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27日訊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首屆“中小投資者服務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講話時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以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應用為主要特徵的金融科技創新正在深刻地影響著資本市場,也為投資者保護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閻慶民表示,我們一方面要借鑒國際經驗,為科技金融創新建立必要的容錯機制,讓投資者參與到創新之中來,確保新的技術從應用之初就不偏離航道。同時要嚴懲濫用科技之名、行金融違法之實的行為,實現對投資者的有效保護,維護市場公平性。另一方面要適應科技發展和投資者年齡結構變化趨勢,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以及新媒體等傳播工具,實現對投資者權益的精準維護,節約監管資源,提升服務效率。
以下為閻慶民副主席講話全文:
尊敬的劉新華副主任委員、劉貴祥專委、王建宙會長,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首屆中小投資者服務論壇,我謹代表中國證監會對首屆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多年來,立法機關、司法部門、相關部委、市場各類主體、專家學者及新聞媒體等社會各界在投資者權益保護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衷心感謝!
本次論壇以“開拓服務新模式,譜寫投保新篇章”為主題,聚焦中小投資者保護工作,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國有1.42億投資者,其中95%以上為持股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可以説廣大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發展之本,投資者權益保護事關上億家庭、數億人切身利益。利用今天的機會,我就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保護問題談三點看法。
一、紮實奮進,投資者保護工作進入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資本市場發展與監管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明確指出要加快形成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國務院領導在證監會調研時強調要大力加強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工作,在社會心理、共識上形成理性認識。證監會始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資本市場建立28週年。二十多年來,投資者保護工作立足改革開放時代背景,適應我國中小投資者眾多的現實需要,從無到有,從探索到發展,在理念、制度、體系、方式和平臺建設等方面發生了全方位的變化,投資者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是樹立了投資者保護的新理念。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證監會將“一切為了中小投資者”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基本理念,緊緊圍繞投資者實際需求,以保護投資者知情權、參與權、收益權、求償權等基本權利為核心,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貫穿在發行上市、市場交易、機構監管、稽查執法等資本市場各項監管工作始終,營造一個更加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市場環境,讓投資者能夠通過參與市場,分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二是構建了投資者保護的新體系。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主要發達國家在機構和職能等方面進一步深化了對投資者的保護。在此背景下,經中編辦批准,證監會于2011年底成立了投資者保護局,統籌推動全市場的投資者保護工作,並於2014年成立了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投服中心)這一家專門為中小投資者服務的公益性機構,與之前負責處置證券公司風險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共同構成投保工作的“一體兩翼”。經過幾年的實踐,初步形成了投保局牽頭抓總、投保基金和投服中心等專門投保機構具體落實,交易所、行業協會、派出機構等系統各單位共同參與,市場經營主體履行主體責任的投資者保護組織體系。實踐證明,這套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是行之有效的,切實提高了投保工作效果。
三是建立了投資者保護的新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證監會陸續出臺了多個層級的投資者保護專門制度。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首次在國務院層面系統構建了保障投資者知權、行權、維權的投保制度體系,是指導我國資本市場投保工作的綱領性文件;2016年發佈實施《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構建全市場統一的適當性管理體系,要求市場經營機構將適當的産品銷售給適合的投資者;2016年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發佈《關於在全國部分地區開展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有機銜接、協調聯動、高效便民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在各市場、各産品、各業務的制度中,全面嵌入中小投資者保護的具體要求,為依法保護投資者權益打下良好基礎。
