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發改委再推出重磅舉措:擴大發債規模推高風險債券

  • 發佈時間:2016-02-25 07:36: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2016年不確定因素仍多,發改委推出的擴大發債規模和推出高風險、高收益債券等措施將對資本産生明顯吸引力]

  在重大項目專項基金取得明顯成效後,發改委在融資方面再次推出重磅舉措。24日上午,發改委網站發佈資訊稱,今年將圍繞“一帶一路”、“雙創”、“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重點工作,充分發揮企業債券融資功能。

  從具體重點工作安排來看,發改委提出三大舉措,包括擴大創新品種債券支援範圍和發行規模,擴大專項債券支援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範圍,研究推出高風險、高收益債券品種。

  有外資銀行分析師24日對分析稱,作為直接融資的重要手段,發債對企業降成本有明顯作用。在當前資本市場波動比較劇烈背景下,企業債券也較受追捧。2016年不確定因素仍多,發改委推出的擴大發債規模和推出高風險、高收益債券等措施將對資本産生明顯吸引力。

  此外,從宏觀層面看,此舉更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此前就有多名接受本報採訪的官員和學者表示,自去年審批放鬆和加快批復以來,今年最重要的任務是解決資金掣肘以促使項目加速落實。

  儘管增加赤字、擴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規模等均被認為是獲取建設資金的重要渠道,但受訪者還是認為發行重大投資項目建設債券有可能是現階段獲取建設資金,推動已批復投資項目迅速、全面開工的最重要途徑。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還認為,這也是中國經濟穩增長見效最快措施。

  穩增長壓力倒逼融資加速

  2014年以來,發改委在轉變職能和穩增長壓力的驅使下批復了數萬億的投資項目,但受整體經濟疲軟和地方財政緊張等原因的影響,這些項目的開工和進展情況並不十分令人滿意。在應對2016年持續下行壓力和爭取轉型窗口的背景下,如何引入各方資金促進有效投資成為發改委今年的首要大事。

  在PPP和專項基金以及重大工程包之後,發改委又拋出了企業債這一重磅“殺器”。發改委表示,要在企業債券市場上進一步推進改革、推進創新、推進雙向開放,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中發揮更大作用。

  可以明確的是,儘管大手筆放開了企業債的規模和品種,但這些“福利”將更傾向於穩增長和民生方面的項目。

  發改委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累計發行企業債券3.1萬億元,為支撐項目投資資金需求、穩定經濟增長髮揮了積極作用。2015年,發改委核準企業債券7166.4億元,主要用於基礎設施領域和民生領域。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交通基礎設施佔比接近60%,總額接近4300億元。

  此外,“不斷強化企業債券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定位”被發改委定位為“十二五”時期的重大成效,並繼續被確認為今年擴大發債的目標。

  發債或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中國的企業債杠桿使用率存在不足,過去主要包括鐵路總公司在內的一些重大項目的承擔企業獲得發債資格,而大部分企業則更多通過銀行信貸等手段融資,造成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情況普遍存在。

  一名親歷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學者告訴本報,中國一直以來的資産配置存在“大銀行”的特徵,即大部分的投資都通過銀行來完成,而忽視了股市、債市等手段。他認為,在銀行配置不斷飽和的情況下,未來股市和債市等直接融資手段將會在企業融資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直接融資比例仍然偏低,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發揮也不充分,難以完全適應經濟增長和轉型的需求。從國際比較看,我國直接融資佔比不僅明顯低於成熟市場,也低於不少新興市場。進一步顯著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有廣闊的空間和潛力,也是較迫切的任務。

  更為重要的是,即使是在直接融資領域,也存在“重股票,輕債券的情況”。得益於各項改革的加速,2015年是債券市場發展較快的一年,發債有利於降低成本成為企業最直接的感受。

  恒大集團總裁夏海鈞近日表示,2015年以來,恒大在交易所債市通過小公募、私募方式融資400億元,債券市場給恒大帶來了穩定的資金來源。他表示,公司債大幅度降低了恒大的負債成本。以前恒大除了境外發債,就是銀行貸款和信託,綜合信託的成本高達9.8%,而現在發債的綜合成本是6%,較信託下降50%~60%,企業負擔大大減輕。

  華泰聯合證券一份研究報告曾指出,儘管企業債券利率受多種因素影響會存在波動,但從整體來看,無論是3年期、5年期或5年以上品種,各期限的債券發行利率均低於同一時期同期限銀行貸款利率。

  高風險高收益債券將登場

  對於發改委在今年企業債方面的工作部署,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堪稱“重磅”,除了明確繼續擴大發債規模撬動市場需求以外,發改委還強調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推出高風險、高收益債券品種。

  從中國債券市場的發育程度來看,此前規模較小,債務違約等風險小的同時收益也較少,但這也被市場認為是債券市場不夠成熟的標誌之一。隨著發債規模的擴大,近年來違約事件也時有發生,特別是去年國有企業天威集團中期票據的違約被業內看做企業債市場從襁褓走向成熟的里程碑,也使得市場開始認識到高風險和高回報的並存。

  在提出擴大規模和增加品種以外,發改委也就風險控制和安全防控做了一定的部署。例如,發改委提出擴大債券市場要在有效控制企業債券市場風險的前提下進行,要進一步優化債券發行管理。不斷總結第三方技術評估經驗和做法,進一步簡化程式,完善規則,強化資訊披露,強化仲介機構責任,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優化企業債券發行管理。

  此外,發改委還特別強調要完善債券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提出要貫徹以信用管理為核心的監管理念,依託大數據平臺,規範企業債券相關主體行為,並與金融業監督管理部門建立信用資訊共用機制,加強信用約束,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有效防控企業債券信用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