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四天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8日在海南博鰲舉行,本次年會主題為“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當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復蘇勢頭顯著,但在貿易保護主義上升的背景下,發展前景面臨較大不確定性。與會各界嘉賓表示,在中國改革和各項利好政策推動下,協作共贏機遇增多,期待能夠共同抵禦保護主義風潮。
新興經濟體增長勢頭良好
博鰲亞洲論壇8日發佈的《新興經濟體發展2018年度報告》指出,得益於外需的大幅增長和總體穩定的國內消費需求,2017年,新興11國(E11)經濟復蘇增長勢頭良好,經濟增量連續上升,遠高於七國集團(G7)和歐盟。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測算,2017年E11國家的GDP增長率約為5.1%,比2016年提高0.5個百分點,比世界經濟高1.4個百分點,是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回升。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經濟保持6.9%的中高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約三分之一,並繼續扮演著最大貢獻者角色。俄羅斯與巴西經濟走出衰退,經濟增速由負轉正。
報告認為,未來幾年E11經濟中高速增長的態勢仍有望延續,但大幅上行的壓力較大,並且不排除個別國家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此外,報告指出,雖然主要經濟體增長表現超出預期,但保護主義不斷升級、美國特朗普政府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及各種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侵蝕經濟穩定復蘇的根基。
報告寫道,展望未來,亞洲在前進的道路上需要應對一系列挑戰。首先,應制定明確的政策以處理全球價值鏈的結構性變化,並找到新的和創新性的增長方式。第二,亞洲各經濟體應共同努力,應對宏觀經濟和貿易方面的外部壓力,扭轉資本風險性外逃的趨勢,抵制西方發達國家保護主義的壓力。第三,各經濟體要在協同合作方式下不遺餘力地深化金融改革以激發本地區的增長潛力。
專家表示,為了延續全球和新興經濟體發展向好態勢,以深化協作抵禦外界風險倍加重要。
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南南合作、新興經濟體協作發展和亞洲區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應在現有合作機制及其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和推進,並探索引入新的機制。在深化金磚五國合作特別是貨幣金融合作的同時,“金磚+”機制的建立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方向。
各界冀望深化多領域合作
此次論壇上,各界嘉賓將重點關注中國改革、“一帶一路”倡議實踐、發展創新産業等領域帶來的合作抓手、共贏機遇。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在新的歷史關口,中國進一步推動對外開放再擴大,釋放出的紅利效應吸引各界目光。在此次論壇上,外界將聽到權威闡釋和一系列新的改革開放重要舉措。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認為,近年來,中國在開放、創新領域採取了很多行動,如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大幅放寬外資進入金融業的比例限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此次論壇有助於各方交流經驗做法,以科技創新撬動新一輪增長潛力,推動亞洲實現更大範圍、更高水準的區域合作。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有力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資訊産業和企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改革開放為中國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創造了有利條件,有力推動了企業對外交流與合作,與世界一流企業、技術對接,加快全球化步伐,成為世界級企業。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週年。五年來,該倡議不僅為全球所認可,還切實落地了諸多項目。據了解,本次年會將舉行“一帶一路:成功案例與經驗分享”圓桌會。瓜達爾港、中歐班列等“一帶一路”重大工程項目的相關政府和企業代表,將介紹“一帶一路”的具體實踐,分享心得體會。
另外,論壇還聚焦主要産業未來商業和政策的走向,分別設立未來的交通、未來的生産、未來的通信、金融的未來等主題分論壇,通過引導創新因子向更廣泛的商業應用,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深化協作化解保護主義壓力
當前全球貿易形勢因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全範圍”發難面臨極大挑戰,對新興經濟體乃至全球經濟持續發展産生威脅,參與博鰲亞洲論壇的與會各界期待通過切實協作化解保護主義壓力。
當日發佈的《新興經濟體發展2018年度報告》指出,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10年的今天,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對包括新興經濟體在內的世界各國的負面影響仍十分顯著。其中,2009年至2017年美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數量居全球首位,成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主要推手。
報告稱,根據全球貿易預警數據庫統計資料,2009年至2017年,G20中八個發達國家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總計達3946項,平均每個經濟體為493.3項。其中美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高達1378項,居全球首位,平均每年出臺153.1項貿易保護主義措施。2017年,全球新增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最多的國家為美國,新增143項,較2016年增加32項。
報告還稱,隨著特朗普推行稅改以來的財政赤字增加進而貿易逆差擴大,美國將會在貿易政策上採取更加強硬且力度更大的保護主義措施,全球面臨的逆全球化挑戰將會加大,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和行動也會有所增加。
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是貿易救濟措施的首要目標國。2017年,中國繼續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2017年中國共遭遇21個國家(地區)發起貿易救濟調查75起,較2016年減少44起;涉案金額為110億美元,較2016年減少33.4億美元。此外,中國遭遇美國發起337調查24起,涉案金額超過25億美元。
針對日益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梁國勇表示,這對兩國經濟、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系的衝擊將是巨大的。雙方的出口、就業、産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將遭受打擊,一些第三國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剛剛有所起色的世界經濟復蘇進程勢必陷於停滯。“只要堅持磋商,達成妥協,雙方都是贏家。更重要的是,不能只看貿易領域,也不能只看經濟問題和靜態效應。”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東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世界貿易組織(WTO)近年來影響力有所下降,美國對華貿易保護行動是對全球貿易規則發展的進一步打擊。“我們理解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僅要從雙邊角度理解,也要考慮對單邊、多邊的衝擊。現在非常需要其他國家,特別是一些大國,給出明確的風向標。”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全球面臨保護主義上升的威脅,各方應借助博鰲亞洲論壇契機,協調各方利益,解決貿易糾紛,防止貿易保護。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