四是探索了投資者保護的新方式。投資者行權難、維權難一直是投資者權益保護的難點。近年來證監會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市場實際情況,探索實踐了一批創新舉措,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投資者行權維權新路徑。持股行權是由投服中心持有每家上市公司1手股票,以普通股東身份參與公司治理,為中小投資者如何行權進行示範,通過股東自治方式從內部督促公司規範運作,成為外部監管的有益補充,形成投保“內生化”趨勢。多元糾紛化解機制是證監會聯合最高人民法院落實中辦《關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意見》要求,共同在資本市場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使投資者可以免費快速、就近就地解決糾紛,及時便捷獲得賠償或補償。支援訴訟是針對中小投資者法律知識欠缺、訴訟成本高等實際情況,由投保專門機構免費為其提供法律諮詢、訴訟代理等服務,使投資者有了自己的“公益律師”,改變了投資者為訴訟東奔西跑的困境。先行賠付是針對中小投資者獲賠難而推出的一項創新舉措,支援市場主體主動擔責,先行賠付投資者損失,再向其他責任主體進行追償。目前已有3個實踐案例,共計約3.4萬名投資者獲得超過5億元補償金。示範判決是針對證券市場同類案件存在的多方起訴、重復審理等問題,建立“類似案件類似處理”的判決機制,在司法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快速解決爭議,目前首例案件已由上海金融法院受理。
五是打造了投資者保護的新平臺。開通“12386”投資者公益服務熱線,妥善處理投資者訴求、諮詢34萬餘件,及時答疑解惑,疏導不良情緒,有效化解矛盾,得到了投資者的充分認可,收到近千封感謝信。建設100多家實體和網際網路投資者教育基地,投資者只需動動手、邁邁腿,就可以通過基地平臺便捷、免費地獲取專業準確的知識和服務,生動實踐了“共治、共建、共用”的發展理念。開通運作中國投資者網,用現代資訊技術搭建投資者保護工作新平臺,將線上教育、線上投訴、線上調解、線上行權等功能融于一體,既是投資者的應用平臺、宣傳平臺和互動平臺,也是投資者與監管部門、市場主體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這些獨具中國特色的投資者保護機制和舉措,實踐效果很好,得到了市場各方的認可,在國際上也獲得了高度評價,成為國際學習的典範。投保基金公司組織的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狀況評價顯示,八成以上的投資者對證監會近年來投資者保護工作成效表示肯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公佈的關於中國“金融部門評估規劃”(FSAP)評估報告認為,中國證監會基於中小投資者眾多的實際情況,採取了支援訴訟、持股行權、糾紛化解等諸多具有獨創性的措施,投資者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值得其他市場借鑒。
二、科學研判,主動適應投資者保護工作新挑戰
當今世界,資本市場日益成為一個國家或經濟體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肩負著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能,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能力和水準直接決定了市場生命力和發展方向。做好新時期的投資者保護工作,必須準確把握當前“穩中有變,穩中求進”的新形勢。
一是國內外金融市場形勢複雜多變,國際上,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經濟體政策調整及其外溢效應愈發明顯,中美經貿摩擦等影響市場穩定的風險因素仍然存在。國內方面,我國經濟總體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但受外部影響,下行壓力加大,資本市場總體運作平穩,市場秩序明顯好轉,但一些特定領域的金融風險開始凸顯,違法違規行為多發,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任務越來越重。
二是金融科技創新蓬勃發展。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與製造業、服務業等産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數字貨幣、網際網路金融等新業態快速推廣,金融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經濟金融化趨勢一方面促進了資源有效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場的投機性、風險性,給資本市場運作和投資者保護工作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三是我國投資者群體特徵發生變化,自然人投資者數量和佔比持續增加,個人投資者達到1.42億,佔市場總量超過99%,其中呈現一些新的特點:首先,新入市投資者呈年輕化趨勢,知識水準提高,權利意識增強。據交易所調查和中國結算統計,2017年新入市投資者中,30歲以下佔比55.8%,超過新增加總數的一半;高中以上學歷的自然人投資者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佔比近六成,其中半數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學歷。2017年知權投資者平均佔比44.1%,投票權、知情權的知權比例超過55%,各項權利的知權比例較上年均有5%至10%的增幅。其次,從投資者行為看,價值投資理念逐步形成,但非理性投資行為仍然不容忽視。據交易所調查,2017年長期價值投資者佔比26.5%,較上年提高5.5%,成為佔比最高的投資風格類型;但相比于機構投資者,中小投資者更加偏愛交易小盤股、低價股、高估值股和績差股,2017年中小投資者對上述股票的交易偏好系數均在1.2以上,而機構投資者的交易偏好系數均小于1;2017年只有8.5%的投資者為抄底型投資者,46.9%的為追漲型投資者。第三,投資者獲取資訊渠道發生變化。以專業財經網站及其對應手機客戶端為代表的網路媒體逐漸佔據主要地位,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作用弱化。據投服中心2018年調查,投資者資訊渠道中,網路媒體佔比57.7%,傳統媒體佔比20%。
