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城裏大部分商戶已搬走
200余家書店還剩下了20家
海淀圖書城即將翻篇
隨著中關村創新園區的整改,曾經的圖書一條街現在已被各類創新工場和孵化基地所取代。昔日為北京人所熟知的海淀文化地標之一——海淀圖書城即將退出歷史的舞臺。24年的圖書城歷史就此結束。
臺階上,海淀圖書城的銘文
現狀
200余家書店剩下了20家
今天的海淀圖書城北側,原先是海淀鎮的老虎洞衚同,是一條商業街,中國書店和海淀新華書店就在這條街上。上世紀80年代,有專家在全國政協提交提案説,科技工作者沒有地方買科技書刊,應該設立一個專營科技圖書的書市。1992年,籍海樓在此開業,整個街區被正式更名為“中國海淀圖書城”。後來又建了昊海樓,形成了圖書城的規模。輝煌時期每日人流數曾達到數十萬,成為海澱區最有代表性的特色商業街。
昨天,記者站在大街南側的牌坊上,中國海淀圖書城幾個大字依然醒目。但這裡已經全然不見往昔圖書城的景象,除了中國書店,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其他書店。只有在昊海樓和籍海樓中,還零星分佈著幾家書店。記者在走訪的過程中粗略的統計了一下商家數量,在昊海樓中還有14家書店在經營,而在籍海樓中則只剩下了6家。而在對這些商家的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2010年以前,整條街上有將近200余家書店,人流就像廟會一樣。而在2010年以後,由於網上書店開始成為銷售主力,實體店的客流少了很多。商戶大規模遷出海淀圖書城,則集中在2015年。而當被問及中國海淀圖書城這一品牌是否會被保留的時候,大多數商家都表示:沒有聽説海淀圖書城會被保留。
海淀圖書城商業街外貌
留守 智慧書店還剩下一排書架
在走訪籍海樓的智慧書店時,記者發現這家書店只有一排書架,其他大部分空間都被改造成了會議室。經營者向記者表示:“1992年的時候,這家書店就已經開業經營。但現在根據新的規劃,整條街的發展方向都變了。所以,我們進行重新裝修,雖然還賣書,但也出租場地以承接一些會議。”當記者問到這家書店以後會不會搬離籍海樓的時候,店家表示:“我們是智慧財産權出版社的門市部,不會走。”
在另一家新世紀書店中,書店的黃老闆向記者表示:“書店暫時不會搬走。因為店面的産權屬於私人,房東現在不想把産權交給物業。如果房東願意繼續租給我們,那我們也可以繼續幹下去。”當被問到現在書店的經營狀況時,黃老闆説:“現在主要靠網店來賣書了,來實體店買書的人越來越少,從五六年前就開始走下坡路。”記者在隨後的採訪中也得到了大致相同的回答,現在仍在經營的書店大多都是已經在海淀圖書城開了十多年的老店舖,但是除了幾個隸屬於各種出版社下的門市書店,其他個體商戶們如今基本都是靠網上書店來維持經營,門店裏現在幾乎沒有人來到府買書,而更像是網店的倉庫。昔日海淀圖書城人來人往的繁榮景象已經不復存在,在將近3個小時的採訪過程中,記者只見到了兩位顧客,這也襯托得這個地方更加冷清。
新型圖書館裏的咖啡座
故事
“逆勢”入駐的另一種書店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了一家叫做言又幾的書店,與昊海樓和籍海樓的蕭條景象不同,雖然處於午飯時間,但是店內的顧客依然很多,一些顧客甚至席地而坐,在店內靜靜讀書。
記者通過挂在店內的營業執照了解到,這家註冊資本300萬的書店是在2014年2月才拿到執照。而此時的海淀圖書城已經面臨轉型。當被記者問到為何會在眾多書店大規模遷出的時候,逆勢入駐海淀圖書城,言又幾書店的市場部主管金夢對記者表示:“言又幾書店是在2014年6月開業的,和遷出的書店完全不一樣。我們不僅僅是書店,更是一個文化空間,我們不單賣書、經營咖啡廳,我們還會經常舉辦讀書會、簽售會和新書發佈會。所以,相對於傳統的書店,我們更看重顧客在書店中的體驗。現在雖然還處在虧損期,但是整體經營的效果不錯。”
新型圖書館並未蕭條
未來 “希望會收回原圖書城 所有産權進行整改”
現在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上更多的是創業中心、孵化基地和咖啡廳。而服務於這些創新企業的“創業會客中心”也坐落在這條街上。
在被記者問及創業會客中心的作用與運營模式的時候,會客中心品牌傳播部的王女士向記者表示:“創業會客廳是來自於第三方專業公司的平臺,屬於政府加市場化運營的公司模式,這本身就是一種管理上的創新。”而在談到昊海樓和籍海樓的未來時,她表示:“由於這兩座樓産權分散,現在只能回收一部分。但是按照整體的規劃,日後還是會讓創新公司和其他服務機構進駐。現在創業大街已經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吸引了很多公司團隊,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如果可以,還是希望可以收回原圖書城的所有産權,進行全面的整改。”
(責任編輯:胡愛善)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