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起經濟全球化開始受到巨大挑戰,G20財政部長對自由貿易的看法不一,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英國脫歐,都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在貿易保護主義論調甚囂塵上之際,我們是否能找到新的方式維持全球化活力?又有哪些政策能夠推動包容性增長?
經濟全球化一直被視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全世界很多國家、跨國公司、個人都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獲得了回報。但是,從去年起經濟全球化開始受到巨大挑戰,G20財政部長對自由貿易的看法不一,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英國脫歐,都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在貿易保護主義論調甚囂塵上之際,我們是否能找到新的方式維持全球化活力?又有哪些政策能夠確保全球貿易議程持續取得進展,並推動包容性增長?在6月28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全球貿易和包容性增長”分論壇上,嘉賓們展開了熱烈討論。
經濟全球化進入“慢車道”
今年年初,世界銀行發佈的研究報告稱,2016年全球貿易增速為金融危機以來最低,影響全球貿易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策的不確定性。當前,全球貿易放緩已經引發各方擔憂。
“全球化還在推進中,但也許進入了‘慢車道’或者發生了‘顛簸’。”對於經濟全球化正在倒退的觀點,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並不認同。他表示,雖然經濟全球化能夠提升投資效益,但是經濟全球化也會帶來結構調整,導致某些領域落後,某些産業得到提升;對於個人,可能有的人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中收入增長變慢了,也會對經濟全球化産生誤解。畢竟以前全球經濟增速很快,現在卻復蘇遲緩,增速一下來,很多人受到了較大衝擊。
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並不明朗的當下,跨國公司仍然對經濟全球化充滿信心。電訊盈科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斯裏尼瓦坦言,公司目前全球80%的業務都來自於香港,未來我們還要繼續加大拓展海外業務的力度,現在公司已經有35%的外籍員工,這些員工來自50個不同的國家,全球化的道路要堅定走下去。
“荷蘭是個小國,發展需要外部空間,荷蘭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全球化中受益,我們必須警惕在歐洲和美國出現的保護主義傾向。”荷蘭皇家帝斯曼管理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兼主席謝白曼表示,歐洲實際上只在世界版圖上佔據很小的位置,但是歐洲人平常看的地圖是以歐洲為中心的,顯得歐洲很大,我們需要改變視角,告訴員工世界比我們想像中的大得多,必須要與世界合作共贏。
招商局集團副總經理王宏説,集裝箱業務是全球貿易風向標。總的來説,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還是比較快,外部市場復蘇明顯、人民幣匯率調整明顯、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影響調整的三大因素。“我們的整體海外投資環境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同時認同‘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卻越來越多。”
經濟全球化不是問題所在
失業、難民問題、貧富差距,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導致此輪逆經濟全球化思潮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十年來,各國出臺的貿易保護措施不下3000項。全球化一時間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斯裏尼瓦表示,我們一定要區別每個國家遇到問題的原因,不能都歸咎於經濟全球化。
“開放貿易和投資,必然會帶來一些結構性變化,全球化會導致失業的觀點被誇大了。”黃益平認為,比如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一直下降,其中的原因很複雜,其實很大程度是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所致。“我們往往忽視了技術的影響要比全球化帶來的影響大得多。”
王宏説,目前世界上出現的很多負面問題不完全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也可能是由二次分配、稅收政策、國家內部原因引起的。沒人可以否認經濟全球化對社會財富的創造效應,只是這些負面影響説明過去西方主導的貿易環境和規則出現了一些問題,現在提出包容性增長就是回應過去貿易體制下出現的問題。
科文頓·柏靈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夏尊恩是前美國貿易助理代表,他認為,現在經濟全球化並未倒退,只是有些停留,在調整。很多美國人覺得經濟全球化壓縮了生存空間,但很多到美國投資的跨國公司都在提升美國人民的生活水準。
新興市場將成新動力
隨著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發酵,部分人和國家對經濟全球化的誤解不斷加深,如果要繼續順利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必須要正視並解決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
“不相信全球化,是因為一部分人覺得自己被拋棄了,比如失業、貧富懸殊等問題。再比如,難民帶來的不安全感,也會給人民帶來這種感覺。有了不安全感往往就會轉向保護主義。”謝白曼表示,這部分人很多,往往會影響國家全球化的政策,政治家和領導人必須要通過與他們建立良好的信任來改變他們的看法,否則經濟全球化很難推進。
“我非常同意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但是存在很多挑戰,必須要解決。”斯裏尼瓦認為,科技帶來的顛覆性變化讓人們有了不安全感,比如人工智慧讓很多人失去工作。所以,我們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中更要實現包容性增長,避免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
實現合作共贏是經濟全球化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招商局集團很多業務都集中于發展中國家,在投資過程中,公司注重結合當地發展,幫助當地完善基礎設施。在王宏看來,這種舉措更多是從商業利益上考慮的,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必須要兼顧對方的利益,通過商業模式的設計,有效地把收益和分享匹配起來,否則很難有長遠發展。
政府功能的長期缺位是過去經濟全球化中的一大問題。“全球化中産生的一些問題也是由於公共政策不到位引發的。”黃益平説,市場可以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但是再分配不由市場來決定。現在經濟全球化出現重要拐點,不僅要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同時政府工作也要跟上。
我們還應看到經濟全球化的一些新動能。黃益平表示,客觀來説,發達國家經濟全球化程度已經很高了,經濟全球化的新動能必然來自新興市場國家,未來這些國家要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對於中國而言,中國是一個特大體量的經濟體,本身國內地區經濟的合作也有廣闊前景。“我們還是有很多機會,以前主要是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未來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出口也會轉型,投資品質會更高,更重要的是中國有13億多人口的消費市場,這對全世界來説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增長機會。”黃益平説。
(責任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