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四季度PPP建設提速 多地市政路橋項目集中開工

  • 發佈時間:2015-11-26 07:09: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胡健  責任編輯:王斌

  四季度穩增長的戰役中,投資尤其是PPP模式被賦予了打頭陣的角色。

  11月23日,交通運輸部在江西南昌調研座談交通運輸投融資改革情況。交通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馮正霖強調,各地要努力破解投融資難題,創新投融資機制,全面服務交通穩增長戰略,具體措施包括:拓寬投融資渠道、創新投融資方式,用足用好中央專項建設債券,加快推進PPP模式試點。

  記者發現,PPP熱潮已經從前期的研討佈局快速行進至落地生根階段,市政道路則充當了排頭兵。對此大岳諮詢總經理金永祥分析説,市政道路類項目今年收到“政策紅包”,很多地方政府前期本就儲備了不少項目,只因資金匱乏而暫時擱置,而引入PPP模式正好能解決這一難題。

  政策激勵借PPP穩增長

  受制于産能過剩和工業通縮等壓力,年內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11月12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施子海表示,穩投資是穩增長的關鍵,預計四季度仍然會加大投資力度。

  對於地方而言,投資壓力更大,PPP正成為穩投資的重要抓手。以甘肅為例,截至目前,已分兩批向社會投資方推介重大項目220個,投資總額達到4510億元,擬引進社會資本2142億元,76個項目已成功簽約,投資總額達到1862億元,吸引社會資本1001億元。

  國海證券一份研報稱,很多公司通過PPP模式獲得大型訂單,訂單量級遠超此前,顯示出PPP模式正成為盤活存量、擴寬融資渠道的主要手段。

  一位地方財政系統的人士告訴記者,今年3.2萬億元的地方債置換額度的確解決了相當大的還債壓力,但隨著地方融資平臺被嚴控,以及土地出讓收入銳減,地方投資在資金方面仍面臨掣肘。

  關一扇門就會開一扇窗。今年9月,財政部專門撰文指出,穩增長重點在於增支減稅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其中四大重點之一便是加快推廣PPP模式,這裡面提到設立中國PPP引導基金,由中央財政出資,吸引市場主體共同參與,提高項目融資的可獲得性。

  “可以感覺到國家對PPP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金永祥認為,推行PPP模式,對政府而言效率提高了,投資成本降低了,更關鍵的是PPP在國家治理的現代化、解決地方債、發展新型城鎮化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也被寄予厚望。

  短平快路橋項目搶先開工

  進入10月,多個省份接連舉辦項目推介會,掀起了新一輪的PPP“熱潮”。

  10月1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召開PPP項目簽約和推介大會。其中,115個項目簽約,涉及投資1916億元,集中推介項目330個,涉及投資2129億元。

  緊接著,國家發改委、全國工商聯聯合召開PPP項目推介會,江蘇、安徽、等七省進行了項目推介,共287個項目、總投資約9400億元,涉及市政、公路、軌道交通、機場、水利、能源等多個領域。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目前情況看,地方對PPP熱情高漲,以市政道路和橋梁為代表的交通基建項目落地步伐較快。

  交通基建類PPP項目之所以進展迅速,原因就在於短平快,對穩投資能迅速見效。前述人士表示,很多綜合性項目關聯點較多,政企合作模式商定過程時間長,比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程較為複雜,囊括的管線種類較多,往往涉及電力、通信、給排水、熱力等多方面的技術、行政要求,引入社會資本實施PPP運作需要週期較長。相比之下,在我國,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社會資本方往往在市政道路建設投資上都輕車熟路,很容易達成共識。

  近日在江西座談時,馮正霖指出,中央高度重視投資對穩增長的作用,多次召開國務院常務會、專題會進行研究,並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出臺了包括定向擴大政府投資、發行專項建設債券、多次降息降準、簡化交通項目審批程式、加大土地政策支援力度等政策,以確保經濟平穩運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