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專訪楊凱生:存款保險決不是要讓某些銀行破産

  • 發佈時間:2015-03-11 07:43:09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鄭嵐予 王穎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國網財經3月11日訊 (記者 鄭嵐予 王穎) 跟楊凱生的專訪約在3月7日下午的政協討論會之前。曾擔任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多年的楊凱生,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特邀顧問,有太多關於金融的熱點話題讓人忍不住想抓住他去問個一二,而這一次會議之中的空隙,楊凱生大方地就我們關注的數個金融話題,與中國網財經記者獨家交流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存款保險制度將帶來的變革

  自存款保險制度醞釀開始,這個問題便得到金融界內外各方人士的廣泛注意,其中不乏一些期待與擔憂。而在楊凱生看來,存款保險制度決不是代表著“推動某些銀行破産”的概念,而更多是一種加強監管,維護金融市場安全的機制。

  楊凱生認為,區分銀行之間的概念不宜簡單地用“大小”來形容,而應該著重于穩定與不穩定之分、信譽好壞之分、抵禦風險的能力強弱之分,歸根結底,其實是客戶放心與否的區分。

  在楊凱生看來,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不會造成一批小銀行的關門,這個機制與銀行集中度並無直接的相關性,其真正的意義在於完善對存款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機制、銀行風險化解的處置機制。在一定意義上,存款保險機構可以看作是一種“準監管機構”。

  “存款保險機構不會糊裏糊塗去替你保險,必須了解你的經營狀況、風險水準,了解你是否穩健,甚至在今後條件成熟的情況下要決定是否對你實行差別費率。”楊凱生如是介紹道,“它出臺後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對吸收存款機構的監管。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它不是一個促成銀行去破産倒閉的機制,而是防範銀行風險積聚、爆發的機制。”

  而對於存款保險制度未來出臺後會否帶來一些信譽不好的銀行退出市場的問題,楊凱生表示:“如果要真正形成銀行正常的退出市場的機制的話,前提條件是要有完備的存款保險機制,這樣才能讓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不至於因為少數銀行管理者的不審慎,經營失敗,而遭受損失。”

  增設民營銀行是金融體系完善舉措

  普惠金融、民間金融以及農村金融,都是今年兩會上熱門的討論話題,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民營銀行可以“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設限額”,自此,便有不少人士開始紛紛預測,是否在不久的將來,便可看到很多各式各樣的民營銀行遍地開花?

  對此,楊凱生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楊凱生指出,銀行業應該允許多元資本進入。這些年來實際上已經有不少民營資本投資于銀行業了,現在有的銀行就是民營資本控股的。下一步會有更多的民營資本發起設立的銀行,這是我國銀行體系進一步完善的重要舉措。楊凱生同時指出銀行作為一種特殊企業,設立不可能採用簡單的備案制,(銀行的成立)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經過審批,而且由於對其有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因而其註冊資本必須是實繳而非認繳。還有對其經營者原始信譽狀況、出資人經營狀況等監管的基本要求,這都是需要具備的條件。總理所説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就包含了這層含義。

  楊凱生坦承,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銀行的經營壓力不小。大家對辦銀行的營利預期以及風險判斷與前幾年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有的認識更全面、更理性了。例如“有的城商行掛牌轉讓股權,一年兩年無人問津。這些銀行確實已經成立在那裏,但沒有投資者願意進入。”楊凱生舉例説道。

  在楊凱生看來,辦一家成功的民營銀行,首先要有總額不少的資本金,其次要有專業的人才,所以,並不是簡單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現在銀行的盈利水準大家也看得到。過去幾年都説銀行暴利,小狗當銀行行長也能賺錢,現在沒多少人説這個了。”楊凱生笑稱。

  網際網路金融應在創新與監管間求平衡

  網際網路金融的概念近兩年來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一直處在眾人關注的風口浪尖,而在楊凱生看來,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早在十多年前便已初現雛形,彼時中國的大型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利用自身的電腦網路來處理經營業務、完成交易行為,這可以看作是我國最初的“網際網路金融”。當然,那時還不是移動網際網路

  “凡是利用網際網路工具來實現金融交易、提供金融服務的方式都可算作網際網路金融,無論是金融機構利用網際網路載體,或者是網際網路企業涉足金融業務,都是網際網路金融。正因如此,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楊凱生如是介紹。

  楊凱生稱,既是金融,便免不了具備金融與生俱來的風險特點,且金融風險具有明顯的外溢性,涉及到社會公眾的利益,因此監管是不可忽略的問題。

  楊凱生曾在2013年10月發表過一篇一萬多字的文章,並在其中就網際網路金融發出“銀行在網際網路面前是否已經落伍、網際網路金融現在運作的主要模式為何、這些運作是否有風險、需不需要加強監管”四問,引發整個輿論的轟動,熱議之下,也有不少人指責楊凱生代表了因循守舊拒絕創新的“保守勢力”。

  但這一年多來“野蠻生長”下網際網路金融頻發的風險事件終究引起了眾人的注意,無論是頻頻跑路的P2P機構,或者是數度爆發存款人資金被盜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將網際網路金融的規範監管問題,再度提到了臺面。

  楊凱生表示,監管部門的態度一直是促進網際網路金融的健康發展,而健康發展的重點和難點,便是如何在監管與創新間尋得一個平衡。

  “我想監管部門其實一直也很尷尬,背負著壓力,似乎有點擔心被指責壓制創新、不支援改革。”楊凱生説道,“另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分工不明,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責任不太清晰,這個需要在實踐中逐步解決”。楊凱生還説,“有些問題都是要經歷了實踐的教育之後,才能認識清楚的。”

  楊凱生同時表示,在網際網路金融如火如荼發展的當下,無論是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或是第三方支付機構、P2P公司等新興網際網路金融機構,要尋求自身持續健康發展都必須善於總結、善於改進,揚長補短,不斷創新進步,才能發展得越來越好。“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要有良好的文化支撐,既要勇於創新,又要注意傳承,既要有敢於顛覆傳統的勇氣和魄力,又要有遵守法規,講規矩,講道義的自我約束的精神,這樣才會發展得更好。”楊凱生這幾年以來的這個觀點一直沒有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