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21日訊(記者 畢曉娟)今日,鳳凰WEMONEY(2016)"NF+"峰會召開。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籌建工作組第一副組長楊再平在論壇上表示,新金融化或者是未來金融的新常態,金融帕累托的改進空間,就是新金融的生存空間。
以下是演講全文:
楊再平:各位新金融和傳統金融的業界同仁,大家上午好!感謝鳳凰辦這樣一個論壇,邀請我,很榮幸。因為今天的主題是新金融的發展,所以我想圍繞這個主題講三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我認為新金融化或者是未來金融的新常態。
首先對新金融的界定不應該把它局限于或者等同於簡單的網際網路金融,它應該是比網際網路金融更大的概念,包含的內容更多。所以也許它更接近我們現在討論比較多的金融科技,金融科技這個詞我覺得也有一些毛病,當然未經成熟。
它指的不是科技,還是在金融範圍,所以新金融就是基於高新科技手段的金融,或者借助於高新科技跟金融相關的一種金融系列。這樣我們就看到了如果這麼界定的話,把新金融跟傳統金融截然分開,或者認為他們是並列、競爭、顛覆這樣一些詞,我覺得都不一定合適。一方面我們看到,過去不做金融的,他們運用很多高新技術手段來做金融;另一方面我們看到,所謂的傳統金融也在運用,運用的力度不比我們金融體系外運用的弱,所以新興金融是兩個方向。
一個是金融體系之外的,他們擁有很多高新技術能夠做金融,網際網路、區塊鏈還有其他的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等。另一方面傳統金融他們並不落後,尤其是我們國家的金融,在這方面他們的步伐並不落後,也在採用若干的金融科技,這兩個之間相向而形形成了真正的新金融,我覺得未來很可能就是他們之間的合作、相互學習、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形成整個金融體系新金融化,而不是有一個運用最新科技高新技術的金融科技做金融,另外一方面有傳統金融他們不願意用金融科技,不是這樣的。時代發展了,別人用高新技術你不用高新技術,那就是個生存問題。我剛才説相向而行的新金融化,整個金融業態會發生變化。
最早“金融”“銀行家”這個詞就是坐長板凳的詞,坐在那兒等著做貿易的人做貨幣兌換,業態就是長板凳。進一步發展就是經營架,他不僅兌換,而且存在我這兒的東西我還可以借出去。然後是櫃檯,然後ATM機,然後是線上滑鼠加鍵盤,現在這些都不要了,手機、移動。這樣業態的變化不是一部分這樣,另一部分不這樣。現在我們很難想像,你長板凳還能做銀行家嗎?你還守著那櫃檯,沒有ATM機,沒有線上,沒有移動,能做銀行嗎?我們現在運營已經超過80%了,80%的業務不需要到櫃檯去做,所以我覺得未來的金融不是兩個部分,好像一部分是新金融,一部分是傳統金融,不是,是新金融化,是未來金融的新常態。
現在這個狀態我覺得是一種過渡的狀態,並存競爭是過渡的狀態。現在戰爭進化到這個階段,你還能用大刀、長矛打仗嗎?不用導彈可以打仗嗎?這是一樣的。平遙那時候興盛山西票據,人家都用電報的,你拒絕用電報支付呢當然就慢了,這是第一個判斷。
第二個觀點用一個比較學術化的用語,就是金融帕累托的改進空間,就是新金融的生存空間。
在經濟學上有個帕累托改進的現象,就是資源改進到不能再改進的情況,凡是還可以改進的那就叫做沒有達到帕累托的狀態,或者遠離帕累托的狀態,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沒有一種資源配置能達到好的不能再好的程度,但是這就是研究經濟學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像在於幾何學上説,沒有邊際,沒有厚度的點;沒有寬度,沒有厚度的線;沒有厚度的面,存在嗎?不存在,但是幾何學卻離不開它。
所以我們研究資源配置,研究經濟金融問題也離不開帕累托最優狀態這樣一個概念,如果這個概念確定以後,所以就有帕累托改進的空間,我把這個概念進入到金融方面來。我認為我們金融存在著遠離帕累托均衡的一個狀態,存在著改進的巨大空間,這也是為我們的新金融發展提供了一個空間。
