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4月經濟下行壓力難減 第二輪地方債置換或有計劃

  • 發佈時間:2015-05-12 07: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明天,國家統計局將公佈一系列經濟數據,從各家機構的預測來看,經濟下行壓力並未減輕。不過,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前期一系列貨幣政策調整已經開始進入顯效期。

  未等4月投資和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數據公佈,央行已下調基準利率。

  明天(5月13日),國家統計局將公佈一系列經濟數據,從各家機構的預測來看,經濟下行壓力並未減輕。不過,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前期一系列貨幣政策調整已經開始進入顯效期。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告訴記者,此次降息不僅可以直接壓低名義利率、也將通過需求和預期等渠道支撐通脹,預計未來幾個月實際利率將逐步下行,從而緩和償債負擔、改善企業現金流,進而幫助增長維持在“合理區間”、控制金融風險。此外,有報道稱,財政部正在準備第二輪債務置換。

  基建繼續成穩增長抓手

  一系列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勢頭在4月份略有改善。

  六大發電集團耗煤量同比跌幅從3月的22.2%收窄至4月的8.8%,鋼鐵等行業産能利用率止跌回升,出現回暖跡象。

  光大證券報告稱,房地産政策調整與貨幣政策持續寬鬆環境下,房地産銷售持續回升,30大中城市銷售面積同比增速從3月接近零增長,回升至4月的22.2%。

  不過,在PMI數據方面,4月份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官方PMI為50.1,與上月持平,其中生産量和原材料庫存雖有所好轉,但新訂單尚無起色、就業略有下滑。相比之下,匯豐PMI初值受新訂單和生産量拖累進一步惡化。

  光大證券分析師徐高認為,經濟供需雙方在穩增長政策下均出現企穩跡象,但整體依然疲弱,回暖並不穩固,經濟穩定回升需要寬鬆政策繼續保駕護航。

  徐高表示,托底政策帶動基建投資增長加速,成為經濟企穩的關鍵動力。隨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基礎設施建設將繼續成為穩增長的關鍵抓手。

  事實上,去年下半年以來,財政政策持續偏緊,特別是考慮到地方政府融資體制改革和土地出讓收入下降,限制地方政府財力,並加大經濟下行壓力,財政政策還迫切需要轉變方向。

  房地産業的情況則相對微妙。汪濤説,為迎接五一銷售旺季,開發商可能也在4月份加快了施工和投資步伐。但在庫存高企的背景下,新開工可能仍然乏力。

  徐高也認為,由於股市高漲行情擠壓實體經濟資金供給,房地産投資與資金來源之間存在持續列差。房地産銷售回暖,對減緩地産投資下行壓力有一定作用,但能否帶動投資回升,尚存在不確定性。

  債務置換增加地方融資能力

  4月末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而債務置換的實施將增加地方政府融資能力。經濟持續疲弱將推動政府加大托底政策力度,未來財政支出的增加將推動基建投資持續增長,成為經濟企穩關鍵動力。

  上周,央行更明確地重申了寬鬆基調、指出“要根據流動性供需、物價和經濟形勢等基礎條件的變化進行適度調整”。

  汪濤分析説,在當前階段,雖然債務高企、産能過剩和房地産結構性下調削弱了貨幣寬鬆刺激增長的效果,但貨幣寬鬆仍是扼制貨幣條件被動收緊、保證金融體系穩定的必要條件。

  興業證券報告稱,當前貨幣政策對融資成本的降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般加權貸款利率的進一步降低,間接融資作為我國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其利率的降低可以在整體上減輕企業負擔;二是通過金融市場的繁榮。二級市場帶動一級市場、以及民間資本,降低創新産業的融資成本。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告訴記者,本次降息的主要目標是在降低整體融資成本的同時拉動投資和消費,從而實現GDP保七,但樓市不可避免地在所有行業中受益最大。

  他解釋説,因為樓市的供需都需要靠銀行貸款來撬動,從供應端來看,降息有助於開發商加大土地投資、增加開工量,對於需求端,國內進入降息通道意味著資産升值的趨勢已經形成,預期的改善將會促使樓市交易量進一步提高。

  地方債也有新消息流出,《經濟觀察報》近日報道稱,財政部正在準備第二輪債務置換,目前正與全國人大預工委協商。相關人士稱,通過發行一般性債券置換債務以後,下一步將發行資産支援證券(ABS),“通過置換債務使地方債務陽光化、正規化之後,就可以選擇進行資産證券化。”

  2015年一季度中經産業景氣指數稱,綜合各方面因素,工業經濟運作有望止降趨穩,下半年回升的可能性增大。在未能充分考慮政策效應的情況下,通過模型預測,二、三季度的工業景氣指數分別為93.4和93.5,預警指數均為66.7,呈溫和回升走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