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巨頭Facebook正在從微信那裏汲取靈感,並增添了向朋友發“紅包”的轉賬服務;當美國亞馬遜網站還在討論無人機送貨時,中國的順豐快遞已經在試驗這一構想;蘋果新款手機iPhone7剛剛上市就被眼尖的消費者發現,幾項新功能均由中國手機廠商率先推出。
日前,在清華大學全球産業4.5研究院組織的主題為“思辨:創新在中國”研討會上,1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式創新”展開討論。與會者普遍認為,“中國式創新”走的是群眾路線,目前中國已經從創新的跟隨者,走到了創新的前沿。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每個人都可以自主創新
李克強總理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發了全民創新浪潮,這給專家學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的創新最重要的是走群眾路線。”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説,“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每個人都可以自主創新。通過大眾引領市場創新,中國式創新不知不覺中已經做得非常好。”
這位專家同時認為,這種創新力量不完全靠中小企業,大企業也很重要,發揮國有企業的優勢,這體現了政府主導。我們的創新模式和東亞的模倣、南亞的草根模式不同,“中國走的是整合式整合創新,把所有的優勢結合在一起”。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吳貴生認為,政府和市場是驅動中國式創新的兩大力量。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胡志堅注意到,中國目前正從技術國家主義的自上而下轉向自下而上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動力進一步增強。
“中國創新發展走的是一條大國創新之路,並以此實現快速的追趕。”牛津大學技術管理與發展中心主任傅曉嵐據此評價,“這反映了一個動態、開放的國家體系。”
中國的創新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
清華大學全球産業4.5研究院副院長朱恒源認為,全球化加上資訊化,改變了中國作為後發國家在技術上的落後位置,催生了中國的創新熱潮,使得中國創新逐步開始引領世界。
中國創新的有利環境,一方面是政府大力推動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政策紅利,另一方面則是世界第一規模的市場所提供的廣闊空間。騰訊研究院社會研究中心總監王曉冰分析説,中國的創新條件相比過去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科技投入達到全球第二,有強大的生産能力,在過去二三十年的發展中集聚了龐大的工程師隊伍,還有一個願意嘗鮮的龐大用戶群。
“未來的創新必將是數字創新的時代,而中國必將引領這一時代。”中科院大學網路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余江説。他指出,中國的創新擁有海量的用戶,這一點尤其不容忽視,這從IBM健康系統不惜成本要進入中國就可見一斑。在數字創新時代,中國在用戶群上具有低成本優勢,將消耗世界近80%的數據。
在英國華威大學商學院行銷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青看來,中國的創新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他解釋説,如同大家提起美國就會想到谷歌、蘋果、Facebook和亞馬遜一樣,如今微信、支付寶、華為和高鐵,已經成為中國的創新名片。
中國創新的奇點已經來臨
在驚嘆于“中國式創新”發展步伐之快的同時,來自業界和學界的專家們也就中國創新的未來進行了展望。陳勁認為,創新的下一個突破是怎樣去整合提高水準,增強國家的科研能力。傅曉嵐指出,未來中國的創新要取得更大突破,關鍵是建立激勵機制,尤其是針對科研人員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胡志堅的關注點指向了平衡。他表示,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中國的市場將更加廣闊,在開放式創新條件下如何平衡對國內企業的保護和提升全球競爭力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新課題。
創新將成為中國經濟最重要的驅動力量——這是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達成的共識。陳勁相信,中國製造2025完全可以超過德國工業4.0,因為他們是工業化加資訊化,而我們是資訊化加工業化,這樣反過來的推動和拉動效果是不一樣的。
王曉冰則回憶説,微信最初也有過模倣,經過一步步積累的創新路徑發展為一款連Facebook都要來學習的産品。他相信“中國式創新”也是如此,起初需要具備一定基礎,基礎夯實之後,各種各樣的創新就會自然而然發生。
“中國創新的奇點已經來臨。”他説。
(責任編輯: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