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霍建國:“一帶一路”是戰略構想不是工程項目

  • 發佈時間:2015-03-19 11: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山間回蕩聲聲駝鈴,大漠飄飛嫋嫋孤煙”,兩條絲綢之路展開壯麗身軀,譜寫新世紀的華美樂章。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後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一帶一路”寫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從歷史深處走來,融通古今、連接中外,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近日撰文指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要從戰略高度進行統籌謀劃,避免聚焦具體的項目規劃。過於具體,時間、節點過於清晰。霍建國認為這一方面增加了推進的難度,易削弱市場主體參與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會給外界以中國主導的感覺,使規劃最終難以真正落實,影響戰略倡議的效應。

  全文4700余字,從三個方面系統論述了“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並提出五大實施路徑,為全面認識和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提供了讀本。全文如下:

  習近平主席在去年出訪哈薩克和印尼期間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今年以來,我國在多個外交場合如金磚峰會、亞太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及習主席在出訪歐洲期間,均將“一帶一路”作為主要倡議提出,多國領導人對這一倡議均表示支援。為有效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我國還特別設立了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銀行等金融機構,將“一帶一路”建設從戰略構想、宣傳造勢進入到具體戰略推動階段。在此,針對“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注意和把握的有關問題談一點個人看法。

  一、高度認識“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帶一路”建設是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把握我國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對外開放的新舉措,也是基於新安全觀的周邊外交大戰略,表明新一屆中央在處理新型國際關係中的創新發展理念及戰略思維。目前各界對其戰略意義的認識仍然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切實把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同構建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緊密結合起來。

  提升中國影響力的戰略舉措。“絲綢之路”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標誌,開啟了中國與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顯了中華民族的開放精神,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底蘊,以此作為我國推動與亞歐區域合作的“倡議”,既可以向國際社會宣誓中國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開放理念,樹立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同時也可以淡化“中國威脅論”的負面效應,“名正言順”拓展我國與中亞、南亞及中東歐的合作,逐步提升我國在周邊及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影響力。

  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戰略部署。當前,我國的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都面臨著新的突破,歐美等國正在不斷加強對中國崛起的限制,美國推動的TPP和TTIP談判,意在以高端開放為契機,企圖掌控和影響下一輪國際貿易規則主導權,無疑對我國將構成新的挑戰和威脅。“一帶一路”建設是突破這一壓力的重大戰略設計,通過拓展與亞歐市場的合作,推動市場多元化戰略,降低我對歐美日市場的依賴,不僅為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賦予了新的內容,也為沿海、內陸、沿邊新一輪對外開放指明瞭方向和路徑。

  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一帶一路”建設涉及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既可以形成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也可以促進中國有競爭力的企業去承擔更多的海外項目,提升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競爭力,將形成中西部地區與中亞、東歐、西亞的新商貿通道和經貿合作網路,帶動內陸沿邊擴大向西開放,既有助於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的腹地,也可以激活內陸和沿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活力,促進中西部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形成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關注的相關問題

  “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是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福利,對外通過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貿交流與合作,照顧各自關切,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對內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升對外開放的品質和水準。在推進的方向和方法上也要形成統一認識,要妥善處理號戰略利益與商業利益的關係,將“好事辦好”,尤其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一帶一路”建設是戰略構想而不是工程項目。由於“一帶一路”涉及沿線國家眾多,向東涉及亞太經濟圈,向西緊連歐洲經濟圈,人口占世界人口約60%,而“五通”包含了國家政策、基礎設施、貿易投資、金融體系及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內容,時空範圍廣、跨度大、週期長,甚至可能伴隨中國新一輪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全過程。“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深刻把握我國開放型經濟面臨的形勢變化和機遇挑戰,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新動向和新路徑,以全球視野對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所進行的戰略構想,是推動我國區域經濟合作向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高水準拓展的戰略佈局,而非具體、微觀的項目設計。因此,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要從戰略高度進行統籌謀劃,避免聚焦具體的項目規劃。過於具體,時間、節點過於清晰,一方面增加了推進的難度,易削弱市場主體參與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會給外界以中國主導的感覺,使規劃最終難以真正落實,影響戰略倡議的效應。因此,要本著“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的精神,國家層面不應制定過於細緻的實施方案,而是要確立原則、目標、方針、路徑等,要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市場做主、讓企業參與”。