四是國際上對投資者保護工作重視程度普遍加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投資者保護已成為各國金融監管機構的重要工作內容,並在部門設置、職責定位、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等方面給予特別重視和傾斜。如美國在金融監管改革中堅持了金融消費者與投資者的區分,並進一步強化了對投資者的保護。《多德-弗蘭克法案》要求美國證監會增設投資者顧問委員會及投資者維權辦公室2個獨立的投資者保護專門機構:英國出臺《金融服務法》,設立金融行為局;香港地區設立金融糾紛調解中心和投資者教育中心等。英國、香港等地的監管機構又于2016年發起監管沙箱政策,要求企業必須提供足夠的投資者保護措施,如適當性管理、資訊披露等機制,新上線的金融産品及服務才能通過測試向公眾發佈,實現對投資者的事前保護。此外,加拿大、德國、日本等主要市場國家也都以保護投資者為導向調整監管理念,不斷強化投資者保護工作。
三、凝心聚力,譜寫投資者保護工作新篇章
面對國際國內的新形勢,我們要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學好用好辯證唯物主義,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而不是單一孤立地看待問題,把握客觀實際,掌握工作規律。
一是以戰略思維謀全局。我們常説,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當前,證監會正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努力建設更好服務高品質發展的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工作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要服務大局,為資本市場發展做出新貢獻。戰略思維不是説空話,唱高調,而是要和實踐緊密結合,投資者保護工作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投保工作面臨的時代條件、社會環境都發生很大的變化,有些做法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有些過去不可逾越,現在則需要突破,我們要以更高遠的戰略眼光,對既有制度機制進行評估,圍繞投資者保護在資本市場發展的作用、投資者保護與監管體系建設、行為金融學在投資者保護中的應用等課題進行研究,不斷提升服務投資者的能力。
二是以科技思維促創新。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以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應用為主要特徵的金融科技創新正在深刻地影響著資本市場,也為投資者保護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一方面要借鑒國際經驗,為科技金融創新建立必要的容錯機制,讓投資者參與到創新之中來,確保新的技術從應用之初就不偏離航道。同時要嚴懲濫用科技之名、行金融違法之實的行為,實現對投資者的有效保護,維護市場公平性。另一方面要適應科技發展和投資者年齡結構變化趨勢,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以及新媒體等傳播工具,實現對投資者權益的精準維護,節約監管資源,提升服務效率。
三是以系統思維聚合力。萬物皆有聯,無物可孤存,投資者保護工作是資本市場一項重大的、複雜的、基礎的系統性工程。與法律制度、企業發展、社會環境等息息相關,與證券發行、市場交易、稽查執法等環節息息相關,需要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投資者保護工作越發展,越要注重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更不能不分主次,眉毛鬍子一把抓,我們強調“大投保”,這個“大”不是簡單的人員多、環節多,更重要的是整合、配合,發揮出1+1>2的效果。要打通部門壁壘,通過健全機制平臺,實現資訊和資源的共用。
同志們,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也開啟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資本市場新征程,保護好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證券監管部門的根本職責,也是億萬投資者的共同心願。我們要毫不動搖地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今天舉辦的“中小投資者服務論壇”正是為參與、關心、支援投資者保護工作的社會各方,提供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有利於分享知識、共用資源,有利於凝聚共識、形成合力, 以開放合作推動投資者權益保護事業的新發展。再次感謝今天參會的社會各界代表、媒體同仁、專家學者等。
預祝本屆論壇取得豐碩成果!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劉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