為例, 上個世紀九五、十五期間,大致投入5元可産出1元,而2014年,固定資産投資高達50萬億,當年GDP凈增約4.33萬億,GDP要增加1元需投放11元甚至12元,投資效率明顯下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