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李克強:咬緊牙關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 發佈時間:2016-01-31 07:15:51  來源:新京報  作者:儲思琮  責任編輯:王庭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人在‘下海潮’中賺到了‘第一桶金’。冠球同志你就是這樣啊!”李克強對71歲的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説。

  魯冠球連連點頭。1979年,他將原本生産農業機械的鄉鎮企業轉向生産汽車零配件,在第二年的全國訂貨會上拿下210萬元訂單,贏得了“第一桶金”。“那個時候,哪有鄉鎮企業,哪的農民就能致富。”魯冠球説。

  李克強笑著回應道:“今天,我們要通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千千萬萬人的創造力發揮出來,創造新的‘第一桶金’!”

  這段對話發生在1月25日的座談會上,當天的會議聽取了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7位參會的專家、企業家中,4位提出的建議都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關。

  改革開放是最重要的“法寶”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辜勝阻、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董事長官慶在發言中都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更加注重農民工等草根創業,創新發展要注重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的“雙輪驅動”。“我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中國版的‘供給經濟學’。”辜勝阻説。

  李克強表示,中國經濟要轉型發展,其核心就是把過去過度依賴自然資源的發展方式,轉變為更多依靠人力資源。“我們不僅需要勤勞的雙手,更需要智慧的頭腦。”他説,“怎樣把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智慧調動起來?就要依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建議加大力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李克強説,30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依靠的是改革開放。現在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還是要依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最重要的‘法寶’,是我們實現目標的第一手段。”總理説。

  “雙創”的目的就在於激發創造力

  “對政策肯定的話我就省略了,直接説問題。”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華生的發言可謂直截了當。李克強笑著説:“今天開這個會,就是請大家來提意見和建議的。”

  華生説,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機制設計。有些改革舉措實踐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夠的動力機制。李克強回應道:“沒錯,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一個制度設計,只用兩三年時間基本就解決了10億人的溫飽問題。現在我們大力推動‘雙創’,目的就在於激發千千萬萬人的創造力。”

  他表示,有些地方和部門現在確實在一些事上該管的沒管到位,不該管的又管得太多。因此還要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效能。“這是‘華山一條道’!”總理形象地比喻,“必須往這個方向走,才能真正把社會創造力調動起來。”

  李克強還談到了他此前看到的一條新聞:幾個大學生創業仍然遇到諸多“門檻”,好容易走到最後一步,準備蓋最後一個章,結果工作人員提出,下午4點單位要集體做操,“半小時不接工作”。“這樣一層一層的審批到底有沒有必要?我們的政府職員又是怎麼對待創業者的?”總理強調,政府要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在減少不必要審批的同時,加強監管等“該幹的事”,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

  新業態不斷涌現,政府工作需加緊跟進

  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發言中提出,目前中國新興産業尤其是新興服務業的相關數據還很少,建議儘快公佈新的細分數據。“你的建議非常有意義。”總理説,“現在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政府工作需要加緊跟進。”

  李克強説,過去兩年,中國平均每天新增企業超過1萬家,釋放了巨大的市場活力,也推動形成了中國經濟的新動能。“舉個例子,快遞行業的發展之迅速、帶動就業之多,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有的企業有數十萬甚至更多的員工,大大降低了全社會物流成本。”總理強調,新動能還在不斷發展成長之中,政府工作不能僅拘泥于傳統模式,而要不斷調整適應,加快改進步伐。

  魯冠球介紹了他的最新探索:創建以清潔能源為主題、聚集高端裝備高端人才的“創新聚能城”,“只要堅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的民營企業一定會在世界上異軍突起。”魯冠球説。

  李克強幾次仔細問詢,確認“創新聚能城”的規劃細節。他説,現在全球很多國家出現了許多創新中心,中國在這方面必須加快步伐。中國並不缺少創新思維,關鍵是不能抑制大家的創新衝動。

  如果不主動擁抱網際網路就會被市場淘汰

  新浪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曹國偉提到了兩個新名詞:“粉絲經濟”和“網紅經濟”,“很多網路紅人依託網際網路平臺運作粉絲,一方面開展行銷,一方面以‘按需生産’理念對接企業。去年一年,這一模式創造了50億元的交易量。”曹國偉説。

  “這實際上就是‘C2B’,通過網際網路把設計者、生産者、消費者直接連通起來。”李克強總結道。曹國偉連連點頭。總理又問:“有一種輿論認為網際網路經濟衝擊實體經濟,你怎麼看?”曹國偉説:“網際網路在一些領域的確對傳統産業帶來了衝擊,但另一方面,也拓展出了新的市場。”

  李克強説,傳統行業緊跟個性化需求,探索“+網際網路”發展,這是一個無法阻擋的趨勢,“如果不主動擁抱網際網路,就會與世界隔絕,最後被市場淘汰!”

  總理特別強調,千萬不要産生這樣的認識誤區,認為“雙創”和“網際網路+”只針對草根或小微企業。事實上,現在很多大企業、包括很多大型國企都在推動這一進程。

  “下一步,傳統産業、大企業都要‘+網際網路’。”李克強説,“我們還要進一步推動‘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這是中國經濟巨大的新動能所在。”

  去産能就是向著創新、向著希望前進

  在關注以“雙創”培育中國經濟新動能的同時,如何化解過剩産能,推動傳統動能改造升級,也是各位參會者關注的議題。

  朱海斌提出了“去産能”中如何定義“僵屍企業”、打破地方保護等問題,劉世錦則提出了具體的操作建議。

  李克強説,化解過剩産能的過程中,政府會加以引導,但主要還是依靠市場的倒逼機制,推動企業“瘦身健體”。“過去30多年改革的兩個重要經驗,一個是‘放活’,另一個就是‘打破鐵飯碗’。‘去産能’的過程中也絕對不能再造出一個‘鐵飯碗’。”總理説,“政府資金主要是用來安置轉崗分流人員,鼓勵他們到新崗位就業。絕不能搞計劃安排,更不能以技術改造之名行擴能之實。”

  李克強強調,新舊動能轉換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過程。“現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現象,同一行業有的企業虧損,有的企業則效益很好;同一個區域有的省很困難,相鄰的省則發展不錯。去産能就是向著創新、向著希望前進。”他説,“必須咬緊牙關,推動中國經濟向更高層次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水準。”

  聲音

  ●今天,我們要通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千千萬萬人的創造力發揮出來,創造新的“第一桶金”!

  ●30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依靠的是改革開放。現在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還是要依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最重要的“法寶”,是我們實現目標的第一手段。 ——李克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