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中國有足夠能力應對經濟增長中所面臨的問題

  • 發佈時間:2016-01-31 03:32: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庭

  中國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29日在倫敦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處於調整之中,由於經濟規模基數變大,6.9%的增速所獲得的實際增長仍非常可觀。當前中國經濟的確存在一些問題,但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加以應對。

  曹遠征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主要有四點結構性原因。首先,當前外需不振倒逼中國從依靠外需轉向擴大內需;第二,中國用工成本提高使製造業低成本競爭優勢不可持續,需要依靠創新;第三,中國人口結構發生變化,老齡化趨勢明顯,醫療養老等消費增大,導致儲蓄率下降,使投資驅動正在轉向消費驅動;第四,資源環境成本提高,使依靠廉價資源環境成本的增長不可持續。因此,中國經濟放緩不是短期的週期性波動,而是趨勢性的,也是經濟體發展的客觀規律。

  他指出,任何一個經濟體增長到一定階段後都會出現增速放緩的過程,例如同處亞洲的日本、南韓。中國經濟當前實際增長仍然很高。現在增長1個百分點,相當於5年前增長1.5個百分點,相當於10年前增長2.6個百分點。基數越大增長會越慢,但每一個百分點的增長總量很高。現在7%的速度相當於5年前的將近10%。

  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他認為,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增速或將分四個臺階,10%以上、6%以上(大概維持到2020年)、4%左右(大概維持到2049年),再往下就將與發達國家的增速一致。現在中國經濟正在從10%向6%的速度收斂,不要讓收斂速度過快,收斂幅度過大,是當前宏觀調控的目標。當前中國經濟持穩的關鍵是穩定在第二個臺階。

  曹遠征認為,國際上對於中國經濟的擔憂實際在於中國能否繼續保持可持續的穩定增長。中國經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外界對中國經濟的擔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經濟下滑會不會引起就業問題嚴重化;二是會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債務是否可持續。

  對此,他認為,首先,只要中國經濟增長維持6%以上,每年新增就業機會就會達到1000萬個以上,就能實現充分就業。從目前來看,中國經濟放緩不會到6%以下,因此充分就業可以保障。第二,中國政府債務佔整個國民生産總值(GDP)比例是全球最低的。按照歐盟標準,一國政府債務不應超過GDP的60%,但全球只有中國能達到這個標準,只有40%。同時,中國在進行財稅體制改革,重新確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關係;通過中央政府發債,解決期限錯配問題,避免造成銀行壞賬;通過引進民間資本,發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以項目本身的收益作為還債的來源,進行項目融資安排。因此,這兩個風險是可以避免的。

  對於年初人民幣匯率波動問題,他認為,這次出現波動的原因是美元加息。人民幣只是相對價格變化,人民幣相對於其他貨幣還是在升值,但沒有美元升值速度快,表現為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在相對價格變化情況下,市場出現誤解、恐慌,再加上有些人利用這些恐慌進行某種操作,造成相對價格大幅波動。一國貨幣的定值基礎是本國的勞動生産率,勞動生産率提高意味著本幣的購買力在上升,就會升值。中國勞動生産率儘管是比過去增長速度減慢,但畢竟還在上升之中。預計現在到2030年左右,每年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將使人民幣每年還能升值1%-1.5%左右,因此人民幣本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如果有變化的話,是外幣的價值在發生變化,導致出現人民幣相對價格變化。

  文/新華社記者 鄧 茜

  (新華社倫敦1月29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