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之所繫。陜西、甘肅、寧夏、貴州、江西、河北……近年來,總書記幾乎走遍了所有最貧困地區。每到一處,他都結合當地實際,對脫貧攻堅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下,去年我國減貧1000多萬人。按照計劃,今年我們還需減貧1000萬人。脫貧,越往後越艱難,越是硬骨頭。然而,我們沒有退路,只能以“釘釘子”精神勇往直前,衝出深水灘、啃下硬骨頭。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今天,我們對話代表委員,看看總書記去過的十個貧困地區有何新面貌,問問總書記萬般牽掛的困難群眾日子過得好不好,聽聽新的一年如何繼續打好脫貧攻堅戰。
河北張家口市
【一問】扶貧咋防扶懶漢?
【背景】2017年1月24日,總書記到河北省張家口市考察時指出:“要把扶貧同扶志結合起來,著力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生産、脫貧致富的主動性,著力培育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的意識和觀念,引導廣大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實現脫貧致富。”
河北省張家口市郭建仁代表:
扶貧不能一味輸血,要增強農民的內生動力,防止扶貧扶成“懶漢”。近年來,河北省在推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上下了很多功夫。這個方向是對的,但還應加強技能培訓的針對性、注重實踐效果,開展精準培訓,發展“高精尖”種植戶、養殖戶,使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化、職業化;增強農民專業素質,提升主動性,提高農業産業化水準。
現在,脫貧攻堅很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難。比如,農民對市場、政策資訊了解渠道狹窄,很難及時調整種植、養殖思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也比較低等。2017年,我們要著力在這些問題上做好功課、做足文章,多發揮專業合作社的特殊作用,同時讓政府、農民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攜手推進。
“要把扶貧同扶志結合起來”,總書記的話説到我們心坎上了,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幹,才能真正脫貧致富。
(本報記者 馬 晨整理)
寧夏固原市
【二問】特色資源咋用好?
【背景】2016年7月18日下午,總書記來到寧夏固原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實地考察精準扶貧情況。總書記強調,扎紮實實把生産搞上去,持續穩定地增加收入。
寧夏固原市馬漢成代表:
固原的扶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國務院督察組來寧後,認為寧夏的異地搬遷工程可以作為典型經驗向全國推廣。對於固原而言,這是一個特別大的鼓舞。
寧夏貧困絕對人口不多,但是佔的比重卻不小,過去的一年寧夏減少貧困人口19.3萬人、貧困村249個,固原市減少貧困人口9.6萬、貧困村150個,在一年中減少這麼大規模貧困人口和村子也是歷史上少有的。
去年,總書記到我們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視察,縣鄉村幹部群眾心氣高得很。楊嶺村位於六盤山國家森林區域,群山環抱,鳥語花香,有著豐富的綠色資源。楊嶺村又位於紅軍長征會師地附近,有著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加上回族人文資源,發展特色旅遊是個好選擇。當然,這就需要規劃,配套措施和相關資源資本的協調也要跟上。相信未來,這裡會成為一個特別美麗的鄉村旅遊樣板間!
(本報記者 朱 磊整理)
安徽金寨縣
【三問】挪出窮窩咋生活?
【背景】2016年4月24日下午,總書記來到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走訪村民。村幹部遞上《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情況調查表》,總書記一邊念著表格上的項目,一邊向村民陳澤平了解貧困戶搬遷等支出和補貼情況。
安徽省六安市畢小彬代表:
金寨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結合部,是安徽面積最大、山庫區人口最多的縣。
2016年3月起,金寨縣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全縣脫貧攻堅的“當頭炮”。精準鎖定搬遷對象,按照程式,精準確定搬遷人口和安置去向,簽訂搬遷協議。
截至2016年底,共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對象5708戶、20260人,其中搬遷至縣城721戶、2735人,搬遷至集鎮873戶、3386人,搬遷至中心村莊3355戶、11661人,搬遷至自然村莊759戶、2478人。
易地搬遷不能一勞永逸。貧困戶搬出來了,但並不意味著就脫貧了。為此,金寨縣實行“兩業推動脫貧”,即鼓勵自主發展産業和政府推動就業。2017年,將進一步加強道路建設、電力和通訊配套,做到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扶貧同步,力爭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可就業、能脫貧。
(本報記者 徐 靖整理)
江西井岡山市
【四問】老區致富該咋幹?
