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徐洪才:改革紅利消失前必須完成人民幣國際化

  • 發佈時間:2014-09-03 11:42: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王浩  責任編輯:王斌

  “新常態”是最近頻繁被經濟界提及的詞彙,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國內又將面臨哪些新的挑戰?又有哪些新的機遇?日前,在中國機械工業出版社舉行的《變革的時代》新書發佈暨“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趨勢與治理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就此展開討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是研討會的主角,研討會圍繞徐洪才的新著作《變革的時代》所提出的問題展開。徐洪才認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著一些潛在的長期風險因素,比如産能過剩、影子銀行、地方政府債務等,但目前看最讓人擔憂的是房地産泡沫破滅的風險。

  徐洪才:過去7個月,三四線價格下跌向一二線城市蔓延,過去的十幾年不一直説要把房價調下來麼?葉公好龍,龍已經來了,現在大家慌了手腳,趕緊解除各種限購限貸政策,下一步如何阻止房地産投資增速的急劇下滑對經濟下行的負面影響,應該提到議事日程。我建議對首套房的貸款給予優惠政策,否則的話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太大。

  另一大風險因素,徐洪才認為是對金融改革節奏的把握:太快了,容易造成衝擊;太慢了,又會喪失歷史機遇。

  徐洪才:金融開放過程中我們不能犯兩個錯誤,第一個是過激過快地開放資本賬戶導致我們金融不穩定,受到外部衝擊,這叫顛覆性錯誤;第二個錯誤是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之內,隨著中國老齡化的來臨和改革紅利的消失,我們還沒有完成人民幣的國際化,那麼因此可能會犯歷史性錯誤,就對不起子孫後代,而現在有一些人由於擔心犯顛覆性錯誤,所以不敢抓住歷史機遇,這是最大的風險。

  來自國家行政學院的行政學教授孫迎春則認為,“新常態”需要激活市場活力,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這就需要對行政審批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不是隔靴搔癢。

  孫迎春:改革步子不只是削一些皮毛,而是慢慢進入到砍胳膊砍腿的真正利益的削減過程,所以説改革步子現在遇到了很大阻力。這也是我們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以後面臨的最大問題,當時大部制主要是搭了一個大部制的框架,但是這些部門合併完了之後,2008到2012這4年間,基本上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目前,很多觀點認為,中國到了資本輸出、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的階段,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卻提醒,這個時刻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先把國內市場抓牢固。

  江涌:一國的國內市場要比國際市場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而我們的一些經濟學家卻鼓搗大家都走出去,走出去了把這個市場讓給誰了?很大一部分給跨國壟斷資本主導了。我們要把這個市場贏回來,要反壟斷,來開闢民族資本的經濟市場,猶如反腐敗給我們帶來政治清明一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