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祁斌:中國資本市場處在新興+轉軌階段

  • 發佈時間:2015-05-24 12:33:14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胡愛善  責任編輯:劉波

  中國網財經5月24日訊(記者 胡愛善) “201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5月23日-24日在京舉行。在24日舉行的“資本市場創新”主題論壇上,中國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祁斌發言時指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儘管已經有十幾年,但是與國際一流資本市場還是有很大差距,“中國資本市場總體還是處在新興+轉軌。”

  以下是祁斌發言全文: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興、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參加五道口金融論壇,跟大家報告一點對於資本市場創新方面的想法。題目是資本市場創新,本人跟創新比較有緣,去年在會裏的安排組建證監會創新部,但是很快調到國際部,我主要談一下開放。

  創新和開放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是特別特殊的一個關係。我先簡單説一下創新和開放它們倆之間的關係,創新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源泉,開放是資本市場創新的動力。從創新來説可以説是非常豐富的,大家想到産品創新、市場組織形態創新,比如交易場所,比如美國有OTC市場,中國做新三板的時候實際上也有很多創新,美國納斯達克早期的時候他們是沒有投資者準入門檻,但是我們增加投資者準入門檻,使得我們的市場更加機構化。從發展趨勢來説,我們也比美國快很多,還有業界的業務創新、制度創新。金融教育的創新我覺得五道口有很多創新點,我記得前些年跟五道口一起組織資本市場論壇,把監管者、業界、學者組織到一起共同推動資本市場教育,這在美國的創新當中也是沒有的。

  創新和開放的關係我想講三點體會:

  一是作為後發市場,我們的創新往往源於開放和借鑒。2000年我回國的時候當時還沒有開放式基金,後來推出開放式基金主要是一個學習和借鑒。但是中國學習能力非常快,在三五年之內把全球所有基金品種全部都本土化了,全部學習到手了。所以創新更多是在借鑒基礎上去尋求發展,因為網際網路的到來,我們是學習了貨幣市場基金,但是我們後來出現了餘額寶,這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沒有的。我們後來去國際證監會開會,他們都讓我們介紹中國貨幣市場基金餘額寶,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奇特的現象。新三板發展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矚目,實際上沒有一個場外市場一年搞好幾千家,這在中國正在發生。美國的區域性市場基本都消亡了,但是中國1400多萬家中小企業,我們是有區域市場的。滬港通,金融服務業沒有完全開放的前提下做了這麼一個安排,內地投資者可以投資于國際市場,也使得香港投資者和國際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于內地市場,這也非常的成功。不光從交易機制上是創新,從監管制度上也是一個創新。儘管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香港市場制度安排是比較國際化的,我們是相對比較本土化的市場,我們是新興市場,香港是發達市場,兩者之間實現幾乎無縫對接的監管合作,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首創,所以全球很多國家和監管者都在研究和借鑒我們的一些創新。中國走到今天,不光我們是向世界借鑒,我們也有一些創新可以供世界來參考,所以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中國歷史上的創新,剛才田教授講到創新的動力,金融創新是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一個更加有效的市場,創新往往也是源於競爭和逐利,人類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也是一部金融創新的歷史,是一部規則被不斷否定和破壞,又重新建立並不斷完善的歷史。這是簡單談一下創新。

  下面談一下開放。開放是中國資本市場從建立以來非常重要的主題,簡單概括就是改革開放是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發展的兩個驅動輪,改革、開放、創新是一個交替發生的,中國資本市場和世界發達市場的關係簡單概括是八個字是一邊學習、一邊趕超。

  以滬港通開通為標誌,我們現在迎來一個開放的新時代,它的主要特點是雙向開放。大家可以看到今年亞投行這件事情的發生,它的背後有很多大國的博弈,但是最核心一點就是今天中國的經濟實力也好、金融市場的實力也好,必須為世界的其他國家所正視,所以它背後的核心是這麼一個變化。我們也是從簡單引進來變成走出去,從簡單對外開放變成雙向開放。

  儘管我們開放有十幾年曆史,取得很大成就,但還存在很多不足。不足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資本進入有很多限制和管制,便利性不足。第二金融服務業開放有很大提高空間,比如有很多合資公司經營不善,現在很多外資都在退出,我們自己投行國際化水準也不足,中國經濟跟世界緊密相融,但是投行提供服務遠遠不夠。第三是國際認可度不夠,全球指數納入這麼一件事情,全世界很多發展水準不如中國的市場都已經納入,但是中國市場開放程度和資本便利性這些因素現在還沒有被納入,這與我國市場規模和經濟發展總體水準很不匹配。因為開放程度和市場法制化、市場化程度都是高度相關的,所以我們市場總體還是處在新興+轉軌,和世界一流市場有一定的距離。