  第二,戰略設計要立足於現有基礎和能力。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具備良好的合作基礎,2013年,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的貿易總額佔我國外貿總額的15%;對沿線各國的非金融類投資佔我對外投資總額的4.5%,在沿線各國的承包工程營業額佔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總額的45.4%,與沿線國家區域經濟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我國同上合組織成員、東盟、南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經貿關係日趨緊密,若能在現有基礎之上,依據我們現有的能力逐步推進,就可以真正做到如習總書記所説的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推進區域大合作。要防止短期目標設定的過於高大,脫離我們的能力,要以實質性利益調動相關國家參與的積極性。

  第三,戰略推進要充分尊重沿線國家的意願。“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單方面的頂層設計和戰略構想,需要沿線各國的參與和合作才能真正落實,但“一帶一路”各國資源稟賦、社會制度、經濟基礎差異較大,甚至宗教文化也不盡相同,我國在推動建設進程時,需要對沿線國家有深入的研究和把握,要充分考慮不同國家的發展水準和承受力,避免出臺由我單方面主導的政策措施。要採取靈活的、符合沿線各國意願的舉措,避免因我過度主導而影響沿線國家的參與熱情。

  第四,戰略安排要注意發揮市場作用。“一帶一路”建設既要發揮政府的管理服務功能,更要發揮好市場的調節和資源配置作用,減少對市場主體的束縛,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格局,使企業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主體和驅動力。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仲介組織要在資訊傳導、平臺建設、資金支援、人力資源保障方面為企業提供更多支援。要促進沿線國家中小企業的合作,創新合作方式,以企業為紐帶,將各國利益捆綁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境內沿線省市在國家制定的目標政策前提下,可以根據地方特色發揮各自的優勢。同時也應注意,在於相關國家的合作中,更應堅持互利互惠的市場化原則,不能無底線地“讓利”。

  第五,戰略實施要考慮地緣政治經濟格局。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質是實行“以我為主”的對外開放及外交戰略,要充分考慮到因此可能帶來的地緣政經格局變化。一方面,中國與亞歐發展中國家的政經合作會加強;另一方面,與大國的競爭也會更為激烈。中亞各國多數是歐盟主要貿易夥伴、投資及能源供應地,是俄羅斯長期的“後院”。雖然中國強調“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不營造勢力範圍”,但也難免不産生中國與美歐抗衡的嫌疑。因此,要本著“多做少説”,避免與美歐等國發生爭奪中亞市場的直接對抗,關鍵要通過務實合作,使得沿線參與各國受益並激發其主動參與的熱情。要充分估計可能的反作用力,避免問題出現時措手不及。

  三、對“一帶一路”建設實施路徑的幾點思考

  由於“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多方利益,在設定實施路徑時要充分考慮地理環境、政治協調和經濟效益,既要處理好國內各省市的關係,也要考量沿線國家間的競爭與需求,要按照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持之以恒,逐步推進。在實施重點和路徑上,建議優先考慮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是加快啟動“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要本著先易後難、由近及遠、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的原則,在現有的發展基礎上,能幹的先幹起來。首先,國家層面應儘快出臺“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導思想、原則、目標、任務和發展方向;其次,要把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作為重點領域優先推動;第三,選擇參與熱情高、與中國經貿合作基礎好、對中國依賴性和互補性強的國家優先推動,並使先期加入的國家獲得較大的利益,使這些國家成為樣板和示範,吸引其他國家主動參與;第四,為企業提供相關國家的投資合作指南,使企業自行選擇適宜的貿易和投資地區;第五,要加強文化交流,促進歐亞文明的融合,逐步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和主導。

