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總理去年的“硬承諾”兌現得怎樣?過半超額完成

  • 發佈時間:2016-03-01 09:10: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鄒春霞  責任編輯:李春暉

  “總理承諾”是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後的搜索熱詞,每年兩會,李克強的新承諾已成為公眾期待的兩會看點。

  不論是2013年首次亮相的總理記者會上的承諾,還是2014年其主持起草的首份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承諾,李克強都一一兌現。

  今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在人們期待李克強新承諾的同時,可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

  成績

  25項“硬承諾”過半超額完成

  昨日,國務院辦公廳政府資訊公開辦公佈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承諾的兌現情況。

  這是中央政府有關部門第二次對政府工作報告的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統一的梳理和發佈。2015年3月3日,中國政府網發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承諾的兌現情況。

  如第一份成績單一樣,李克強的第二份成績單也頗為亮眼:25項量化指標任務中24項如期完成,其中14項指標超額完成。用“來之不易”形容這個成績單非常合適,要知道,這是在中國經濟持續下行,2015年困難遠大於2014年的情況下取得的。

  新增加就業人數超預期目標三成

  在超額完成的14項指標中,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無疑是最引人關注的一個。2015年,李克強承諾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

  這項承諾由人社部具體負責實施,截至2015年年底,全年新增就業1312萬人,比預期目標多312萬人,超出預期三成。實際上,早在2015年第三季度,中央政府就已提前完成承諾,前三個季度的新增就業人數是1066萬人。

  各項經濟指標中,“就業”始終是李克強總理最關心的經濟指標之一。李克強一再強調,“我們發展經濟,最基本的還是保障就業。有就業就會有收入,老百姓就能實實在在享受到經濟發展的好處。”

  在中央政府設定的25項量化指標中,僅與就業有關的就有3項。除城鎮新增1000萬人就業外,還包括: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5%以內,高校畢業生749萬人就業情況也被作為單項指標列入,雖然畢業人數比2014年多了20多萬,但總體就業情況與2014年持平。

  保障房新開工任務連續兩年超額完成

  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再次列入量化指標任務單,這意味著中央部門、各地區要就此指標進行考核,完不成要問責。

  李克強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當年新開工700萬套以上,其中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年內基本建成保障房480萬套。2015年李克強又承諾,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580萬套,增加110萬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納入棚改政策範圍。

  上述任務均超額完成。不僅如此,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與2014年相比,2015年中央政府不僅將“農村危房改造366萬戶(相比2014年增加100萬戶)”納入“硬承諾”範圍,還加碼為“農村危房改造432萬戶”,最終完成情況是改造468萬戶,超額完成。

  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一直是李克強關心的問題。2016年開年考察,站在棚戶區的李克強對棚戶區的居民説:“我自己就是在棚戶區成長起來的,深知你們的艱辛。”對棚戶區改造這樣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李克強不僅要求多建,還要各地建得實在。2015年審計署每月持續對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領域進行審計,審計公告對虛報數量等情況都給予了公開曝光,震懾效果明顯。

  “非行政許可審批”已成為歷史名詞

  2015年,對李克強來説,簡政放權進入一個新的節點。履新之初,他鄭重承諾,在本屆政府任期內,要將現有的17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減少三分之一以上。這一目標早在2014年年底就提前完成。

  但簡政放權並未因此打住,李克強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去年一年,共取消或調整453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

  所謂“非行政許可審批”,即“不適用於《行政許可法》的其他審批”,一般是指由行政機關及具有行政執法權的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實施的,除依據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決定等確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外的審批事項。

  “非行政許可審批”因無法規制約,一度被代指為“制度後門”和“灰色地帶”。2015年5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徹底取消這一審批類別,李克強宣佈“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概念徹底成為歷史,他説:“政府做事一定要光明正大,決不能再搞‘模糊邊界’、再玩‘模糊權力’!”

  GDP增速符合預期環保指標超額完成

  “過去一年,困難和挑戰比預想的大。”2015年年初,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表示。2015年底,在中央黨校就當前經濟形勢和重點工作作報告時,李克強指出,正確認識我國經濟形勢,可以用“成績來之不易、困難不可低估”來概括。

  去年年初,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2015年國內生産總值要增長7%左右。根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數據,2015年全年GDP增長6.9%,符合去年年初制定的經濟增速在7%左右的區間。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之外,原定的主要預期目標——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等環保指標均超預期完成。去年李克強説,“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2015年能耗強度下降5.6%,遠超3.1%的預期。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出席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時公開表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結構優化取得積極成效。其中“能源結構在改善,節能減排在進步”。據了解,2015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2%,比2014年提高0.8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下降1.6個百分點。2015年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5.6%。

  釋疑

  進出口貿易降幅遠低於全球降幅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25項指標中有一項沒有完成,即進出口增長目標。去年進出口增長原定目標為6%左右,但受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傳統競爭優勢弱化等因素影響,2015年我國進出口總值39586.4億美元,下降8%。

  中央政府如實告知公眾這一情況。中國政府網有關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如實告知這也是出於對公眾負責的態度。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不僅如此,早在2月23日,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即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開誠佈公地談到這一點。“雖然沒有完成目標,但在去年全球貿易出現兩位數負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的降幅遠遠低於我們主要的貿易夥伴和全球的貿易降幅速度。2015年中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和出口額仍居於世界第一位,並且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預計由12.2%提高一個百分點,超過13%,是我們在全球份額當中提升最快的一年。”