我們首先從資金供給側來説,我們是高儲蓄率的國家,我們的儲蓄率一直在50%上下,在世界前三,據説有時候我們是第一,卡達這些小國家在前面。我們居民儲蓄餘額到今年8月份已經達到了58萬億,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儲蓄率一直大於投資力量,所以説我們高投資。他沒有想到,我們同時也是個高儲蓄率的國家,沒有高投資這個儲蓄更浪費,這表明我們寶貴的儲蓄資源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或者遠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我們現在講高凈值人群是100多萬,可投資凈資産能達到1000萬以上,可用投資是154萬億。這154萬億我們看到,有27%是離岸資産,沒有在我們本國,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再看資金的需求側,我們總是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小微企業、科技企業資金不足等等,融資難、融資貴始終是老大難的問題。我們戰略型新興産業要發展,但是受制于資金不足。一方面我們有資金供給而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我們的需求方又總是説沒有得到滿足,所以我們現在做金融遇到了一個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我們叫資産方,就是有錢找不到資産,另一方面有資金緊張,這就是金融遠離帕累托最優狀態的現象。這一個遠離的狀態存在著一個改進的巨大空間,這就是我們新金融發展的空間。
為了我們資産緊張,一方面又有這麼多儲蓄用不到投資中間?我們講成本高,風險管控有問題。新金融獨特的優勢就在於能夠突破時空局限,有巨大的成本優勢,有雲計算、大數據等等識別管控風險這樣的一些技術優勢,這就使得新金融在傳統金融或者沒有運用現在這種技術手段的情況下,存在著巨大的帕累托改進的空間,它來填補這個空間。
第三個觀點,極慮專精金融能展現新金融,或者才能贏得新金融的生存空間。極利的思考,要動腦筋來專心經營,董其昌書譜裏有這些詞,王羲之、王獻之書法為什麼會做得好,就是極慮專精。我們金融體系外做金融的,或者講新金融,往往以為自己有了技術,好像有這個技術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説是金融家,這個想法是不對的。金融有金融的規律,金融有金融的態度,你一定要用這些技術去專心激進的思慮、思考,而且要專要精做金融,遵循金融的規律和本質。
金融是什麼?金融就是跨時空交易,由於金融是高風險行業,所以一定要管控風險,一定要發現跨時空交易多種多樣的機會,同時還要管控住風險。銀行有三性,實際上是適合整個金融的,流動性、增值性、安全性。就是要使所有資源充分流動起來,同樣的東西配置在這裡能收入100塊錢,另外一個地方能收入110元,我很快會流動到110元那去,用經濟學語言來説就是邊際收益均等化。光流動不行還要增值,同樣的剩餘資金要最大限度的增值,同時還要有安全性。
我們思考金融要專要精,這三位一體的統一。我們現在叫新金融,當然是狹義的新金融,就是體系之外的。你要懂金融、做金融,不僅要在渠道方面甚至支付方式方面有創新,更重要的是要用我們所掌握的,或者現在已經有的最新的高新技術,來形成金融解決方案,越難的問題越能夠解決,它的價值就越高。不如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嘛,科技企業很難找到融資嘛,你越能找到解決方案你的價值就越高。
還要有不同的、個性化、多樣化的資産方、負債方大量的適合金融産品,負債的産品,資産産品。一方面有這麼多資産,為什麼一方面又資金緊張呢?資産方他找不到投資的東西,另一方面負債方的不到資金,就是個撮合的問題,做金融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撮合能力。金融的本質是跨時空交易,你能夠把不同時空的需求有效的撮合起來,能夠促成他們交易,這就是你的本事,所以這就體現為解決方案,體現為金融産品。
最後還要形成基於一系列高新技術特有的金融商業模式,所以要極慮專精於金融就是這方面,不是簡單的皮毛,我簡單的搭個臺,不那麼簡單,還要管控住風險。所以總得來説新金融如果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它只有專精極慮才能贏得這樣的空間,也只有在能夠展現它金融帕累託大改進的時候,才能顯示它的存在,或者才有生命力,這是一個邏輯推導,同時也是我們對新金融現實的期待。
今天如果要説一個題目的話,叫期待展現金融怕拖累大改進,謝謝!
(責任編輯:畢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