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中國變革: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
- 發佈時間:2015-10-30 07:11: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王斌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 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中國深刻變革
一場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已經到來。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十三五”規劃將帶領中國奔向全面小康社會,奔向共和國“第一個百年目標”。
昨日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發展是第一要務,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做出了深入思考:“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
而“十三五”的發展理念正契合了三大規律,正如“創新”、“協調”之於經濟規律,“綠色”之於自然規律,“開放”、“共用”之於社會規律。
“五大發展理念中,有兩大內涵在過去是從來沒有提過的,即‘綠色’和‘共用’。”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曹和平對上證報記者説,“綠色是把環境的問題放進去了,共用則把新經濟的東西納入其中,十八屆五中全會確定的基調既立足於過去,又為未來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
遵循著新的發展理念,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産業邁向中高端水準,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
新的目標要求還包括: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從目標的變化中可以發現,過去以增長指標為主的時代已然過去,現在是發展指標佔了大部分內容。這符合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階段特徵。
昨日發佈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亮點紛呈、新意迭出。有新提法,“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網路強國戰略”;有新動力,“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有新亮點,“美麗中國”、“健康中國”首度寫入五年規劃;有新政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本報記者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發佈後的第一時間,分別採訪了專家、學者,就公報中的新理念、新亮點進行全面解讀。
創新
創新貫穿一切工作 實施網路強國戰略
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干重點經濟區,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産業新體系,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産業,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
亮點一: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
全會提出,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對此,“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對上證報記者説,全會對“創新”的強調,凸顯了“創新”的牽引作用,“創新”也將貫穿“十三五”整個時期和各個領域。
“中國現在面臨經濟轉型的劃時代轉捩點,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轉型過程中所面對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都是極為特殊,沒有現成的轉型經驗可以參照和仿傚,完全需要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來摸索。”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説,強調“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説明未來的創新不是簡單的科技創新,而是涉及“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的全面創新。
亮點二:培育發展新動力
全會提出,要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昌林表示,“十三五”時期將是我國新興産業快速壯大的階段。我國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將為經濟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事實上,近年來,以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迅猛發展,進一步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不斷催生新業態、新産品。他預計“十三五”時期,我國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發展將會進一步加速。
王昌林建議,要深入實施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和行動計劃。同時,建議加快論證、啟動實施“健康中國”、“百萬輛電動汽車”、“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等重大工程和行動計劃。
亮點三:構建發展新體制
全會提出,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産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完善各類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
遲福林分析,改革創新一脈相承,力推創新驅動,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利益協調機制,全面激發市場的活力、社會的活力、政府的活力,進一步形成推動轉型創新的合力和動力。
“簡政放權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幅減少前置性審批事項,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另一方面,實現行政審批和市場監管的分離,建立法治化的市場監管,解決審批取消後的市場監管有效性問題。”遲福林説。
簡政放權改革成效如何,市場“獲得感”才是試金石。遲福林認為,下一步簡政放權要開門搞改革,從政府部門“端菜”變為人民群眾“點菜”,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反映突出問題入手,讓簡政放權更接地氣,讓社會和市場從改革中擁有“獲得感”。
綠色
美麗中國露臉 力推綠色低碳發展
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産業體系。推動低碳迴圈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
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亮點一:美麗中國將寫入規劃
國研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説,美麗中國即生態文明建設,是更形象更有深層意義的口號。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五位一體”的國家戰略,如何把生態文明建設整套思路在“十三五”中落到行動中,就要有規劃。預計“十三五”規劃中有一篇專門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規劃。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管清友説,生態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標,美麗中國將寫入五年規劃,又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可以説中國把生態環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
某種意義上,美麗中國的願景是對過去只發展經濟、不注重環境保護欠債的糾正。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與過去相比,“綠色”內涵在過去是從來沒有提過的,此次五中全會把環境問題放進去了,立足於過去,繼承了過去的傳統,直面過去存在的問題——綠色。
亮點二:能源環境低碳發展
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五中全會充分強調了能源的低碳化發展,有利於促進能源結構調整。這與讓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國家能源政策重要內容相適應,此外國際上能源低碳化發展是長期趨勢,也是技術競爭的新方向。
“低碳化和過去所理解的綠色能源有區別,煤炭脫硫脫硝利用、化石能源清潔使用不等於低碳化,強調非化石能源,對化石燃料特別是煤炭使用有限制。”他進一步説,“在‘十三五’能源消費低速增長的大環境下,能源領域改革更應適應能源戰略轉型的要求,優化發展、低碳發展。”
