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二月製造與非製造業PMI“雙跌” 下半年有望反彈

  • 發佈時間:2016-03-02 07:33: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3月1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16年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0%,低於上月0.4個百分點,這已是該數據連續第7個月低於50%的枯榮線以下,同時創下2011年11月以來最低水準。與此同時,中國2月官方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降至52.7%,刷新2008年12月以來的逾7年最低水準。

  專家表示,雖然2月製造業與非製造業PMI“雙跌”,但隨著中央推動實施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製造業生産經營活動有回暖跡象,而非製造業仍有望實現穩中求進。2016年初我國經濟仍將繼續探底,穩增長面臨較大壓力。而在探底過程中,如果能避免系統性風險,2016年下半年有望出現反彈。

  變化 製造業回落中現積極信號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2月,製造業PMI回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受春節假日因素影響,部分企業停工減産,製造業生産和市場需求均有所回落。生産指數為50.2%,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48.6%,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二是隨著近兩個月生産經營活動的放緩,企業原材料採購量繼續下降。採購量指數為47.9%,比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落,為近期低點。三是由於企業員工集中返鄉,製造業用工量有所減少。從業人員指數為47.6%,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低於去年同期水準。

  雖然PMI有所回落,但也有一些積極變化。趙慶河表示,受近期原油價格小幅回升,以及部分流通領域重要生産資料價格反彈的影響,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比上月大幅上升5.1個百分點,達到50.2%,自2014年8月以來首次升至臨界點上方。隨著國家支援實體經濟增長和提質增效等政策措施的實施,企業信心有所增強,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7.9%,升至較高景氣區間,高於去年同期水準。

  “綜合判斷,經濟仍處於底部企穩過程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説,2月PMI指數繼續下降,表明當前經濟增長仍存在下行壓力。其中生産和採購量指數下降,應考慮春節因素的影響。購進價格指數、生産活動預期指數較大幅度提高,預示製造業生産經營活動有回暖跡象。

  中國物流資訊中心分析師陳中濤説,2月PMI指數回落背後也有新特點、新亮點。購進價格指數連續3個月回升,升幅擴大到50%以上,有利於改善企業效益,提高生産擴張動力。此外,企業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大幅上升、淡季就業保持穩定也是製造業目前的積極信號。中金宏觀分析員劉鎏和梁紅也認為,2月製造業活動受春節影響略有放緩,但是原材料價格和預期出現好轉。2016年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預計實際赤字率在2015年3.5%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貨幣政策將延續寬鬆態勢。央行昨日宣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年內首次降準。未來宏觀政策將繼續加強需求管理,發揮逆週期調節功能。

  調整 非製造業消費結構升級

  2月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7,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員任澤平分析表示,非製造業PMI下滑,顯示在經濟下滑背景下,服務業也難獨善其身。

  趙慶河表示,2月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仍處在景氣區間,但非製造業擴張速度有所放緩。分行業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2%,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批發、住宿、證券、保險、裝卸搬運及倉儲、居民服務及修理等行業業務總量出現一定程度回落,是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回落的主要因素。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2%,比上月回落2.6個百分點,表明受春節假日的影響,企業開工率降低,生産活動有所放緩。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6.3%,比上月上升7.6個百分點,表明企業對未來市場預期仍比較樂觀。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分析説,運輸、餐飲等傳統行業商務活動趨於上升,新興消費市場持續走旺。資訊消費、網路購物消費以及旅遊等行業指數水準較去年同期有進一步提升,消費結構升級和多元化趨勢進一步顯現。尤其是服務業就業向好,價格趨升,表明服務業市場的內生動力增強。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表示,2月非製造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已回升至59.5%,其中,建築業的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大幅回升7.6個百分點至66.3%,顯示春節假期後建築業活躍度或有明顯提振;服務業的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略降至58.3%,表現相對平穩。這或許表明,未來數月內非製造業或將有所回升,尤其是建築業將有較大反彈空間。未來,隨著中央推動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非製造業仍有望實現穩中求進。預計今年上半年,非製造業PMI總體上有望保持在高出榮枯線3個百分點以上的水準。

  預期 經濟走勢或呈現前低後高

  多位經濟學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6年我國的經濟仍將繼續探底,穩增長面臨較大壓力,經濟走勢或呈現前低後高的局面。而經濟增長能保持在怎樣的水準,很大程度上要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對衝經濟下行壓力。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我國經濟還在這一輪週期的低谷當中運作,沒有完全到達底部,2016年經濟還在繼續下行。去産能、去杠桿、去庫存都對短期經濟增長有影響,而降成本、補短板短期內難以很快見效。而長江商學院金融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潔表示,當前經濟面臨的挑戰是根本性的和結構性的,而産業經濟的恢復、振興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前産業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仍然是需求不足。

  連平表示,目前我國經濟正在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在2016年將持續得到優化。經濟增長動能逐漸從工業向服務業轉移,服務業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更強。根據國家統計局近年數據測算,第三産業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萬個就業崗位,比工業多50萬個左右。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雙重穩定器。諸建芳也表示,2016年經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結構性政策推進之後,從産業結構的角度看,會出現明顯變化,就是新經濟成分增加,舊經濟成分地位降低。新興的小行業雖然在經濟總量中佔比較小,但是成長很快,傳統行業也將經歷去産能、去僵屍企業、結構轉型的變動。

  多位專家表示,新供給新動能將給我國進行實質性存量調整、全面供給側改革以及更大幅度的需求性擴張帶來契機,從而為2017年經濟週期的逆轉和中高速經濟增長的常態化打下基礎。而2016年經濟在探底過程中,如果能避免系統性風險,2016年下半年有望出現反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