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去年外貿總額超24萬億 時隔6年再現“雙降”

  • 發佈時間:2016-01-14 07:13:5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辛夷  責任編輯:張少雷

  海關總署2016年1月1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12月進口下跌4%,為2014年12月以來最小跌幅,而12月出口同比上漲2.3%則是2015年2月以來同比首升,兩者均遠遠好于市場預期。

  消息一齣,眾多外媒都用“驚喜”二字來形容,並將此次回暖歸因於人民幣貶值。對此,海關總署發言人黃頌平稱,12月出口上升或因為翹尾因素,人民幣疲弱有助於出口,但弱勢人民幣對出口的影響將逐漸減退,未來會密切關注匯率變化。此外,他還強調,12月份出口上漲是暫時的,不代表一種趨勢,2016年第一季度出口壓力仍然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全年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7%,這也是自2009年以來我國進出口時隔6年後的第一次雙降。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強調,不要對一個月的數據進行過度解讀。他認為,人民幣疲軟對外貿的確有拉動作用,但人民幣匯率受制于多方面影響,長期來看不能作為支撐貿易數據回暖的主要因素。

  雖然有市場機構預測12月的驚喜會在未來持續,但在白明看來,未來貿易數據仍然承壓,12月的反彈或難持續。

  關鍵詞1.貿易數據出口降1.8%進口降13.2%

  首先來看全年數據,2015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下降1.8%;進口10.45萬億元,下降13.2%;貿易順差3.69萬億元,擴大56.7%。

  和改革開放30餘年來的普遍情況不同,在2015年的絕大部分月份,進出口兩大數據都保持了較大幅度的跌幅。

  在2016年1月13日召開的發佈會上,黃頌平開篇就説:“2015年,全球經濟總體復蘇乏力,前景艱難曲折,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對外貿易發展進入新常態。”

  除了數據雙降,新常態的另一個突出表現是,中國對傳統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出口量都出現了大幅下跌,同時對新興市場國家貿易保持了較好的水準。

  2015年,我國與歐盟、日本雙邊貿易分別下降了7.2%和9.9%,而兩者分別是我國第一和第五大貿易夥伴。

  黃頌平解釋説,新興市場國家目前的經濟狀況較好,政局也比較穩定,促進了中國與這些新興市場的貿易發展,新興市場也逐漸成為中國出口的一個重要方向。

  與美國、歐盟、日本相比,中國以美元計價出口額表現尚可,僅下降了2.5%。

  2015年,我國仍將保持貨物貿易總值全球居首這一地位,出口市場份額也將達到13%,較上一年繼續有所提升。

  關鍵詞2.原因分析 大宗商品低迷拖累進口

  支撐中國貿易好于全球主要經濟體的主要動力,除了新興市場,還有新興貿易業態。黃頌平介紹,2015年以來,我國新興貿易業態茁壯成長,國家推出系列新舉措,促進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新興貿易業態實現快速發展。

  截至11月底,上海、杭州等7個試點城市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業務,驗放包裹1億件,貨值超過15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立身的中國製造,在2015年也逐漸失去了往日的榮光,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傢具、塑膠製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總值2.93萬億元,下降了1.7%——用黃頌平的話來説,“是近年來少有的情況”。

  伴隨著傳統出口産業的下降,我國貿易結構實現了進一步優化。黃頌平介紹,2015年,我國出口機電産品8.15萬億元,增長1.2%,佔出口總值的57.7%,較上年提升1.7個百分點。

  此外,一般貿易出口比重,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都有所提升;手機出口增長8.8%,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增長7.2%。白明分析,我國外貿轉型已有星星之火,技術、品牌等內生動力不斷加強,雖然還不足以支撐整體數據回暖,但卻能為貿易提供長期動力。

  2015年,影響國際貿易的一大因素,莫過於大宗商品價格集體跳水。黃頌平認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和大宗商品進口量增速的放緩是2015年我國進口值出現下降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3.未來展望 12月數據回暖或成轉折

  對於中國貿易數據在12月份的回暖,彭博報道稱,這意味著人民幣貶值在促進中國外貿競爭力上已初見端倪。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介紹,匯率波動通常要經過3到6個月才會在貿易數字上有所表現,而自2015年8月至今,已經過去了5個月。

  中金髮布報告稱,儘管8月以來人民幣對所有匯率貶值幅度不大,但是基數作用下,實際有效匯率同比漲幅已經回落10個百分點左右,強貨幣對於出口的抑製作用有所減弱。

  黃頌平也承認,近段時間,匯率變化情況比較快,匯率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國進出口。但他強調,今年外貿情況,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外貿進出口,弱勢人民幣對出口的影響將逐漸減退,未來會密切關注匯率變化。

  丁爽判斷,12月數據回暖,有可能是中國貿易數據轉好的開始。

  白明也認為,人民幣貶值會在短期內對貿易産生支撐作用,但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需要在國際收支、國際化進程、資本市場等多個因素中找平衡,並不完全取決於貿易情況。

  不僅如此,單純依靠人民幣貶值也難以真正拉動貿易發展。“時間長了,一是合作方會要求調整價格,二是來自別國的競爭對手也可以利用匯率,貶值帶來的優勢就消失了。”白明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