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發改委: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改革三去一降一補機制

  • 發佈時間:2016-03-31 15:30:0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國網財經3月31日訊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近日國務院批復發改委《關於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意見》提出,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改革完善“三去一降一補”的體制機制。

  《意見》要求,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式,開展“證照分離”試點,改進和規範審批行為,清理規範仲介服務,推廣網上並聯審批等新模式。制定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基本流程、標準指引及規範辦法。全面公佈地方政府權力和責任清單,開展國務院部門權責清單編制試點。對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經營服務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國家職業資格,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事項的落實和銜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建立健全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研究制定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精簡投資審批,創新投資管理方式和投融資機制。修改和廢止有礙發展的行政法規和規範性文件。

  《意見》提出,健全有利於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的體制機制。制定並實施推動産業重組、處置“僵屍企業”的方案,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完善企業退出機制。推進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逐步納入公租房供給範圍,住房保障實行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並舉,有條件的地區逐步轉向以租賃補貼為主,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研究鼓勵住房租賃經營企業發展的配套政策,促進房地産去庫存。完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預算管理、風險預警和監督考核制度,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內適當增加財政實 力強、債務風險較低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推動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改制。支援開展基礎設施資産證券化試點。

  《意見》指出,強化降成本、補短板的制度保障。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將18 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範圍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推進流通體制改革,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健全品質安全標準和追溯體系,建立商品品質懲罰性賠償制度,健全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加快推進食品、工業消費品等品質提升和供給創新。創新補短板投入機制,保持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政銀企社合作對接機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收益和分配機制,制定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管理辦法,激發市場主體投資活力,推進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建設運營,形成多元化、市場化、可持續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機制和運營機制。

  《意見》還提出,深入推進價格改革。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完善環保電 價、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完善成品油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擇機理順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完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機制。穩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積極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逐步建立分類管理、動態調整、多方參與的價格形成機制。推進鐵路運價形成機制改革,擴大鐵路運輸企業自主定價範圍。擴大民航國內航線客運經營者自主定價範圍。建立健全政府定價制度和市場價格行為規則。

  另外,《意見》還要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持續推進工商登記註冊制度便利化,推進全程電子化登記和電子營業執照試點。推進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改革,進一步放寬住所登記條件限制。深化未開業企業和無債權債務企業、個體工商戶 簡易登出試點,建立完善便捷的市場退出機制。推進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建設,與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實現有機對接和資訊共用,完善經營異常名錄等信用 監管制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履行“雙告知”職責,探索綜合執法模式。

  《意見》指出,健全市場公平競爭保障機制。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開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試點。研究制定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完善産業政策與競爭政策的協調機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建立健全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政府儲備與商業儲備互為補充的儲備制度。

  最後,《意見》明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制定出臺重點領域(政務、個人、電子商務等)誠信建設實施方案。完善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逐步實現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信用資訊歸集共用和整合。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事中事後監管,強化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積極發展信用服務業,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創建和信用大數據應用示範工程。全面推進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國家法人單位基礎資訊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