  對預期目標與實際結構落差過大,高虎城解釋説,2014年底設定的預期目標並非是沒有依據的,當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實現3.4%的增長,國際機構普遍預測2015年經濟形勢好于2014年,大宗原材料、能源産品價格會逐步回升,中國也相信這一點,因此設定了2015年的預期。但實際上,大宗商品價格斷崖式下跌,原油從年初的55美元一直跌到30美元左右,外加局部衝突、恐怖主義等因素,“實際情況確實超出了我們的預料”。

  據分析,部分國家和地區局勢動蕩、地緣政治風險加大、貨幣大幅貶值、購買力下降等也超出預期,影響了我國20%的出口市場。

  “外貿是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評價外貿運作情況,必須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考慮。”高虎城説,總的來看,2015年,在複雜嚴峻的形勢下,我國出口表現好于其他主要經濟體,降幅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表現最好,繼續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出口大國地位。

  根據目前世貿組織公佈的2015年全球73個主要經濟體(佔全球貿易總額90%以上)的情況來看,全球貿易出口2015年下降11.1%,進口下降12.56%。

  高虎城説,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中國外貿平均每年以15.3%的速度增長。而當前,我國外貿到了傳統行業要提質增效、新的行業要創新發展的階段,這其中有一個速度轉換,是必須邁過的一個檻。

  觀察

  李克強如何實現“硬承諾”?

  “確保兌現政府對人民的承諾。”這是李克強在2015年全國兩會結束後的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表態。

  一諾千金:政府決不能放空炮

  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以來,對承諾的重視非同一般。2015年2月,他就在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強調:“今年我們推進節能減排,治理大氣和水污染,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再解決60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等,都是約束性指標和硬任務,必須及早謀劃,確保按期完成,説到做到,不放空炮。”

  説起“説到做到,不放空炮”,有一幕至今讓公眾唸唸不忘。2014年2月的一場國務院常務會議,時任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就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擬出臺的配套措施作了彙報。當周生賢彙報結束準備離開時,李克強請他留在發言席上。

  “你先別走,我還有幾個問題。”李克強指著彙報材料中的每項措施,逐一問詢。有的問題,李克強連續追問十數次,直到徹底理清每項措施實施的具體指標和年份才肯結束。他強調:“凡是落到紙面上的每一項措施,相關部門事前都要有充分的科學論證。政府説到就要做到,決不能放空炮!”

  當時,對座談時基層不滿較多的黃標車問題,總理主動要求相關部委“加碼”,“淘汰黃標車要加大力度,或者在數量上整體增加,或者在重點城市顯著推進,動作一定要快。”此後連續兩年,淘汰黃標車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去年,2005年底前註冊的黃標車全部被淘汰。

  兌現承諾出三招督查 考核 問責

  2015年3月1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三天后,一份厚達30多頁的《落實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已經擺上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討論桌上。這份意見確定了2015年政府工作12個方面62項重點任務和責任單位,李克強要求“加強督查、考核和問責,確保兌現政府對人民的承諾”。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2015年5月15日,根據上述62項重點任務確定的25項量化指標出爐。一個月後,國務院即派出督查組對相關部委完成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預期指標的情況進行實地督查。外界認為,國務院通過督查向外界釋放明確信號:中央政府所確立的“約束性”指標要如期完成。

  另外,國務院督查室有關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確定量化指標後,每個月國務院都會匯總指標進展情況。進入2015年12月後,相關部委從“月報”變為“旬報”,每10天督查組都會調度一次指標進展情況,確保完成目標。值得指出的是,在考核問責上,國務院也動真格,針對督查發現的情況,2015年8月至12月國務院分三批開展督查問責,通報顯示,各地區共依法依規問責382個突出問題,共問責處理1456人。

  就任總理後重大承諾都一一兌現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這是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自2013年以來,李克強作出的重大承諾,很多都與這句話相印證。

  對比2014年、2015年中央政府列出的量化指標任務表,北青報記者發現,與民生相關的指標所佔比重很大,農村道路改建、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減少農村貧困人口這些都是連續兩年列為必須完成的“硬承諾”。對脫貧,李克強在去年“兩會”時説,難度再大,今年也要再減少1000萬貧困人口以上。

  這些“硬承諾”中不少是社會反映的痛點。以2015年量化指標為例,其中有一項是:全部完成西部邊遠山區溜索改橋任務。在2015年之前,鄉村醫生溜索送藥,鄉村小孩溜索上學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西部邊遠山區的生活境況引人關注,進入總理視野並最終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去年一年西部山區需要溜索改橋的288個項目已全部開工。而“難度再大也要減少”的貧困人口,也超額完成。2015年中國減少貧困人口1442萬人,比上年多減了210萬人。

  承諾易,兌現難。但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每年年初人們“翻舊賬”,都會發現李克強一一兌現了承諾。2013年首次亮相的總理記者會上,他承諾本屆政府任內已有的17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僅兩年時間中央政府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37項,超前且超額完成。

  或許現在,公眾期待李克強早日完成另一項承諾,2013年在向工會代表作經濟形勢報告時,李克強承諾:“針對群眾關心的大氣污染問題,決心用三到五年時間,嚴格壓縮排放,空氣品質一定會有所改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