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長萬鋼答記者問 (中國網 高聰 攝影)
中國網財經3月10日訊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天上午舉行記者會,科技部部長萬鋼、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創新發展司司長許倞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在談及五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發生了哪些明顯變化問題時,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五年來,中國科技創新水準得到顯著提高,逐步進入並跑、領跑日益增多的歷史新階段。”他稱,現階段中國戰略高技術逐步走向了世界的前列,基礎研究得到了加強並逐漸開始産生世界性影響。
萬鋼還透露,科技外交也為國家的總體外交服務邁出了歷史性的步伐,大家去年看到我們主場的國際外交活動,創新政策對話更加深入,科技夥伴網路不斷拓展,合作手段也更加的豐富。
但萬鋼也強調,中國科技創新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需要持續發力、登高望遠、居安思危,面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記者:謝謝主持人。萬鋼部長您好,《政府工作報告》對五年科技創新進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指出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整體創新能力和效率顯著提高。請問,五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發生了哪些明顯的變化?謝謝。
萬鋼: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中,科技創新領域和其他領域一樣,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堅強領導下,大家共同努力,同樣實現了歷史性的變革,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我想大概有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我們的科技創新水準得到顯著提高,逐漸進入了“三跑並存”,並跑、領跑日益增多的歷史新階段。我們的戰略高技術逐步走向了世界的前列,大家所看到的各個方面,比如説航太、深海、超算、核電這些領域都逐步走向世界的前列。基礎研究得到了加強,比如説量子糾纏、外爾費米子、胚胎幹細胞包括最近的克隆猴,這些技術研究的成果逐漸地也産生了世界性影響。悟空、墨子、北斗組網這些科學實驗衛星,現在為我們的深空探測、定位導航,還為我們的環境監測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也就是天眼,還有上海光源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取得很好的進展。
第二,科技創新有力支撐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民生改善,實現了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我這幾天挺有眼福的,看了一下《厲害了,我的國》,我感到十分感動。橋、水、陸、港,一大批基礎建設工程中科技創新都起到了作用,重大專項推動著行動通訊、大飛機、新藥研製、傳染病防控等重點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像高鐵、新材料、特高壓、風光水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等産業快速發展起來,我們身邊都能夠感受到。科技創新也極大改善和提升了民生福祉,在打贏藍天保衛戰、脫貧攻堅、人民健康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我們科技體制的改革向系統縱深發展,也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主要是在科技投入結構優化了,企業創新主體的地位和主導作用明顯了,我們國家科技項目和資金管理改革逐步完善、適應了新時代的要求。特別是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得到了加強,創新政策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第四,科技創新的力量從過去的科技人員為主向社會大眾轉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性新局面逐步形成。我們在“雙創”熱潮中産生的眾創空間,有效服務了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目前,我們已經有4200多家眾創空間、30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400多家企業加速器和150多家國家高新區,形成了創新服務的一個生態網路、生態環境,服務了近40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去年新增的就業就200多萬。科技外交也為國家的總體外交服務邁出了歷史性的步伐,大家去年看到我們主場的國際外交活動,比如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G20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峰會,這些都留下了鮮明的科技創新的印記,創新政策對話更加深入,科技夥伴網路不斷拓展,合作手段也更加的豐富。但是在這些成績面前,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需要我們登高望遠、居安思危,面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要持續發力,使科技更好地為造福人民、發展經濟、保障安全來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