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人社部談公務員加薪:確保所有人都能多拿點

  • 發佈時間:2015-08-17 08:08:13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針對“增不抵繳”的現象,人社部要求相關地區和部門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所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後當期工資都能增加

  在山西省國稅系統工作了20多年的劉成7月29日收到了近3000元的補發工資,扣除養老保險之後,以後每個月可以多300元。當問及對漲薪幅度是否滿意時,劉成有點無奈地説:“漲總比不漲好吧”。

  7月份的最後一週,全國大部分地區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到了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的補發工資。

  7月31日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調薪大限。人社部先後派出多個督導組,到部分地方和中央部門實地調研督導,確保調薪工作在大限之前全部兌現。

  《第一財經日報》在北京、山西、山東、江蘇等地調查發現,本次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主要是為了配合養老保險改革,上調基本工資之後還相應扣減了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實際工資的凈漲幅較為有限,有些部門和人員甚至出現了收入減少的情況。

  人社部為此次調薪定出了三條基本原則;調結構、重基層、建機制。官方表示,這次工資調整,不是簡單地提高工資水準,而是一次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的改革。改革後,不合理的津貼補貼將被清理,基本工資在工資中的佔比逐步上升,並將建立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

  工資條上的增減項

  “按全國平均水準計算,月每人平均實際增資為300元左右。”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此前曾説。劉成漲薪幅度達到這一平均水準。但也有相當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上漲幅度低於平均線。

  自今年年初公務員要加薪的消息傳來,在山東菏澤一家機關當公務員的李雙隔三差五就能聽到同事們興致勃勃地談論這件事,有些員工還按捺不住,常向財政局和社保局打電話詢問。

  7月份漲薪方案出臺,很多同事覺得工資上漲的幅度並沒有達到預期。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李雙倒覺得自己很幸運,這已經是一年來第二次漲工資了。

  第一次是去年12月份,工資漲了200元。這次扣除養老保險之後,比以前還多170元,她的基本工資終於達到2000元。

  與李雙同在菏澤當公務員的張海峰今年入職第三年,此次漲薪之前,他拿到手的工資為2286元,調整之後,每個月領取的工資為2448元,漲了162元。張海峰説,基層公務員現在的工資還是挺低的,很多公務員都是“月光族”。

  北京一所理工大學的副教授王翔這兩天收到了8月的工資條,七七八八算下來工資漲了166元。

  我國事業單位工資分為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這三部分,基本工資又分為崗位工資和級別工資。王翔學校給出的調薪説明中稱,此次工資調整分為三部分,一是上調基本工資,二是扣減績效工資,三是預扣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

  從工資條來看,王翔崗位工資從每月930元上調為1760元,級別工資從499元上調為993元,基本工資上漲額為1324元。但在工資上漲的同時,學校還相應減少了津貼390元。這樣算來,他月工資凈增額為934元。

  基本保險和職業年金均是按照6400元的繳費基數進行預扣,王翔當月扣除了基本養老保險512元、職業年金256元。工資增項和減項相抵,改革後每月工資凈增幅為166元。

  該校的調薪説明中還稱,由於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經辦工作還沒有啟動,現在學校只是對養老保險進行預扣,待正式啟動之後會與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對賬,多退少補。

  從地方的情況來看,除了上海、山東、四川和江蘇在最近兩周內陸續出臺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具體方案,其他地區的方案仍在制定和審批過程中,但中央又要求在7月底之前必須完成調薪工作,所以大部分地方都和北京一樣採取了預扣養老保險的方式。

  “聽説平均可以漲300元的,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工齡長的老師可能漲得多點,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普遍也就是一兩百。”王翔説。

  南京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林治芬稱,學校老師7月30日都收到了從去年10月起補發的工資,發放的標準是教授每月約300元,副教授每月約200元,養老保險扣發的具體辦法也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明確。

