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國資委專家:國企要先破壟斷後混改 方案防流失

  • 發佈時間:2014-08-21 07:08:3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獻策國資國企改革

  先破壟斷後混改 細化方案防流失

  國資國企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與重點何在,備受社會關注。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近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改革是有順序和底線的。壟斷體制在被打破之前不能先進行“混改”,應先破除壟斷再進行所有制改革。否則,即便引入民資也只會形成新的壟斷,很容易帶來國有資産流失的風險。要進一步破除壟斷體制,在此基礎上推進壟斷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強監管,出臺更細的操作方案,防範在改革過程中出現賤賣國有資産的情況。

  頂層設計方案抓緊協調和研究

  中國證券報:目前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制定進展如何?預計什麼時候能正式公佈?

  彭建國: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思路,國資委目前正在研究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但對頂層設計這一塊由於各方面認識還有一定差距,要統一思想認識,就需要通過試點來檢驗方案的可行性並逐步達成共識。

  關於頂層設計,最重要的有兩個文件:一是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二是關於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目前,這兩個文件正在國資委和有關部門抓緊協調和研究,方案目前已修改十幾稿,每個部門對方案都有初步考慮,關鍵是要統一達成共識,最後報給中改辦來決定。國資委希望方案越早出臺越好,年底前出臺是有希望的。目前,競爭領域的企業都在抓緊制定改革方案,第一批試點的六家央企的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每星期都會與國資委相關司局有一至二次碰面。

  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大突破

  中國證券報:作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與以往改革有何不同?

  彭建國:混合所有制不是一個新名詞,從理論到實踐過去都有過,國內在1993年就提出這個概念。央企混合所有制每年都在不斷深化,如改制、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等,目前二級以上的公司改制面已達60%以上。此次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三個方面有非常大的突破:一是在混合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有很大突破,將混合所有制提到了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的高度,因此將來大部分國企都要搞混合所有制;二是提出鼓勵非公經濟控股;三是允許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這三大突破與以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證券報:有外媒將之形容為我國第二輪國企私有化浪潮,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彭建國:對混合所有制,首先要弄清“混合”的目的,很多人認為“混合”目的是“私有化”、“國退民進”,這種理解是完全錯誤的。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個目的是在改善産權結構的前提下,轉換國企經營機制,提高企業活力;二是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三是通過“混合”使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共同發展,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總之,就是要增強國企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

  應先破除壟斷再進行所有制改革

  中國證券報:如何進行分類改革?推進混合所有制,競爭類和壟斷類企業在引入民資過程中有哪些不同?您怎麼看待中石油、中石化等壟斷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彭建國:深化改革推進混合所有制首先要進行分類改革,目前根據企業不同類型分為三大類:一是公益類或公共服務類;二是保障類或戰略類;三是商業類或競爭類。根據三大類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改革,關係國家安全或國家經濟命脈的領域應絕對控股,體現國家戰略導向的可以相對控股,其他大部分一般競爭性領域,國有資本沒有必要控股的,可參股甚至全部退出。

  從壟斷行業看,國家的自然壟斷是必須要保留的,如礦産資源、管網、鐵塔等必須絕對控股;行政壟斷指的是壟斷環節的上下游,比如説加油站、運營商的增值業務和轉售業務等板塊可進一步放開。但改革是有順序和底線的,壟斷體制在沒有打破前,不能先進行混合。對於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放開銷售業務引進民資,個人認為應先破除壟斷,然後再進行所有制改革。不是説通過混合就能打破壟斷體制,如果整個壟斷體制沒有打破,通過引進民資只會形成新的壟斷,很容易造成國有資産流失的風險。

  要重點嚴堵“三優”國企混改中國資流失

  中國證券報: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中信國安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賤賣國有資産,您怎麼看待這宗買賣?在改革過程中,如何防範國資流失?

  彭建國:央企搞混合所有制的熱情其實是非常高漲的,如果國家允許的話,一夜之間都能“混”完。目前最擔心的便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出現賤賣國有資産的情況,現在有很多人鼓吹搞“私有化”,不能在改革的一片聲浪下把國有資産變成牟取暴利的機會,也不能讓此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最後一頓國企盛宴。因此,好的國企搞混合所有制要出臺很細的操作方案以防止國有資産的流失。

  國企中的優良企業、優良資産、優良業務線這“三優”往往是“餡餅”,在國企的“三優”中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別是在員工持股過程中,國有資産流失管道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潛在利益。國企壟斷利益、品牌利益、資源利益、企業創造價值能力等往往很難準確評估作價,甚至根本不評估不作價,使這些利益白白流失到參股人手裏。二是資産評估。目前我國社會仲介機構包括資産評估機構總體信譽度不高,對國有資産評估是否客觀公正社會公信力不夠。低估賤賣國有資産,是過去有些地方國企改革中國有資産流失最大渠道。三是同業競爭。央企通常規模較大,對有員工個人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一般可能是其子公司甚至是孫公司。這些有員工個人股份的子孫公司,與集團內部其他沒有員工個人股份的公司之間可能産生同業競爭,而且在同業競爭中可能損害其他子孫公司或集團公司利益。四是關聯交易。這些有員工個人股份的子孫公司,可能通過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從而損害其他子孫公司或集團公司利益。

  要避免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的國有資産流失,一是統一整體規劃,分步推進。二是統一政策標準,分企審批。三是統一操作程式,規範操作。四是統一紅線清單,設立禁區,明確劃定少數不宜開展混合所有制行業和企業的紅線清單。要從維護國家利益、維護社會分配公平正義出發,明確劃定哪些實行混合所有制的行業和企業不宜搞員工持股的禁區清單。五是統一産權管理,強化監管。

  應避免福利型員工持股

  中國證券報:如何推進在國企中的員工持股?會有哪些問題與風險?

  彭建國:員工持股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過去搞過,但有些出現偏差。在企業裏、在社會上造成過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公平方面、在國有資産流失方面出現過一些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為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維護社會公平,國務院曾專門發文規範國企改制,實際上叫停了員工持股,對一些已經搞的採取清退等措施。過去有些企業因為要上市,上市前對員工持股也進行了清退。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這是國企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為國有“資産池”注入“活水”,有利於激發企業活力和員工積極性,提高企業管理效率。

  下一步實行員工持股,要重點關注和解決三個方面問題即流失問題、公平問題和效率問題。員工持股目的分三種類型:一是福利型;二是激勵型,持有多少與業績和貢獻掛鉤;三是投資型。這三種類型中,應避免福利型員工持股,鼓勵存量大的企業搞股權激勵以及增量小的可以搞投資型員工持股。

  此外,政策性業務為主、國家定價為主的企業,企業效益與員工積極性並不直接掛鉤,這些企業實行員工持股正面作用不明顯,相反國有資産流失的負面作用可能會顯現。市場競爭的經營性業務為主的企業,實行員工持股正面作用就較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