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地方債務置換一石多鳥 銀行群起爭額度

  • 發佈時間:2015-03-25 01:43: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我們前幾天拿到了一份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的名單,名單上的公司是有置換額度的,所以我們必須積極爭取。”王峰(化名)就職于某大行上海分行,主攻公司客戶的他平時打交道最多的是地方融資平臺公司。

  多位分析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存量債務進行債券置換的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是調整債務結構、改變期限錯配的情況,延長債務期限;另一方面則是轉移杠桿,改變目前以銀行貸款、BT等成本較高為主的間接融資結構,通過發行債券進行直接融資,降低負債成本。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財政部明確的置換額度為1萬億元,但考慮到我國存量債務規模較大,不排除後續有新的額度“跟上”或者擴大債務置換範圍。

  銀行“按圖索驥”

  “名單上的平臺公司其實還本付息都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債務置換相當於將原來的隱性擔保‘顯性化’了,這就進一步降低可能的壞賬風險,何樂不為呢?”王峰説他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按圖索驥”,積極爭取名單上的客戶,因為這些屬於被“爭搶”的對象。據他透露,名單上的都是省、市級的融資平臺。

  從財政部公佈的資訊來看,此次置換範圍是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存量債務中、2015年到期需要償還的部分。據2013年審計結果,截至2013年6月30日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存量債務中,2015年到期需償還18578億元,1萬億元的總債券額度佔2015年到期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的53.8%。

  所謂債務置換,實際上是在財政部甄別存量債務的基礎上將原來政府融資平臺的理財産品、銀行貸款等期限短、利率高的債務置換成期限長、利率低的債券。存量債務中屬於政府直接債務的部分,將從短期、高息中解脫出來,變成長期、低成本的政府直接債。

  如此看來,債務置換之後,商業銀行在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中,所獲得的息差和利潤都將減少,可這為何仍舊不能阻擋銀行“爭取”的熱情?對此,一位國開行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各家銀行積極“爭搶”債務置換額度,是為了將信貸資源盤活出來,改善銀行的流動性狀況。

  “地方債務置換,還可以盤活銀行的存量信貸資金,用於投入新項目。”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對於那些市場開拓能力強、風險控制能力強但是信貸額度緊張的銀行來説,這無疑會增強銀行的放貸能力,置換出來的資金可以投放到新興産業、重點領域或項目。特別是一些創新型中小企業,市場前景和成長性都不錯,對資金需求又很迫切。把錢投給這些企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小,也會獲得更高的收益。

  北大方正物産研究中心分析師黎軻認為,儘管債務置換之後,銀行相應的資産收益(利差)會出現下降,但資産安全將會得到極大提升,而後者是銀行業務實踐的首要考量要素。在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結構中,銀行貸款是最主要的部分,據統計銀行貸款在總債務中佔比高達55.68%。短期限、高利率的貸款換為長期限、低利率的債券之後,將降低債務人的還款壓力和違約風險。對於銀行而言,資産資訊透明度更高、約束力更強、流動性更好,有利於銀行的業務發展。

  “緊盯”後續額度

  目前看來,一萬億的置換額度應該是按省份分配的,且已經分配完畢。3月18日,江蘇省財政廳官網顯示,該省已獲得810億元的地方債置換額度,這是第一個明確公佈獲得置換額度的地方。

  根據江蘇財政廳匡算,大約能節省一半利息。江蘇省財政廳數據顯示,江蘇省近年發行的地方債,平均年利率都在5%以內,每年利息負擔在80億-100億元之間。此次810億元的存量債務置換,通過發行地方債能減少一半的利息支出。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此前也表示,此次置換後,全國地方政府一年總共可減少400億至500億元的利息負擔,而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只是債務形式變化,不增加債務餘額,因此,不會增加今年財政赤字。由此看來,債務置換可謂是化解短期內地方債務到期兌付風險最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不少專家和市場人士猜測,後續仍有新的額度“跟上”或者擴大債務置換範圍。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表示,“地方債風險的化解肯定會是‘分步走’,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萬億的置換完成之後得看看效果。如果效果好的話,極有可能將增加額度。”

  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分析人士也認為,置換或分多次完成,置換範圍有望擴大。考慮到本次債務置換僅針對2015年到期的債務,或意味著置換將分多次完成,即2016年及以後按當年到期債務量再次進行置換債務。“由於存量債務置換以審計口徑為準,本次置換的範圍是截至2013年6月底的存量債務,我們認為這不代表2013年6月後至2014年底新增的債務不置換,而只是由於存量債務甄別結果未出以及未向人大常委會報告等程式上的原因,待債務甄別結果出臺後,再次進行債務置換時存量債務的範圍或擴展至2014年底。”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13年的審計結果,從地區來看,部分區域的債務壓力較大,有些省份債務餘額佔當年政府綜合財力比率,即總債務率均超過80%,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均超過70%。這意味著後續可能有的額度對於這些地區而言更顯“珍貴”,而身處上海的王峰也向記者坦言,此次置換完成之後,“緊盯”後續額度也成為他的一項“任務”。

  不過,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債務置換的最終效果如何還需要央行貨幣政策的支援和配合。“債務置換對銀行資産端配置會産生不同的影響。與地方政府通過委託貸款、信託等渠道融資相比,銀行信貸期限相對較長、利率較低,地方政府可能將首先置換非信貸融資,銀行信貸的需求依然旺盛。同時,地方政府債務發行後直接增加了利率債的供給,如果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居高不下,銀行投資部門用於債券投資額度相對有限,或將難以有效地降低地方政府債務成本。”

  銀行客戶結構“下沉”大勢所趨

  從銀行利潤的角度來看,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此次置換的影響還不太明確,要取決於宏觀政策環境以及銀行的資産定價情況。如果1萬億元地方債全部由商業銀行購買,發債所獲資金則全部用於償還銀行貸款本息的話,銀行利潤變化將取決於兩種資産的相對收益狀況。

  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地方政府市場化舉債模式趨於成熟,以及我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退去,未來商業銀行不得不面對一個艱難的現實——失去這個“大客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表示,“在相當長的時間中,地方政府都是商業銀行重要的客戶,也是支撐部分銀行規模擴張的重要力量。未來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投資一定會越來越少,商業銀行必須將客戶結構下沉。雖然這件事情銀行已經説了好幾年,但目前看來已經到了不得不動真格的時候了。”

  面對地方政府的“退出”,曾剛認為,銀行必須要加快調整客戶結構,轉向議價能力較高,但規模相對較小的零售、小微業務領域。在過去幾年中,銀行業普遍加大了對這類客戶的投入。2014年,商業銀行的新增貸款中,個人貸款佔比最高,達到28%,遠高於傳統的批發零售業和製造業。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客戶結構調整並不是容易的事情。長期與大企業、政府打交道形成的模式和理念,難以適應小微和零售客戶,儘管有些銀行在規模上實現突破,但很快暴露出嚴重的風險。加之網際網路金融在零售領域的迅速滲透所形成的競爭,銀行客戶結構調整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