  二是推動跨國産業鏈合作。在邊境和“一帶一路”沿線有條件的國家選幾個點,建立邊境經貿合作區和境外産業園區,將我國成熟的有競爭力産業向外延伸,建立跨境産業鏈合作機制,既有助於釋放我國的經濟發展能量,拓展産業和貿易發展空間,鞏固我國産業鏈競爭優勢,也可以增強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潤物無聲”地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具體而言,一是提升我國現有邊境經濟合作區的發展水準,賦予更為積極靈活的便利化措施;二是進一步推動大湄公河經濟圈、兩廊一圈及泛北部灣經濟圈等地的邊經濟合作區建設;三是完善境外經濟合作區的政策支援;在“一帶一路”國家中選擇與我關係比較好、政局穩定、資源優勢比較突出的國家建立境外經濟合作示範區。

  三是著手做好法律制度的安排。建立經濟合作機制是我國發展與“一帶一路”國家經貿關係的基礎和保障。要加快發展與部分經貿合作關係基礎好、有條件的國家商簽相關的合作協定,包括共建絲綢之路合作協議、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徵稅協定、政府間經貿合作協定、司法協助協定、交通運輸協定等。對於條件比較成熟的國家,可以進一步商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將“一帶一路”建設同自貿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並擴大示範效應。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未必嚴格按照傳統範本,可秉持開放性、多元化的原則,採取先易後難、靈活多樣的方式,如先簽署框架協定、早期收穫計劃,只要符合互利互惠原則,雙方都能夠接受、能夠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削弱貿易投資成本和壁壘的協定都可以簽署。關鍵是起步,再逐漸深化和加強,從而編織緊密的共同利益網路,將各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準,最終形成“五通”的經濟共同體。

  四是要突出新亞歐大陸橋的作用。東起我國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新亞歐大陸橋,被稱為新絲綢之路的陸路交通大動脈,中亞的哈薩克已在我國連雲港建立了物流轉机分撥基地,將連雲港作為其出海口。從目前中國的地緣政治及現有的基礎看,應充分發揮中國已建好的歐亞大陸橋的作用。當務之急,需加強協調和統籌,發揮各地已建成的歐亞鐵路運輸線的作用。關鍵是降低成本,發揮綜合優勢,提高競爭力,實現歐亞大陸橋通關便利化。同時,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好已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思路基金的作用,優先實現與中亞及周邊鄰國的互聯互通,共用便利。最終根據我們的海洋實力考慮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路。

  五是務實推動先行先試舉措。要使“一帶一路”建設從構想落到實處,不應等到所有的設計規劃都完成之後在行動,應從能做的先行務實做起來,重點還是要推動産業和經貿合作,道路、貨幣、人文、交流相配合,最終實現物流、人流、資金流、資訊流的自由流動與暢通。對中亞地區,加強與其在能源、原材料、機械、農業等領域經貿合作;對中東歐地區,加強與其在機械裝備、農業、能源、金融等方面的産業內貿易和雙向投資;對南亞國家,可加大對其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力度。充分發揮亞歐博覽會和歐亞論壇等平臺作用,創造條件打造一批新的交流合作平臺。條件成熟時,推動建立通關一體化標準、産業行業標準、物流運輸標準等,以標準的統一來實現政策的溝通和市場的銜接。

  總體來説,要使“一帶一路”建設達到良好效果,重要的是要深刻領會中央的戰略意圖,以開放的精神和體制機制創新的舉措促進合作發展,國內各省市應根據本地區特點和競爭優勢,創造性地發揮作用。亞歐國家看中的是中國的市場,中國的開放紅利,相信通過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切實可以鞏固和發展與亞歐國家的經貿關係,樹立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形象及影響力,最終使開放紅利更多地惠及民生。(本文作者為商務部商務研究院院長霍建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