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7日訊(記者 暢帥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5日上午開幕,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11次提及“脫貧”,8次提及“扶貧”,可見國家對於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視和決心,而多位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中也提到脫貧攻堅。脫貧攻堅成為兩會期間引發關注的熱詞。
過去五年6800多萬人口脫貧 全社會參與
過去五年,我國全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健全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中央財政五年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800多億元。五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在扶貧方式上,從單純財政補助、捐贈扶貧,到異地搬遷、電商扶貧、金融扶貧,扶貧模式屢屢創新,漸趨豐富,扶貧主體也越來越多,從政府到企業和個人都加入了扶貧大軍。
社會幫扶方面,阿裏、京東、蘇寧等大企業相繼推出了扶貧項目。阿裏去年成立了脫貧基金,承諾將5年投入100億用商業模式助力脫貧。京東採用“金融+産業”模式精準扶貧,表示將在十三五期間打造200個扶貧示範縣。蘇寧發佈了精準扶貧“授漁行動”,開通電商扶貧頻道,將每月7日設為扶貧日。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提交了“電商扶貧”建議,張近東表示,應將電商扶貧從捐贈扶貧、銷售扶貧等傳統扶貧方式進一步向産業扶貧、就業扶貧、創業扶貧及集體經濟增收扶貧等模式轉變。
未來三年讓3000多萬人口脫貧 需啃硬骨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內容,要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到目前,我國仍有約三千萬人口未實現脫貧。剩下的這些未脫貧的人口和地區,大多處於深度貧困,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減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極端貧困現象依然存在,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薄弱,思想觀念落後,社會問題交織,加上重大疾病、自然災害、缺少資金、缺少技術等因素,致貧返貧問題比較突出,穩定脫貧基礎還十分脆弱。
這些問題,都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帶來新的考驗,要在2020年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需啃硬骨頭。
今年再讓1000萬以上人口脫貧 要科學摘帽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深入推進産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強化對深度貧困地區支援,中央財政新增扶貧投入及有關轉移支付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對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貧困人口,因戶因人落實保障措施。攻堅期內脫貧不脫政策,新産生的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要及時納入幫扶。加強扶貧資金整合和績效管理。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改進考核監督方式。堅持現行脫貧標準,確保進度和品質,讓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此外,鄉村振興戰略也將會對脫貧扶貧起到積極作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6日在發佈會上表示,我國脫貧攻堅的任務還很重,而這些貧困人口大多都居住在農村,因此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保證。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把救急紓困和內生脫貧結合起來,提升貧困群眾發展生産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實現可持續穩固脫貧。另外,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將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集中力量解決突出作風問題。科學確定脫貧摘帽時間,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嚴肅查處。
(責任編輯:劉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