  思考未來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全球範圍內所有市場都在加快開放,不僅是新興國家、新興市場,發達市場也是,比如歐洲和美國,要尋求新的增長點,發展市場,比如美國加大對新興市場包括新興經濟體的開放,香港加大對內地的開放,今天內地公司佔到香港市場的50%以上。最成功的發達市場開放是英國的大爆炸,使得倫敦市場本來已經沒落了,又重拾往日的榮光,有一段時間曾經超過紐約。新興市場開放目標主要是為了加快發展,迅速成為一個成熟市場或者發達市場,當然同時也是為了提高競爭力。

  我舉一個例子,南韓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的。全世界資本市場分成三類,一類是發達市場,新興市場是二戰結束以後發展的市場,新興市場上升為發達市場,一個是以色列,一個是南韓,以色列不可比,南韓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借鑒,因為南韓是東方國家,也是一個很漫長的封建主義的歷史,也是從新興市場最後成長為一個發達市場。我給大家看一下南韓成長的歷史,1992年南韓引進QFII制度,開始開放的進程,15年之後的今天,南韓大致成為了一個發達市場,我們中國是新興市場,所以中國市場的目標應該在未來5-15年時間內讓我們市場從新興市場成為一個發達市場。在南韓15年發展歷史中也可以看到,它的資本市場開放對它的市場水準提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作用,同時對南韓社會和經濟的形態也是産生了重大影響。南韓以前的金融形態都是以財閥為主,都是大企業、大銀行、大財閥之間互相輸送利益,配置資源非常便捷,但是一旦陽光化之後,我們都知道南韓20年之前很多財閥都紛紛跳樓,南韓很多企業家也是非常悲慘的結局,政治家也是這樣。當時社會資源配置方式是非市場化的,南韓金融體系發生非常變化,南韓以前是八二開,我們今天是八二開,美國現在二八開,15年改革之後南韓是五五開,我們中國金融發展未來也是希望在比較快的時間內能達到相對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比較平衡的狀態,也是能夠實現五五開。這麼一個過程中你可以看到南韓社會發生深刻變化,經濟從一個相對來説比較落後的形態,後來高科技産業崛起,三星電子現在市值是日本五大電器公司總和的兩倍還多,南韓社會逐步走向公開化和透明化。

  我們展望未來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過程中要借鑒這些國家的先進經驗,當然有很多國家有開放的失敗,我們也應該汲取教訓,但是中國情況跟他們不一樣,因為我們有他們不能比及的優勢,比如總體政治經濟社會環境非常穩定,宏觀經濟不管是新常態還是怎麼樣,我們還是全球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我們的開放是自上而下的,按照總體部署,非常主動的,不是受制于外部壓力,像南韓都是被MF逼著去開放,相關部和部委都是相互配合的。我們跟很多國家新興市場開放不一樣,我們不僅對發達市場開放,我們還對新興市場開放,我們有一帶一路,現在很多産能輸出和資本輸出都可以走向新興經濟體。同時我們不僅能引進來,還能夠走出去,這都是我們跟很多國家的不同之處或者優勢。

  最後講一下我們的看法,未來五年對中國社會和經濟是非常關鍵的五年,經濟要實現轉型,中國社會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們希望資本市場開放、資本市場開放能為這麼一個偉大目標提供推動力,未來五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關鍵時期,也是資本市場實現高品質雙向開放的重要窗口期和成長為世界一流市場的難得機遇期。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為了自己而開放,開放本身就是為了改革和發展,資本市場開放立足點應該是服務於經濟社會總目標,並制定清晰戰略和路徑圖,我們目前正在制定這麼一個戰略和路徑圖。2008年中國證監會出版過《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2010年有一個願景或者規劃,當時還比較遙遠,現在就只剩下五六年,我們看這個《規劃》還比較靠譜,而且我們也相信按照一個比較穩健和積極的、開放的戰略,我們完全有機會能夠實現這麼一個願景,我們相信這麼一個開放過程中、這麼一個發展過程中,資本市場創新也能得到極大的繁榮。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