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財智 > 決策者 > 正文

字號:  

樓繼偉:企業工資增長過快 最終恐傷及勞動者

  • 發佈時間:2016-02-22 07:15:0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馮彪  責任編輯:王斌

  誰不想工資越掙越多?但在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看來,最近八年,我國工資增長率超過勞動生産率兩三個百分點,使得我國競爭力越來越不足。

  2月19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上,樓繼偉説: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的保護嚴重不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不利於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最終傷害的還是勞動者。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長期時間內,我國工資增速是低於勞動生産率增速的。最近幾年工資增速超過勞動生産率增速,我認為這是對過去長時期工資增速慢的彌補。”

  工資增速超勞動生産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其中,農民的每人平均收入增長還高於全國平均水準0.1個百分點,均超過GDP增速。

  專家稱,工資增長率至少要高於物價增長水準,否則居民的日子會越過越差。工資增速跑過GDP增速,説明老百姓分享到了更多經濟發展的成果。

  “中央的要求是‘兩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長要同經濟發展速度同步,工資增長速度要與勞動生産率增長同步。當然,如果工資增速長期超過勞動生産率增速是不可持續的。”蘇海南説。

  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説:“現行的用工制度脫離勞動生産率,工資剛性上漲。最近十年,特別是最近八年,工資超過勞動生産率兩三個百分點,使得我們競爭力越來越不足。我們一直説要提高工資收入,但推得太早了。”

  勞動生産率是對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産産品數量的衡量,如果工資增速超過勞動生産率,意味著企業支付的勞動成本將超過企業收益,如此一來,企業競爭力下降,工資增長也無法持續。

  蘇海南對記者説:“近年來,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市場供給總量開始下降,不少地方還出現用工荒,這是促使工資增速加快的因素之一;同時,為彌補以前工資增速偏慢,特別是農民工工資曾長期增長慢,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也推動了工資的增長。”

  蘇海南認為,近些年來企業成本提高確實很快,對此要全面分析其原因。他説:“有專家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的企業成本只比我國高了3%,但是美國勞動力成本是我國的好幾倍。這説明我國企業成本中,勞動力成本仍不算很高。我國企業成本近些年提高快,主要還是流通費用、原料燃料等費用以及稅費偏高等造成的,不能簡單歸咎於工資水準增長過快。未來還是要堅持‘兩同步’原則,把工資增速控制在與勞動生産率增速持平的範圍之內。”

  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要從依靠擴大要素投入轉變到依靠全要素增長率上來。但是樓繼偉卻在上述演講中説:“我們在新常態之下,全要素生産率提高得比較慢。”

  其中的原因,在樓繼偉看來,我國勞動合同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不利於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最終會損害勞動者的利益。

  另外,在樓繼偉看來,法律一定程度上強化了職位的保護,造成勞動力市場的僵化,也降低了企業人力資本投入的力量。

  “企業要支付大量成本,來提高工人職業技能。但是企業不願意加強這方面的投入,因為職工可以以任何原因走人。企業把員工培養好了,員工就可以走了。企業如果要讓他們走,要支付大量費用。”樓繼偉説。

  一位民法庭法官稱,現在80、90後勞動者勞動關係穩定性較差,自《勞動合同法》2008年實施以來,其所在法院受理的勞動糾紛中,35歲以下的勞動者比重也不斷增大,從2013年38.49%增大到2014年43.3%。

  在演講中,樓繼偉説:“我認為下一步應該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勞動合同法需要保護勞動者,但也要平衡好兩者關係,既要保護勞動者,也要保護企業。”

  對此,蘇海南對記者説:“《勞動合同法》本身的立足點主要是保護勞動者的權益,這是基於勞動力市場上勞動者權益明顯受損這一大背景。當然,當前面對經濟下行,我們應研究如何增加用工靈活性,讓勞資雙方平等協商、抱團取暖、共渡難關。這與勞動合同法並不違背,2008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就這麼做了,今天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