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中國與模里西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自貿“朋友圈”進一步擴大。截至目前,中國已與2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17個自貿協定,自貿夥伴遍及歐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
這些自貿協定的簽署是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在貿易保護主義肆虐的今天,中國正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彰顯著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加速構建自貿區網路
數據顯示,從改革開放到2017年,中國的貿易夥伴從4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到231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中國還成為了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2017年,中國與自貿夥伴的貨物貿易額、服務貿易額、雙向投資額分別佔中國整體的25%、51%、67%。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治衡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貿協定的達成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相關國家地區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首先,自貿協定立足中國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體現出“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其次,中國“牽手”發達國家,與紐西蘭、新加坡等簽署了自貿協定,擴大了國際合作領域空間;再次,帶動了更多國家與中國合作,自貿“朋友圈”向中美洲、南美洲等區域擴大。
自貿協定帶動中國與貿易夥伴的經貿合作日益密切。近些年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上升迅速,根據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此前發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比去年同期增長20.2%,在中國的前三大貿易夥伴中,東盟與中國貿易增速最快。
陳治衡表示,目前,國際環境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涌現出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惡化、大國關係緊張等諸多不穩定因素。在此期間,中國與多個國家簽署的自貿協定不僅明確表達出共同堅定維護自由貿易、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強烈信號,更是用開放合作的姿態與實際行動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擴大開放無問西東
開放已經成為中國在融入全球化過程中發出的最強音。
9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促進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包括減稅降費、內外資一視同仁、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等,明確提出推動外商投資重大項目落地、降低部分商品進口關稅和加快推進通關便利化等。
今年11月,即將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同樣是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加速構建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的自貿區網路。
目前,中國正在與27個國家進行12個自貿協定談判或升級談判,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中國—挪威自貿協定談判、中國—斯里蘭卡自貿協定談判、中國—以色列自貿協定談判、中國—南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中國—巴基斯坦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及中國—新加坡自貿協定升級談判、中國—紐西蘭自貿協定升級談判等。
陳治衡強調,目前來看,區域自貿協定談判和多邊貿易體制的維繫面臨的主要風險有兩方面:一是來自各國內部,尤其是美歐國家內部涌現出的反全球化民粹力量對多邊貿易體制帶來了較強的負面衝擊;另一個風險是美國挑起的貿易戰會擾亂現有的全球供應鏈。在這種形勢下,中國的角色就更加重要了,中國旗幟鮮明地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簽署更多新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會鼓舞世界上支援多邊貿易體制的國家共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進一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