【背景】2016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總書記到江西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考察時指出,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總書記對群眾説,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江西省吉安市胡世忠代表: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井岡山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生活有了較大改善,貧困發生率降至1.6%,全市群眾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的奮鬥目標。
精準識別從“面上掌握”到“精準到人”。2014年井岡山在吉安全市率先提出“紅藍”兩卡識別辦法,率先實現精準聚焦,不搞大概印象、籠統數據,而是聚焦貧困面有多大、貧困人口有多少、致貧原因是什麼、脫貧路子靠什麼等一系列精準問題。以“村內最窮、鄉鎮平衡、市級把關、群眾公認”為原則,確保貧困戶一個不漏,非貧困戶一個不進,貧困原因個個門清,脫貧門路戶戶有數。
目前,井岡山市已退出貧困縣。2017年,率先脫貧“摘帽”的井岡山,將帶領老區群眾積極致富,過上更加美好生活。
(本報記者 魏本貌整理)
貴州遵義縣
【五問】脫貧如何可持續?
【背景】2015年6月16日至18日,總書記對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進行脫貧考察。他強調,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説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貧困並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貴州省遵義市鄭維勇代表:
當前,扶貧攻堅已經進入啃硬骨頭的階段,更需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因人定位。選産業很重要,不可盲目,一定要合群眾的實際、對市場的門路。
花茂村雖然離城區有點距離,但村裏把全域旅遊、現代農業、民族工藝、美麗鄉愁巧妙糅合,走出一條精準脫貧新路。
昔日遵義偏僻的荒茅地,如今成了有鄉愁的“美田園”。現在的花茂,群眾自信、笑容多了,説明扶貧的措施在這裡對了路,貧困戶的笑是最好的證明。
2017年,我們扶貧要更精準、更注重可持續性,多動員、多宣傳、多培訓,多實施有針對、能幹成、見成效的措施。
(本報記者 汪志球整理)
陜西延安市
【六問】搬走能否富起來?
【背景】2015年春節前,總書記回到自己曾插隊落戶過的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們,並給鄉親們送上他自己出錢採辦的年貨。
陜西省住建廳任勇委員: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延安,對我們提出了要求。兩年來,陜西省包括延安市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等脫貧政策,取得了成果。截至2016年底,延安市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20.52萬人降到1.02萬人,吳起、黃龍、志丹、寶塔、子長、安塞、甘泉7個縣區實現整體脫貧。
客觀來説,陜西的移民扶貧搬遷工作量較大,“十三五”期間,陜西正實施對120萬人、36萬戶採取易地扶貧搬遷計劃。易地搬遷以後,圍繞農民致富問題,陜西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組織農民在安置點進行來料加工、製鞋製衣、農産品加工等,許多新業態促進新就業,農民除了住上新樓,一個月還能有三四千元收入。陜西的目標是讓農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老區人民、山區人民得到了實惠,同時,土地生産更加集約,生態保護更有成效,城鄉發展更加協調。今年,延安將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讓搬出來的老鄉留得住、富起來。
(本報記者 許 晴整理)
河南尉氏縣
【七問】種田怎樣更賺錢?
【背景】2014年5月9日,總書記來到河南省尉氏縣張市鎮,看到清一色的小麥長勢喜人。他強調,家庭經營和規模經營要統一起來,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河南省開封市吉炳偉代表:
開封現有的貧困村,基本上都靠種地為生,要確保貧困人口快速脫貧,抓好貧困村的産業開發是重中之重。
崗李等鄉鎮的29個貧困村,打造蘋果、大桃、烏克蘭大櫻桃等果樹産業帶,實現畝收入5000元以上;張市鎮郭家村等14個貧困村,800余戶貧困戶種植優質小麥,畝均增收340元左右,這是今年尉氏縣農業種植的“經濟增量”。
産業扶貧項目要安排精準,根據每個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選擇脫貧路子,或者搞種植、養殖、加工,或者搞商業、搞貿易、去打工。
尉氏縣從實際出發,發展多元産業,主次兼顧,培育貧困戶內生造血能力,力爭實現脫貧摘帽不返貧。2017年,將依託紡織服裝、現代家居、健康醫療設備三大主導産業,帶動就地就業;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實現“戶有産業”;強化金融扶持,促進自主創業。
(本報記者 齊志明 朱佩嫻整理)
內蒙古阿爾山市
【八問】陋居如何能改善?
