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3問去庫存:房價會不會降 農民買不買賬

  • 發佈時間:2016-02-22 07:34: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紫赟、劉金輝、覃星星、鄭鈞天  責任編輯:王斌

  逾130城市密集出臺樓市去庫存新政

  房價會不會降?農民買不買賬?(民生三問)

  自2月22日起,除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多地城市房地産交易環節的契稅、營業稅徵收比例將普遍降低。加上此前降低購房首付比例、上調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等政策,傳遞出各地政府主動推進房地産去庫存的強烈信號。

  據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30個城市出臺去庫存新政。這些新政的內容主要是哪些?效果如何?

  1問

  各地去庫存組合拳有哪些

  各地出臺的去庫存政策主要分為5類。

  第一,住房公積金已成為各地去庫存的重要工具,多地公積金貸款率超過50%。據四川省住建廳統計,2015年公積金貸款為四川全省全年商品房銷售貢獻了1/4份額,為化解庫存貢獻了1/3份額。

  推進異地貸款、提高貸款額度、延長貸款年限、放寬提取條件等已成為各地公積金新政的“標配”。如江西、甘肅等省份已落實公積金貸款全省“一體化”政策,積極推進異地購房。多省還表示將擴大住房公積金的覆蓋範圍,如四川省今年將推進住房公積金向城鎮穩定就業新市民覆蓋,湖北已探索在鄉鎮建立健全住房公積金制度等。

  第二,多地政府採取降低稅費、契稅補貼等方式減輕購房者負擔。

  甘肅省近日將住房轉讓手續費整體下調33%,江西全面清理房地産開發過程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還有的省份推出對商品房交易契稅實施財政補貼等多項舉措。如在寧夏,居民購買住房交易契稅稅率超出1%的部分由地方財政補貼;新疆將商業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比照公積金貸款利率計算,確定補貼年限後,差額部分由政府財政予以補貼。

  江西省南昌市日前正式出臺文件,全面下調房地産開發企業銷售未完工産品計稅毛利率。據南昌市稅務部門測算,預計2016年南昌市地稅和國稅部門約分別減收企業所得稅6億元和2億元,將惠及400余戶房地産開發企業。

  第三,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工買房也是重要措施。目前,山西、山東、甘肅等省已明確出臺政策鼓勵引導農民進城購房。如山東將對農民進城購房給予契稅補貼、規費減免、貸款貼息、物業費補貼等政策,以使其成為長期穩定的住房消費群體。

  第四,不少地方利用棚戶區改造,通過貨幣化安置、政府回購商品房等政策化解房地産庫存。如甘肅計劃今年4.6萬套保障房中的3.3萬套從存量商品房中回購,福建等省明確表示不再新建公租房。

  此外,山西、廣西、安徽等省份已將貨幣化安置作為棚改的重要渠道,如廣西貨幣化安置幫助消化的存量商品住房約佔總銷售面積的15%。安徽等省住建廳要求,確保貨幣化安置比例不低於50%,山西更是要求商品房庫存較大的市要達到80%以上。河南出臺新政策探索“租售並舉”,規定公租房承租對象租住一定年限後,符合規定的可選擇申請直接購買所租住公租房。

  第五,實施房地産供給側改革。山東、寧夏將鼓勵企業利用存量房發展旅遊、養老、創業等地産,開展多元化經營。如山東、海南等省份已探索將空置海景房、山景房改造為分時度假酒店、養老養生地産、家居式短租賓舍等持有型物業;將符合條件的非住宅庫存改造為中小學和幼兒園、電商用房、都市型工業地産等。

  針對房地産庫存較大的地區,政府還允許開發企業修改城鎮規劃相關內容,將已供應但未開發的住房用地或商業營業性用地,調整為跨界地産或新興産業用地。

  2問

  農民買房積極性提高了嗎

  記者走訪安徽、河南、廣西等地樓市發現,當前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壓力較大,有的地區去化週期達30余月。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李學軍説:“縣級城市庫存壓力最大,其次是省轄市。”

  各地推出的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購房需求。記者在河南省舞陽縣調查發現,按2015年的銷量算,該縣樓市去化週期為4.6年。自2015年6月,舞陽縣開始實行農民進城補貼政策,農民進城買房首套房在144平方米以下可獲每平方米100元補貼,新婚家庭購房享受每平方米200元補貼。目前,前兩批73套房的補貼已經發放到位,共發放補貼99萬元,第三批已上報50多套,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好多農民都是衝著補貼來的。”舞陽華鑫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臧衝説,今年春節期間就賣了40多套,接近去年全年的銷量。

  房價高仍是影響農民購房的最重要原因。37歲的徐興柱是一名瓦匠,從老家到省城合肥已有4年,但一直沒有購房,“雖然有了幾萬元積蓄,也看了一些遠離市中心的房子,可動輒十幾萬的首付,還是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

  除了望而生畏的高房價,受訪農民表示,買房還擔心3個問題:一是能否享受本地市民的公共服務與資源?二是老家的土地與宅基地怎麼辦?三是有沒有穩定的收入?

  廣西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羅國安認為,農民進城買房成為“新市民”,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農民購房意願受到就業機會、子女上學、公共服務、醫療保障等多重配套政策的影響。同時長期實施的戶籍和土地政策,使許多農民放棄了進城定居的念想,他們寧願將大半生打工積攢的財富用來在村莊建造自住房。

  3問

  房地産商會主動降價嗎

  對於購房者關心的房價問題,臧衝等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來看,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商普遍採取的是穩價策略。受成本等因素影響,短期內不可能出現普遍的大幅降價。

  “目前尚沒有降價措施。”廣西一大型房地産企業負責人認為,房地産銷售價格下跌不太可能。對房地産開發商而言,降價只是臨時性處理,絕非長久之計。除非在土地成本和其他稅費方面的成本能夠降下來,否則降價的空間並不大。

  一位中部城市的房管局局長坦言,儘管地方政府頻頻要求開發商降價,但去庫存政策無形中“保住”了房價,“價格在穩中有小幅度增長。”

  在廣西保利置業集團董事長吳光明看來,只有很少的房地産開發商願意以降價方式去庫存,那往往是項目虧損嚴重沒法維持下去了,要解決現金流的問題。所以降價不是持續發展的對策,難以成為開發商的主動行為。

  對於市場上強烈的“降價”呼聲,廣西南寧鼎盛聯合置業董事長任爾翔説,房地産銷售成本中土地出讓金、稅金佔很大比重。“只有地方政府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推出更多實質性優惠措施,企業才有降價空間。”

  (據新華社記者張紫赟、劉金輝、覃星星、鄭鈞天報道)

  來源:人民日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