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日媒:中國商業設施過剩情況突出 面臨淘汰

  • 發佈時間:2015-07-02 16:04: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日本經濟新聞》7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面臨商業設施淘汰大潮 購物中心(SC)等商業設施過剩的情況在中國越來越突出。受經濟減速和中國領導層推進的反腐影響,中國消費市場出現增長乏力。加上電商的衝擊,相繼有商業設施被迫關門或成為招不到商戶的“幽靈設施”。這一影響還波及到進駐中國的外資企業,比如,泰國和英國的零售商已開始調整在華戰略。如果中國經濟持續減速,更多商業設施遭淘汰的情況將難以避免。

  商業設施關門已司空見慣

  “在與電商的競爭中經營陷入了困境”,坐落在成都繁華商業街春熙路上的購物中心“成都101購物藝術中心”5月中旬突然關店。

  這座5層樓的商業設施于2014年9月剛剛開業。裏面入駐了很多銷售服裝和生活雜貨等商品的小型店舖,女店員説“這裡店舖租金比較貴,所以商品的價格也偏高”。如果要比價格的話,這裡的商品很難與隨處可以找到低價商品的網店進行競爭。

  在中國,商業設施的倒閉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泰國尚泰集團(Central Group)旗下的購物中心尚泰百貨8月底將在華關閉位於成都的最後一家店舖,正式撤出中國市場。尚泰百貨最鼎盛時期曾在中國擁有4家店舖。英國零售商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也決定8月之前關閉上海市內的5家店舖。據稱,上海市內最近1年已有十幾家百貨店倒閉。

  遼寧省瀋陽市的購物中心“陽光百貨”門口立著招募租戶的廣告牌,上面寫著“全業態招商”。除商店和餐飲店以外,陽光百貨還希望招募金融和辦公室入駐其空閒的10萬平方米空間。從廣告牌似乎可以看出不管怎樣也想先招滿租戶的迫切心情。

  該設施于2013年夏季剛剛開業,地下1層、地上7層。除1層以外,其他樓層燈光昏暗。只有寥寥幾家服裝店還在營業,其他店舖只剩下懸挂的招牌。冷清的店內回蕩著古典音樂。

  參與

  經濟減速、盲目開發……

  難以吸引顧客光顧的原因之一是商業設施的激增。中國地方政府為確保財源,不斷地將土地的使用權出售給房地産開發商。而開發商看好消費者隨著收入增加,購物意願增強,競相在中國各地建設商業設施。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中國商業設施凈增面積約達1.2084億平方米。按每棟商業設施平均5萬平方米計算,中國一年增加了2千多棟商社設施。另有調查顯示,僅中國50個主要城市的商業設施凈增合計面積就比2年前增加了80%,達到5.6億平方米。

  一方面,中國的消費卻陷入增長乏力。同樣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2014年中國的銷售總額同比僅增11.9%。中國領導層推進的反腐運動導致珠寶首飾等奢侈品消費趨冷,而經濟減速更加劇了商業設施的過剩狀況。

  另外,商業設施缺乏佈局和運營經驗也是使顧客遠離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很多商業設施都能找到“優衣庫”和“ZARA”等,各處設施的差異很小。美國不動産服務公司DTZ指出,“如果不能按年齡層和收入層等鎖定目標人群,商業設施今後的運營狀況將愈發嚴峻”。

  在中國內陸地區和地方城市還有很多在建的商業設施。如果繼續盲目地開發下去,將很可能導致商業設施大量關閉,還會對就業造成影響。

  能否找到出路?

  中國的消費環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越來越多商業設施陷入門可羅雀的困境時,網購市場卻在迅速擴大。價格低廉、産品豐富是網購市場的魅力所在。其發展勢頭似乎沒有減弱的趨勢,開發和運營實體店的商業設施方面正在絞盡腦汁希望減輕經營風險。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2014年中國的電商市場規模比上一年大幅增長50%,增至2.78萬億元。遠遠超過日本(2013年約為1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552.36億元)。在零售總額中所佔比重也超過了10%,網購已成為消費者輕鬆購物的重要途徑。

  被奪走顧客的實體店也將面臨關門的風險。中國商業房地産開發商大連萬達集團開始通過網際網路推出眾籌項目,以尋求出路。萬達將籌措到的資金用作商業設施“萬達廣場”的建設資金,並將一部分收益回饋出資者。

  從外部籌措資金,能夠分散商業設施陷入經營不善以及關閉的風險。在商業設施開發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商業設施開發商採取與萬達相同的舉措。(作者:《日經新聞》記者 原島大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