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民間投資增速下滑明顯,而海外投資卻異常火爆,這種“冰火兩重天”現象引起市場關注。
9月26日,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辦的“新型城鎮化與城市治理現代化”論壇間隙,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王滿傳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國內外投資差異明顯,説明國內營商環境亟待提高。
王滿傳説,比如少數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存在“惡婆婆娶媳婦”現象,即利用各類優惠政策將投資者(即“媳婦”)引進門,隨後就暴露“惡婆婆”本質,如優惠政策不兌現或增加限制性條件、服務差,讓企業經營困難甚至最終倒閉。
這一現象將得到規範。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完善産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産權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嚴格兌現向社會及行政相對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認真履行在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與投資主體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
民企投資四大難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告別兩位數增速,快速降至個位數。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8月份民間固定資産投資22500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1%,比去年同期下滑了8.8個百分點。不過在國務院督查等有力舉措下,民間投資有企穩跡象。
王滿傳參與了國務院民間投資第三方評估工作,他將民間投資下滑歸納為民企老闆“不願投、不敢投、不會投和沒錢投”。
他解釋,當前經濟形勢不好,民企老闆多數選擇持幣觀望,不願投資。同樣出於項目回報、風險等考慮,民企老闆不敢亂投資。部分民營老闆找不到投資領域,手握現金不知道怎麼投資。有市場拓展意願的民企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沒錢投資。
“銀行願意給國企貸款,因為即使出了問題,最壞情況是壞賬,而貸給民企若出問題,上面還要查你,詢問當初怎麼決策,是不是其中有貓膩。”王滿傳對本報稱。
與民間投資下滑相反,今年海外投資異常火爆。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8個國家和地區的5929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7751.2億元,同比增長53.3%。
王滿傳説,這説明國內營商環境還有待提高。他表示,現在少數地方出現的一些招商引資惡劣現象值得注意。比如投資者遇到的地方招商“JQK”現象,即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通過各種優惠政策把企業“勾”(J)過去,然後企業落地後通過各種限制政策把企業圈(Q)在當地,再搬走成本高,硬著頭皮在那幹,各種管理、不規範現象把企業拖死(K)。
“我把這種現象比喻為‘惡婆婆娶媳婦’,‘惡婆婆’為了兒子傳宗接代,對未進門的媳婦好話好禮送盡,一旦媳婦進門,‘惡婆婆’的本質就出來了。”王滿傳稱。
地方招商承諾需兌現不得毀約
地方招商引資過程中出現的不履約或毀約現象早已受到高層重視。
《意見》從十個方面提出具體改革措施,包括加強各種所有制經濟産權保護,完善平等保護産權的法律制度,妥善處理歷史形成的産權案件,嚴格規範涉案財産處置的法律程式,審慎把握處理産權和經濟糾紛的司法政策,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完善財産徵收徵用制度,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健全增加城鄉居民財産性收入的各項制度,營造全社會重視和支援産權保護的良好環境等。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明確,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嚴格兌現向社會及行政相對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認真履行在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活動中與投資主體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不得以政府換屆、領導人員更替等理由違約毀約,確需改變政府承諾和合同約定的要嚴格依照法定程式進行。
“無論是産權的有效界定,還是依照法律程式保護産權,都離不開政府作用。從改革實踐看,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對於産權保護法治化具有決定性影響。”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
此前,接受採訪的多位專家分析,當前PPP項目落地難一大原因是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擔心在長達幾十年的合作中,地方政府不履約合同。而此次《意見》無疑給民間投資者吃下一顆定心丸。
(責任編輯: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