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談收入分配不公:最嚴重收入差距在城鄉
- 發佈時間:2015-11-23 08:10: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斌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收入分配,怎樣才能更公平(特別報道·聚焦“十三五”改革攻堅③)
這一年,薪水漲了嗎?股票賺了嗎?聚會時曬收入底氣足嗎?收入分配改革,最引發社會關注。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到2020年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要縮小收入差距,提低、擴中、控高,應該重點抓哪一個?收入分配中最尖銳的矛盾是什麼?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去年我國基尼系數為0.469,是2003年以來最低
收入分配的話題,往往最吸引老百姓的視線。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人民網的民生調查顯示,在收入增加、消費便利、住得更好等凸顯老百姓獲得感的選項中,“收入增加”以18.17%的得票率,成為最受百姓期待的事。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明顯增長,收入分配差距也在縮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二室主任、副研究員劉軍勝介紹,2014年,代表全國居民收入水準差距的基尼系數為0.469,是2003年以來的最低值。從2010年到2014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3.23倍縮小到2.75倍,行業收入差距也有縮減。與此同時,收入分配格局也得到明顯改善。2014年與2010年相比,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上升。
“收入分配改革取得的進展與‘十二五’期間改革規劃的落實密切相關。”劉軍勝介紹,“十二五”期間,收入分配改革以提高居民收入為落腳點,針對老百姓關心的收入熱點、難點、突出問題分步推進。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將扶貧標準提至2300元,比2009年提高近一倍;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同時又降低其稅收負擔,包括連續上調最低工資標準,11連提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將個稅起徵點提至月收入3500元……
時間很快走向下一個五年。“十三五”末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標能否實現?“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建立起相對成熟的收入分配製度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表示。但他同時也指出,收入分配改革的任務仍很艱巨。一方面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但仍處在高位水準上;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公問題有所緩解,但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李實認為,“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向縮小收入差距和緩解收入分配不公的亮點頗多。“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中,強調平衡性,首次提到包容性,這都與縮小收入差距密切相關。”在李實看來,平衡性包含了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也包括了縮小收入差距問題,而包容性則意味著經濟發展的成果要更多地讓全體人民來分享,特別是低收入人群。
在具體政策措施方面,李實認為“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到的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增加就業機會、穩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貧困人口脫貧問題等,都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
最嚴重收入差距在城鄉之間,“提低”是重中之重
“我已經6年沒漲過工資了。”來自江西的焊接工李航對記者説。這6年間,吃的、用的、房租、水電都在漲,有了孩子後開銷更大了,李航覺得生活的擔子越來越重。
收入不符合預期、感到收入增長的平均數與自己無關,李實認為這些感受還是收入差距過大、收入分配不公所致。李實分析,從2000年至2008年,全國收入差距處於擴大趨勢,基尼系數從0.412上升到0.491,雖然近幾年收入差距略有縮小,但收入差距的核心問題——收入分配不公仍沒有得到有效緩解。
在李實看來,最為嚴重的收入差距仍然橫亙在城鄉之間:“城鄉收入差距近幾年雖有縮小,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絕對水準仍然較高,很多農村地區發展仍然嚴重滯後。”
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還體現在壟斷行業過高的工資水準上。李實表示,壟斷行業平均工資與全社會平均工資的差距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不斷擴大。他研究發現,壟斷行業與競爭行業之間的工資差距中只有不到40%的部分是由員工本身的人力資本及個人能力的差別帶來的,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壟斷地位。
此外,李實認為腐敗帶來的非法收入、灰色收入也影響著收入的公平性。
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分配公平,在“提低、擴中、控高”三個解決途徑中,“提低”被普遍認為是未來改革的重點。
李實認為,經濟社會無論如何發展,理應首先關注社會最底層人群,且從目前收入差距的主要矛盾來看,消除貧困人口、提高農民收入應當成為縮小差距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劉軍勝認為,從政策的可操作性來看,“擴中”主要取決於經濟結構不斷升級和高等教育普及化,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短時間內難以顯著達成。
考慮到當前經濟進入新常態,李實認為“提低”關乎經濟增長與社會穩定。“讓低收入群體有更多收入有助於消費傾向的上升,從而實現消費驅動的增長方式,也會帶動社會公眾公平感上升,有助於社會穩定,為經濟適應新常態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李實説。
應通過教育扶貧和加強培訓來“提低”
中國最低收入的人群——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的生存狀況如何?從湖北孝感最袖珍的山村小學中也許可見一斑。這個小學只有3名學生,孩子們的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因為忍受不了貧窮離開了,僅有的兩位老師一位是村主任,另一位是身患癌症仍繼續教課的老師。
在李實看來,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才是阻斷貧窮代際傳遞、減少相對貧困的根本辦法,是“提低”最緊要的措施。“扶貧先扶智,農村勞動力受教育水準嚴重低下,勞動生産率低,收入就低。”李實説,隨著精準扶貧政策的不斷落實,2020年全部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有望實現。如果將眼光放得更長遠,5年以後,即便貧困人口脫離絕對貧困,也遠未能達到社會平均水準,需要教育扶貧等更多政策持續性地支援。
同樣,不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勞動生産率也難以解決增加收入的問題。李實表示,不斷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來“提低”是不現實的,因為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必須與低收入人群的勞動生産率保持同步,不然企業認為勞動力成本太高,也會“機器換人”,反而會帶來失業問題。因此,通過職業技能培訓來提升低收入人群的勞動生産率才是出路。
教育扶貧和加強培訓提升低收入人群收入,都寫入了“十三五”規劃建議。“更注重收入分配的起點公平性,是此次規劃建議的亮點之一。”劉軍勝建議,通過立法建立正常工資增長機制,提高低收入行業職工工資。
“提低”也難以繞開收入分配改革的難點——“控高”。“整個社會蛋糕就那麼大,不對過高收入者進行調節,那麼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也感受不到。”劉軍勝説。
在李實看來,“控高”應分類進行,腐敗收入、灰色收入等違法高收入要堅決打擊,壟斷收入等不合理的高收入要通過推進國企改革等來解決;而一些通過合法途徑取得的高收入,需要通過改革稅收制度修正調節。
“建立綜合和分類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是‘十三五’規劃建議的創新點,對於調節高收入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劉軍勝認為這種稅收制度綜合考慮家庭收入來徵稅,充分體現了二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則。
作為提低控高的有效機制,慈善事業被寫進“十三五”規劃建議也是亮點。“未來如果建立比較好的慈善機制,是政府公共服務一個很重要的補充,有助於調節收入分配,特別是有效解決社會當中老弱病殘的問題。”李實説。
反腐、國企改革、稅收制度改革……今後收入分配改革的推進依賴於方方面面改革的推進,而這些改革恰恰又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必然會觸及不同的利益,受到的阻力也會增大,這就需要有更科學的頂層設計、更堅定的改革決心,不拖延,不猶豫,不錯過改革的窗口期。”李實表示。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