【背景】2014年1月26日下午,總書記來到地處邊陲的內蒙古阿爾山市伊爾施鎮看望生活在林業棚戶區的群眾。看到郭永財等群眾住房還比較困難,他叮囑當地幹部要加快棚戶區改造,排出時間表,讓群眾早日住上新房。
內蒙古阿爾山市司艷華代表:
阿爾山市地處寒溫帶,冬季氣溫在零下30攝氏度左右。通過棚改,困難群眾住進了暖心房,“不用撿柴生火,燃氣就能做飯”。阿爾山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目標,每年民生支出佔比都在70%以上,重點民生領域累計投入年均增長20%以上。
近年來,阿爾山把棚戶區改造和脫貧攻堅工程當成頭等大事來抓,截至2016年年底,阿爾山已經累計投入36億元,完成房屋徵收9688戶、62萬平方米,完成了城區棚戶區改造任務。2017年,阿爾山市將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完善基礎設施,確保無房、危房貧困戶年內搬入新居。與此同時,依靠“民生財政”,一大批惠及民生、服務旅遊的項目和工程相繼建設完成,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特別在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開展了合作醫療,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本報記者 常 欽 張 棖整理)
湖南花垣縣
【九問】企業如何促脫貧?
【背景】2013年11月3日至5日,總書記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調研民族地區脫貧致富之策。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湖南省王填代表:
只有注入市場的力量,才能讓貧困地區從根本上脫貧,也才能讓農民兄弟有尊嚴地脫貧。
2016年,作為湖南知名的商業企業,步步高集團響應黨中央號召,啟動産業扶貧點石計劃,一年來建立扶貧採購基地26個,採購貧困地區農産品達3.1億多元,建立了農超對接扶貧新模式。
扶貧關鍵是要從供給側發力,幫助貧困農村找到合適的優質項目。民營企業扶貧天然具有市場化意識,因此扶貧效果比較好,可持續性強。如果引導得當,完全可以成為一支龐大的扶貧大軍。
企業扶貧,必須要企業、政府、農民三頭熱,公益、生意、收益三結合,才有可能讓政府成為企業扶貧的推手,讓市場成為永不撤退的扶貧工作隊。2017年,步步高集團會繼續努力,加大扶貧參與力度。
(本報記者 侯琳良整理)
甘肅渭源縣
【十問】發展缺錢怎麼辦?
【背景】2013年2月2日至5日,總書記來到甘肅定西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作出了“咱們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的重要指示。
甘肅省定西市張令平代表:
近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囑託,大力推行資金項目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龍頭企業走、龍頭企業跟著市場走的“四跟進”産業扶貧模式,讓群眾入股企業拿分紅、得實惠。
金融扶貧是解決農民發展缺資金的關鍵舉措。定西元古堆村已實現精準扶貧貸款全覆蓋。政府投入20萬元作為互助增信啟動資金,爭取社會各界捐贈100萬元注入村級互助基金,按1:10比例在農村信用社進行擔保貸款。目前已為103戶群眾投放産業貸款238.5萬元。
採取土地、資金等多種形式入股,能拓寬貧困群眾收入渠道。龍頭企業(合作社)採取訂單農業、土地入股分紅等方式,發展特色産業。截至2016年底,元古堆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221戶1098人減少到2016年底的4戶20人,貧困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535元,比2012年增長79.7%。今年,我們要繼續攻堅,向著脫貧“摘帽”衝刺。
(本報記者 銀 燕整理)
特刊視覺統籌:蔡華偉 張芳曼 李姿閱 沈亦伶 郭 祥
(責任編輯: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