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大國更需基礎層創新 靠科技驅動供給側重生

  • 發佈時間:2016-03-11 07:09:13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劉小菲 閻明煒  責任編輯:王斌
3月1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答記者問 (中國網財經 攝)

  中國網財經3月11日訊(記者 劉小菲 閻明煒)不管是美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還是德國“工業4.0”,又或者中國的 “網際網路+”熱潮,都意味著這場由新科技推動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席捲全球。

  科技為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機遇的同時,也大大衝擊了各國的傳統産業,尤其是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從高速向中高速轉化的過程中,加快科技步伐、提升創新水準,已經成為當下緊迫的戰略需求。

  那麼到底該如何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又該如何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在市場大潮中開花結果?3月10日上午,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解答了中外媒體心中的疑問。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

  自1988年鄧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格局。尤其是“十二五”期間,科技創新被推上了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的位置,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也隨之進入以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並跑、領跑並存的歷史新階段,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科技整體水準正處於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的重要躍升期。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發佈會上指出,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基礎研究捷報頻傳,傑出人才、重大成果不斷涌現;二是科技創新支撐産業升級,形成新的産能、新的動能;三是戰略高技術更加貼近民生,進入市場;四是區域創新更加活躍,形成了創新創業的生態;五是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深入推進。

  對於具體的成果,萬鋼幽默的用了十個字來形容,即“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縱觀“十二五”期間的科技創新成果,從載人航太和探月工程的成功,到“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的順利下水,從天河二號超級電腦記錄的不斷刷新,再到“華龍一號”海外受熱捧,均向世界昭示了“中國全球科技領先”的地位。

  四條腿走路 向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邁進

  “十二五”碩果纍纍值得欣喜,不過,我國的科技創新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視。萬鋼坦承:“重點産業的轉型還不夠快,原創能力還比較弱,一些創新政策還沒有落實到位,制約創新發展的思想理念、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

  那麼在 “十三五”期間,該如何讓科技創新真正發揮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第一生産力”的作用呢?萬鋼在昨日的發佈會上指出了四條出路:一是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為引導來構建我國的先發優勢,培育持續創新能力;二是要構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創新創業服務網路;三是建設現代化的産業技術體系;四是要繼續深化改革,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在今年的兩會上備受關注。據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科技”作為關鍵詞提及頻率達13次,“創新”更高達61次,並且突出強調了2020年要邁向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的行列這一宏偉目標。

  另外,全國政協委員、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國人大代表、亞寶藥業董事長任武賢在表達了自己的興奮之情時也表示:“一個企業的壯大要靠科技創新,一個國家也一樣。”

  供給側改革發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推動

  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這不僅是2016年的政府工作八大重點之一,更是引領著“十三五”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所以,供給側改革如何在作為“第一生産力”的科技領域推進,成為中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萬鋼在昨日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首先要增強創新能力,發揮創新動能,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全社會,特別是青年人的創新積極性;其次,要著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要有積累、有發展。”

  資料顯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句口號最早出現于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由李克強總理提出。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表示要將其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強調要將這一戰略持續推動。

  據統計,目前我國已經有約500家獲得國家各類支援的眾創空間,和原有的企業孵化器、各類産業大學科技園、高新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已經形成了全新創業體系。

  為“人機大戰”叫好 強調人工智慧不能完全替代勞動

  在昨天的發佈會上,萬鋼除了就“科技創新發展”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之外,還就目前全球矚目的“人機圍棋大戰”進行了回應。他在為AlphaGo獲勝“叫好”的同時,笑言自己更偏好“人人對弈”。 同時,萬鋼不忘自己科技部部長的身份,強調我國在超級電腦和人工智慧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發展。萬鋼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使人類勞動向更高級的狀態發展,但是科學技術還要去研究未知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只有掌握了這些規律,才能夠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産品,改善人們的生活”。

  據了解,“人機圍棋大戰”的交戰雙方是南韓九段棋手李世石和人工智慧“阿爾法圍棋”,截至目前,比賽已經進行了兩場,“阿爾法圍棋”全部勝出。不過,對於“人工智慧未來或完全替代人類勞動”的觀點,萬鋼進行了駁斥,“無論科技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人和人的交流,仍然是人類活動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