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中國網高聰 攝影
中國網財經3月9日訊(記者 張晗) 3月9日,執掌央行15年的周小川出席全國“兩會” 記者會,圍繞“金融改革與發展”主題答中外記者問,與他一同出現還有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
央行記者會已連續第五年將主題聚焦于金融改革與發展。在當下中國金融改革邁入新階段,在中國金融改革邁入新階段背景下,尤其在市場猜測此次是周小川的“謝幕”記者會後,央行此次公開發聲格外受各界關注。
今年是70歲的周小川第十四次參加“兩會”記者會,在談及行長生涯最難忘的事情時,習慣了面對記者長槍短炮的他並沒有談及任何工作,僅表示“事情太多了,所以很難挑出來説哪件重要,哪件不重要”、“有幸跟大家一起在金融改革開放方面做工作,向前推進。”而眾多週知的是,2002年以來周小川時代的央行在掌聲與荊棘中已經歷多次中國金融系統改革,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遠。
伴隨經濟新常態和金融監管體系改革推進,央行所起作用將愈加重要。會上,周小川等就監管、改革、開放主題以及各界關心的監管體制改革、M2、資管新規、數字貨幣、匯率、利率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一一解答。
改革:央行將在新金融監管框架中起更重要作用
伴隨我國金融業快速發展和改革創新力度加大,金融混業經營給分業監管體制帶來嚴峻挑戰,其中出現了影子銀行、監管套利、“偽創新”等危害金融穩定的金融亂象。當下,一場2003年後最大的金融監管體制變革呼之欲出。
在當下“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職責劃分下,央行職能定位於“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對銀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能則由2003年成立的中國銀監會擔任。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將如何推進?周小川稱,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現在還在進行之中。 “在本次人代會最後幾天,可能代表們還要就國家機構改革研究討論,其中也包括金融機構進一步改革。”
不過,周小川明確指出,根據去年包括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相關披露資訊,央行將在新的金融監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去年11月,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宣告成立,將作為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其辦公室位於央行。有消息稱其將主導監管政策方向。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工作中有一條也是人民銀行要牽頭,增強各個金融機構特別是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提高協調的效率。”周小川表示,金融機構改革主要依據中國國情,也參考了國際上各種不同的金融監管機構的設置。
對於是否會採用國際上把監管職能劃分為市場行為監管和審慎監管“雙峰監管” 模式,周小川表示,中國在參考過程中也研究這一體制。“但是,我們目前覺得還是要觀察一段時間,不是説我們就要採用“雙峰”監管的尺度。”
針對市場擔心防控金融風險影響金融改革步伐,周小川表示,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這類機構本身就是高杠桿經營、管理風險的行業。因此防風險如果防得好,是這個行業發展以及它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一個重要的基礎;防風險、防危機也歷來都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個人認為防風險跟改革不是對立的東西,而應該是一致的。”
監管:多項監管規則在路上
對於2018年的貨幣政策基調,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鬆緊適度。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廣義貨幣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記者會召開前兩小時,央行剛剛發佈了2月末廣義貨幣(M2)的增速。相比前幾年動輒兩位數的高速增長,M2數據已經連續十個月“降速”維持在個位數。
如何理解“鬆緊適度”?易綱表示,貨幣政策表述主要是針對金融貨幣政策支援實體經濟而言的。主要包括信貸支援實體經濟;支援創新領域;防範金融風險等維度,從而為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提供一個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從流動性角度來講要鬆緊適度也要基本上穩定。
此外,易綱解釋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未設M2具體指標目標的情況,他表示隨著市場的深化和金融的創新,使得像M2這樣的指標跟經濟的走勢的相關性變得比較模糊,有的時候預測性也變得比較不確定。
“中國廣義貨幣的總量在經濟體中已經相當大。”周小川認為,由於M2指標口徑總是在不斷變化,主要是金融市場結構、金融産品不斷變化,M2不是非常精確的衡量貨幣政策鬆緊的工具。“要通過統籌考慮價格水準和通貨膨脹率來看待貨幣政策是松是緊。”
此外,周小川表示,中國整體債務增長較快的情況現在已經平穩下來,所以已經進入了穩杠桿的階段。甚至廣義貨幣的增長已經低於名義GDP的增長,在總量上進入了穩杠桿和逐步調降杠桿的階段。
