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央行放寬境外機構入債市 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 發佈時間:2015-07-18 03:40:28  來源:新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央行近日發佈公告稱,為進一步提高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以下統稱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市場的效率,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在向央行完成備案後,可在銀行間市場開展債券現券、債券回購、債券借貸、債券遠期,以及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其他經中國人民銀行許可的交易。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自主決定投資規模。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王軍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取消銀行間境外機構投資者購買境內市場債券的限制,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一個重大舉措,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積累經驗,豐富了我國銀行間市場的參與主體,有助於銀行間市場形成合理均衡的價格。

  一位業內人士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央行的通知亮點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在於放開了境外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市場,取消了原來的額度限制,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自主決定投資規模,只需備案管理。另一方面,交易品種拓展到了借貸、遠期以及利率互換等,以前只能投資于現券和回購。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取消境外央行購買境內市場債券的限制或刺激部分央行對中國債券的購買,因為各國央行對人民幣資産興趣濃厚。這種自由的債市準入將刺激公共部門對中國境內市場的新一輪投資。

  渣打銀行估計,已有逾60家境外央行投資了人民幣資産,其中包括存款和債券。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截至4月底,境外央行持有價值約1075億美元的人民幣資産。

  王軍表示,該項措施將有助於加強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同時,該項措施將促進我國資本市場一定程度的開放,擴大了境外機構投資者對人民幣的認可,為人民幣最後被廣泛接受奠定了基礎,長遠來看,放寬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市將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隨著人民幣跨境結算和離岸市場規模擴大,客觀上存在著購買人民幣金融資産的需求,但資本賬戶管制和有限的債券市場規模制約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放開境外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從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的轉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