  林治芬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地方出臺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經辦政策各不相同,對於員工工資有直接影響的是繳費基數,如果繳費基數定得高,社保繳納就多,員工拿到手的工資就會少一些,如果繳費基數定得低,社保繳納就少,員工拿到手的工資就會多一些。

  從目前已經公佈的社保繳費方案來看,山東繳費基數範圍制定得最寬,明確規定了機關單位(含參公管理的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範圍,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指警銜津貼等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項目)、規範後的津貼補貼(地區附加津貼)以及年終一次性獎金。

  上海規定個人繳費基數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確定,四川只是籠統地説以國家的相關規定為準。

  本報記者從人社部也了解到,這次調整基本工資標準重基層和重工齡,主要增加的是由工齡決定的級別工資,基層資歷較長的公務員雖然職務較低,但級別檔次相對較高,可以拿到較高的工資。

  山西省晉中市的一位有15年教齡的小學教師對本報記者表示,在此次調薪中,她的崗位工資漲了781元,級別工資漲了310元,績效工資減少了300元,養老金預扣了400元,月凈增資為391元。

  這位老師表示,這次調薪不同職稱之間的差別不大,最低職稱“助理”和最高職稱“副高”的崗位工資之間差距只有220元,但級別工資的差距則超過了500元,一些教齡在30年左右的老教師月薪漲幅能夠達到1000元。

  王翔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北京高校的總體漲幅沒有基層那麼大,有些老教授大概能達到每個月五六百元的水準。

  被“砍掉”的津補貼

  這次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改革一個重要的原則是“調結構”,將部分規範津貼補貼或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提高基本工資佔比,從而達到優化工資結構的目的。

  自2006年工資制度改革以來,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近十年沒有調整,各地均是以津貼補貼的名義來漲工資,造成了基本工資在工資中的比重持續下降。同時,由於缺乏對津貼補貼的規範,不同部門之間津貼補貼差距也造成了政府公共部門間的貧富懸殊。

  針對這種情況,人社部明確為這次調薪劃了兩條高壓線:一是沒有解決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的不能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資制度;二是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改革性補貼政策和考核獎勵政策,不得自行提高津貼補貼水準和調整津貼補貼標準。

  本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通過這次工資改革,一些原來的“清水衙門”的收入得以提升,小學教師這類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的工資漲幅甚至超過一些“實權部門”,體制內部收入的公平性得以提升。

  劉成説,與往年相比,他們的工資實際上是減少了,年收入大概減少了一萬。主要原因是從去年開始國稅系統進行清理津貼補貼行動,取消了原來稅收目標考核責任制的獎金。

  “以前這部分津貼是收入中很大的一塊,有時一年能有一萬六七,我們的年收入也能達到5萬,從去年取消之後,現在每個月只有3300元的工資,本來國稅系統的收入是高於其他部門的,現在反而比一些部門低了。”劉成説。

  收入的降低也帶來一些副作用。劉成説,同事們工作的積極性降低了,加上今年山西煤炭産業低迷,他所在的縣上半年沒有完成“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收稅目標。

  這次工資調整,政府提出的一個基本目標是確保所有人員的工資都有增加,劉成的情況顯然不屬於“政府保護”的範圍,但有一些參加工作晚、職務低的員工可能會出現增加的工資不足以完全彌補養老保險個人繳費的情況。

  針對這一“增不抵繳”的現象,人社部要求相關地區和部門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所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人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後當期工資都能增加。

  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長張祖德7月底曾表示,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和養老保險並軌同步實施,一部分群體會出現“增不抵繳”,為避免這種情況,北京市確保每一名工作人員工資不下降,同時略有提高,水準在每人平均100元左右。

  7月31日舉行的江蘇省全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傳出的消息稱,考慮到調整後江蘇部分地區、部分人員當期收入會有所下降的實際情況,經積極爭取,國家同意江蘇採取臨時性措施,確保工作人員當期收入總體不下降並有所提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