談到金融創新的監管和潛在風險預防時,周小川表示,首先要密切跟蹤,再有如果新的技術馬上就投入運用,成為新的金融産品或者新的金融交易市場的板塊,那麼要慎重對待。另外他強調,要加強消費者保護和投資者保護。
周小川對於虛擬貨幣態度很謹慎,他表示,從央行的角度來講,第一是不慎重的産品先停一停,有些有前途的産品也必須經過測試、經過認證,確實比較可靠了以後再推廣。
“未來的監管,首先它是很動態的,取決於技術的成熟程度,也取決於最後測試試驗、評估情況。另外,要考慮大局,不要跟現行的金融穩定,跟現行的金融秩序直接相衝突。” 周小川説,想做數字貨幣的話,要考慮確實給消費者、給零售市場帶來效率、帶來低成本、帶來安全隱私的保護。
央行在三年多以前就開始組織了關於數字貨幣的研討會,隨後成立了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所。據周小川介紹, 2017年,人民銀行組織了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的研究項目,經過國務院正式批准,目前在組織推進,在研發到一定程度會進入到測試階段。央行用的研發的名字叫“DC/EP”,DC是數字貨幣;EP是電子支付。
“數字貨幣的發展既是有技術發展上的必然性,未來來講可能傳統的紙幣、硬幣這種形式的東西會逐漸縮小,甚至可能有一天就不存在了,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不過他表示,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不必太著急,穩步的研發,有序的進行測試,把握住方向,要強調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變成過度投機的一種産品。
對於社會上出現的金融控股情況,周小川表示,目前出現的一些金融控股的行為,使得有一些他們所控制的金融機構的資本並不真實完整,社會上存在著有一些虛假注資、迴圈注資的問題。
潘功勝表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制定正在路上。“在中國這個分業監管的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在規則上存在空白,監管的主體也不明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中央國務院要求,人民銀行要牽頭抓緊制定關於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規則。現在,人民銀行正在會同相關部門,制定關於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規則。”
對於資管新規正式出臺的問題, 潘功勝表示,資管新規政策央行正在會同相關部門進行修改,履行相關的程式以後會儘快向社會公開。
開放:膽子可以大一些
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面,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腳步一直沒有停止。從加入WTO之後在市場準入方面實現一定程度對外開放;到近五年來,“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橫空出世,以及更廣義下中國金融機構加快腳步走向全球,可見中國的金融市場正進一步擴大開放。
剛剛發佈不久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外資投資穩定增長,有序開放銀行卡清算等市場,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限制,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
進入新階段後,周小川表示,“在市場準入方面對外開放可以膽子大一些,開放的程度更高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易綱強調道,放寬或取消外資一些股比限制,實際上是減少了對外資機構的歧視性待遇,體現了內外資一視同仁,這並不意味著放鬆監管。
他指出,外資金融機構要準入或者開展業務的時候,依然要按照相關的法規進行審慎監管。“通過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配套監管機制,我們仍然可以有效地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同時,周小川認為,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應該是有一個雙向的、廣義的內容,即除了允許國外機構在中國辦金融業務,也包括中國的金融機構走向全球。尤其是在人民幣國際化促進了中國整個金融的對外開放的背景下,除了人民幣可以“走出去”以外,金融市場的其他方面也有重要的開放步伐。
“在政策上來講,我們多數該研究的政策都已經研究過了,逐步尋找時機穩步向前推進。” 周小川表示,對外開放是實體經濟、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中的參與者在開放的環境中逐漸成長、體會自己的角色、發揮作用以及體會國際競爭的過程。
人民幣國際化也是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重要一環。周小川答中國網記者提問時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政策該出臺的都已經出臺了,已經允許在貿易和投資中使用人民幣,同時,人民幣現在也已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SDR籃子,“主要的步驟該做的都已經做了”。他指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今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責任編輯: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