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7月流動性減少7641億 降準概率大增

  • 發佈時間:2015-08-17 07: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萬敏  責任編輯:李春暉

  外匯佔款的下降加大了市場對降準的預期;不過7月份M2同比增速已達到13.3%的相對高點,是否有必要進一步釋放流動性仍存爭議。

  驚心動魄的“A股保衛戰”已經告一段落,其産生的巨大影響,也隨著相關金融數據的披露逐步顯現出來。

  8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佔款下降3080億元,至26.4萬億元人民幣;7月末金融機構口徑外匯佔款下降2491億元,至28.9萬億元人民幣,兩數據均創單月曆史最大降幅紀錄;7月環比減少的市場流動性達到7641億元。

  在業內看來,外匯佔款的陡然下降,與6月中下旬至7月的股市大幅震蕩密切相關。因為這導致了短期的資本外流,從而引發央行出手干預。與此同時,外匯佔款的下降加大了市場對降準的預期;不過7月份M2同比增速已達到13.3%的相對高點,是否有必要進一步釋放流動性仍存爭議。

   2491億外匯佔款創最大降幅

  央行數據顯示,7月末金融機構口徑外匯佔款環比減少2491億元,減少規模創年內新高,7月財政性存款餘額環比增加約5150億元,增至約4.58萬億元。兩項數據顯示,7月市場流動性減少7641億元。

  此外,央行還在7月份還通過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主動回收了一部分流動性。

  據央行此前公告,7月當月央行中期借貸便利 (MLF)操作到期收回3845億元,開展6個月期中期借貸便利操作投放2500億元,期末中期借貸便利餘額3800億元,7月凈收回1345億元。而抵押補充貸款(PSL)和逆回購在7月加起來投放不足500億元。

  央行日前更新的貨幣當局資産負債表顯示,今年前6個月,“對其他金融性公司債權”一項餘額規模波動不大,在7696億元~7849億元,而在7月突增至9696億元左右,當月增加2000億。在業內看來,這顯然與7月的“A股保衛戰”相關。央行在7月初通過新聞發言人表示,為支援股票市場穩定發展,中國人民銀行積極協助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拆借、發行金融債券、抵押融資、借用再貸款等方式獲得充足的流動性。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上述增加的2000億“對其他金融性公司債權”很可能就是央行對證金公司提供的貸款。

  儘管如此,7月的M2指數依然衝高到13.3%的同比增速,央行稱這一方面是由於M2貨幣乘數連續5個月上升,7月已經到達4.78;另一方面,由於我國資本市場出現波動,7月份貨幣政策和銀行體系採取了一些臨時性措施。

  降準預期強烈

  8月7日,央行在日前公佈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對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路,將“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寓改革于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現在來看央行的表述是有的放矢的。8月11日起,央行三天內下調人民幣中間價逾3000個基點,並將人民幣中間價的報價機製作了進一步市場化改革。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認為,央行在8月上旬進行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報價機制改革,從報價的決定者、到通過作為外匯市場供求的參與者來影響報價,穩定金融市場預期。在這樣一個“磨合期”中,預計8月外匯佔款負增長的規模仍然較高。如果流動性因此而受到影響,央行採用降準對衝的可能性較大。

  但另一方面,不斷積累的流動性也可能推高通脹,根據8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連續11個月低位運作的CPI在7月份有所上漲,漲幅達到1.6%,創下今年以來的新高。

  一位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CPI上漲水準較為溫和,但如果通脹出現快速上漲,將對央行穩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壓力。”

  當下,穩定實體經濟依然是各項政策的重點,但央行從去年底以來的數次降息與降準之後,宏觀經濟的表現依然不樂觀。尤其是7月份的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增長顯得疲弱,央行怎樣引導金融體系的資金有效流向實體經濟或許比討論進一步寬鬆更為迫切。

  日前,央行在公佈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重點分析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稱信貸渠道和利率渠道是最重要的貨幣傳導渠道,而“當前,企業負債率總體較高,不良貸款風險不斷暴露導致風險溢價上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減弱,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貸渠道的傳導效率。”利率渠道方面,央行指出“利率有效傳導還需要較為完善的金融市場,需進一步推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