李佐軍説,強調低碳迴圈發展,首先能滿足人們對好的環境的需求,實現民生目標;其次,促進經濟增長,建設節能環保,發展綠色低碳産業、推進迴圈經濟;第三,有利於産業結構調整。在淘汰“三高行業”過程中實現經濟結構轉型,降低三高産業在經濟中比重,提高綠色低碳産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
民生證券交運分析師李師慶對上證報記者分析説,五中全會提出綠色發展,“十三五”期間,新能源汽車和城市基礎設施充電樁將得到更多重視。
共用
全面放開二孩 首提健康中國
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共用發展,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縮小收入差距,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食品安全戰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亮點一:全面實施二孩政策
在“共用”發展理念部分,最受市場關注的莫過於“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繼此前放開獨生子女二孩政策後,市場一直對全面放開“二孩”高度預期,而此次全會落實該項政策,也給市場吃了一粒“定心丸”。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這將明顯促進人口增長,且十幾年後將增加勞動人口數量,適度增加人口紅利。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人2.12億人,佔總人口比例為15.5%。據世衛組織預測,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業內預測,此次放開二孩政策,將有助於延緩老齡化趨勢,再現“人口紅利”。
“全面放開二孩,影響的可不只是表面二孩概念股,其影響將非常深遠。”大智慧中國私募基金研究所所長洪榕説,政策將有望刺激樓市等諸多産業回暖。
亮點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與“二孩政策”同樣備受外界關注的還有“健康中國”等。“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理順藥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作為長期關注醫療行業的基金經理,泰達宏利投資副總監兼研究部總監鄧藝穎稱,公報中這段表述可謂字字珠璣。
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曾指出,“健康中國”戰略規劃將從大健康、大衛生、大醫學的高度出發,突出強調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之中,通過綜合性的政策舉措,實現健康發展目標。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申曙光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表示,在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規劃中,整個醫療衛生行業以及大健康産業將進入蓬勃發展期。就細分領域而言,醫療服務、健康保險、養老産業及網際網路醫療等為首的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一些券商分析師更是認為,隨著“健康中國”的推進,“十三五”期間圍繞大健康、大衛生和大醫學的醫療健康産業有望突破十萬億市場規模。醫療健康産業也將引領新一輪經濟發展浪潮。
協調
區域協調發展 軍民融合發展
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增強發展協調性,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亮點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認為,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支撐帶”將促進區域內省份明晰功能定位,加快産業合理分佈和上下游聯動機制,促進區域發展。而實施東北振興政策擺脫增長率墊底的局面,加快新疆、西藏等經濟底子薄、具有戰略意義的邊疆區域發展,則可以增強經濟的發展後勁。
具體來看,“一帶一路”戰略將提振多個行業,將為交通、能源、通信、金融、教育、醫療和進出口等領域企業創造新機遇;京津冀協同發展將帶動區域交通、物流、通訊、旅遊等産業發展;長江經濟帶覆蓋11省市,人口和生産總值均超過全國40%,該項戰略通過促進東中西互動、沿海區域與沿江區域協調發展,有助於發展區域內省市優勢,挖掘增長潛力。
亮點二: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管清友表示,雖然“十二五”規劃中已經提出了軍民融合,但從實踐來看,“十二五”時期軍民融合技術應用範圍仍然較窄,主要在導航、通信領域。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軍民融合的觀點,將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此後,軍民融合呈加速發展態勢。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預計“十三五”期間軍民融合的廣度與深度均將有較大突破。其中,尤以民營企業進入軍品採購體系,和軍工技術向民用轉化最為關鍵。
讓民營企業進入採購體系,一方面,競爭機制可以降低軍工企業的採購成本,增強其競爭力,便利“走出去”戰略實施;另一方面,可以帶動民用技術的發展。通常,軍工産品的標準要高於民用産品,民營企業參與軍工採購,可以提高其産品品質與標準,進而帶動民用技術的發展。
軍工技術向民用技術轉化後,經濟效應明顯。以北斗導航系統為例,最初建立該系統是為打破國際導航市場壟斷局面和應對戰時需要。隨著系統的完善,逐步向市場開放,根據軍方人士在人民日報的撰文,北斗導航系統規模化應用後,每年將産生上千億元的産值。
開放
更高層次開放經濟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五中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産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亮點一: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認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後,並不意味著可以沿著過去三十多年的老路繼續原來的戰略。我國對外開放正面臨“三期”疊加。
第一是金融危機以後的全球經濟調整修復期。這個時期在未來還會持續,它的特點是外部需求減速,全球性産能過剩問題加劇,競爭越來越激烈,局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也在增加。
第二是新一輪國際貿易規則構造期。目前處於新一輪規則比較密集的構造期。
第三是比較優勢轉換期。過去三十多年,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主要優勢是低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勞動力的低成本。經過三十年發展後,我們的人口結構、勞動力市場供求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佈的報告顯示,在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經濟體中,以美國為基準(100),中國的製造成本指數是96,即同樣一件産品,在美國製造成本是1美元,那麼在中國則需要0.96美元,雙方差距已經極大縮小。
工信部人士表示,所有這些,決定了我們“走出去”的形式和任務要加快從産品輸出、貨物貿易為主向産業和資本輸出轉變。在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看來,將中國工業能力輸往海外是大勢所趨,既可消化過剩産能,又有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
亮點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刑厚媛認為,新一輪的對外投資是“走出去的2.0時代”,是在國際産能合作以及“一帶一路”戰略部署下,根據國際市場需求和中國經濟內在發展階段提出的,具有構建跨國産業體系的戰略意義。
今年9月,《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正式發佈。《意見》對實施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進行了頂層設計,提出要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建立促進走出去戰略的新體制、構建外貿可持續發展新機制、優化對外開放區域佈局、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等多方面任務。
地方版擴大開放的政策文件也于近期密集出臺。例如,寧夏發佈《關於融入“一帶一路”加快開放寧夏建設的意見》,提出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加快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努力構建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山西發佈《關於全面擴大開放的意見》,提出把全面擴大開放、發展開放型經濟作為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關鍵突破口。提出融入“一帶一路”,大力支援企業走出去等舉措。廣州、廈門、大連等地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意見。
部委層面上,工信部正在制定“製造業‘走出去’戰略規劃”,加強對企業的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
隆國強指出,“十三五”期間,應該利用好外部市場和資源,加速中國結構升級。放在全球生産價值鏈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重點是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