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擴大民資準入體現國家治理模式正在轉變
- 發佈時間:2014-10-29 13:52:07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網財經10月29日訊 李克強總理24號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為社會有效投資拓展更大空間。會議指出,創新投融資機制,在更多領域尤其是核電、衛星等國家戰略行業向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資本敞開大門,這種轉變究竟有何意義?對此,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獨家提供給中國網財經頻道的文章中指出,新一輪擴大民資準入戰略行業的彰顯了國家治理體系的改革與進步,體現出國家在戰略性工程建設中由“國家壟斷”到“國家控制、社會參與”管理模式的轉變。
首先,此次會議為民資注入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並加大了對民資回報率的考慮。會議提出,要大力創新融資方式,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優先支援引入社會資本的項目,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會議還指出,“支援開展排污權、收費權、購買服務協議質(抵)押等擔保貸款業務,探索利用工程供水、供熱、發電、污水垃圾處理等預期收益質押貸款”,這無疑是賦予了民資更大的、更長期的投資回報可能。
其次,我們認為當今國家治理哲學正在轉變。與之前開放的資本範圍相比,此次開放範圍擴大至水電、核電、基礎電信以及衛星四大領域。以往的PPP模式,都是在運作缺少地方政府財政資金的大型修建項目(如地級市地鐵的修建)。然而,此次開放的四大領域,都是國家主導,並全程撥款建設的戰略性工程。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由此可見,此次開放的四大板塊並不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並且,從經濟利益到國家安全角度上考慮,這些板塊都似乎應該由國家控制。
其實,單純的吸引民資注入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工程,並不是為了解決資金困難,而是為了更好地鞏固和發展國有經濟,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此次PPP模式的思路是,發展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産業投資基金,政府可通過認購基金份額等方式給予支援。也就是説,可以借助PPP模式將重大戰略項目資産證券化,從而達到仍為國家控制,但是民間資本參與資産證券市場的新模式,這也展現出國家對社會主義實現形式的新思路,不再局限于對有型資産的控制。此次通過資産證券化從經濟角度來看,民間資本的進入不僅為耗資巨大的國家戰略項目提供了充裕的資金,這也為民間資本提供了一個新的投資方向,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間對此類項目的監督,有利於國家戰略項目建設過程更加健康、科學。從發展的角度看,此次“破例”的改革,恰恰彰顯了國家治理體系的改革與進步,體現出國家在戰略性工程建設中由“國家壟斷”到“國家控制、社會參與”管理模式的轉變。(中國網財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