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萬億地方債務置換利好銀行 封殺A股下跌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3-12 08:33:49  來源:新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過去幾個交易日,有關3萬億地方債務置換的消息,在資本市場圈內不斷流傳、發酵。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3月11日上午公開表示,置換3萬億地方債的傳聞是空穴來風,國務院明確批准置換的規模是1萬億。

  當日下午,對於媒體追問1萬億地方債如何分配的問題,朱光耀回應稱,財政部馬上會公佈具體計劃。

  雖然額度縮減,但在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看來,1萬億地方債置換計劃對A股依然是利好消息。

  “地方債務置換計劃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政府會保持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上海一位大型資産管理機構投資經理表示。

  但儘管如此,傳言落空仍然迅速的傳導到了A股市場,當天銀行類指數從早盤一度衝高近3%,到收盤時已回落至1%左右。

  中國版QE?

  3萬億地方債務置換這一消息的流傳,最早源於3月6日。這天上午,財政部舉行新聞發佈會,樓繼偉在回答有關地方債務危機問題時,提到“必須開前門、堵後門,同時還要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

  同期,《經濟觀察報》報道稱,財政部已批復3萬億存量債務置換,其中1萬億額度已經批復到各省財政廳。

  有多位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當天圈內都在流傳“3萬億存量債務置換”的消息,並有機構開始討論銀行股的機會。

  3月9日上午11點,銀行股盤中出現異動。午後開盤,整個銀行板塊大幅拉升,整體漲幅達到6.98%。

  “3萬億地方債務置換到中央,這等於是降低銀行壞賬的風險,銀行股直接受益。”一位金融行業研究員出身的私募基金經理稱,的確有資金衝著這個消息,在3月9日買入銀行股。

  記者還注意到,3月9日開始,圈內都在轉發和討論賣方分析師關於3萬億地方債務置換方式選擇的報告。

  例如,海通證券分析師姜濤在《開前門、堵後門、護命門》的短評中分析,3萬億存量債務置換有三種可能的方式,分別為部分置換、市場發行;全面置換、市場發行;全面置換、央行認購。

  其中,第三種“全面置換、央行認購”是指賦予地方政府發行3萬億特別地方債的許可權,面向特定投資者發行(例如政策性銀行),然後通過央行再貸款來認購。“這相當於央行直接購買高息的存量地方政府債務,類似于美聯儲的QE。”姜濤分析。

  3月9日,申萬宏源分析師羅雲峰在《莫高估財政支出發力,莫低估財政收入來源》中指出,債務置換相當於政府批了3萬億的額度給地方政府還債。對於這3萬億的來源,他猜測有兩個渠道:一條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發債,另外一條是動用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財政存款。

  羅雲峰指出,財政存款減少將是2015年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流渠道。據其估計,2015年央行凈投放基礎貨幣2.35萬億,假設對國開行增加債權4000億,那麼剩餘的1.95萬億或全部主要來自財政存款的減少。

  “這意味著,以定向方式投放基礎貨幣的力度會縮小、久期會縮短,貨幣政策的放鬆方式逐步由定向向‘定向+全面’轉移。”羅雲峰分析。

  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任澤平卻指出,3萬億存量地方債務替換更類似扭曲操作,而不是全面大規模QE.

  “地方債務替換有利於減少期限錯配、降低利息成本。用低息的7-10年市政債替換高息的3-5年期城投債、短期銀行貸款、1-2年信託。”任澤平認為,新發市政債的購買主體應是商業銀行及其他市場主體,而不是央行。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3月11日對外明確回應稱,置換3萬億地方債的傳聞是空穴來風,國務院明確批准置換的規模是1萬億。財政部馬上會公佈具體計劃。

  封殺大盤下跌空間

  與賣方分析師分析債務替換的執行方式不同,買方機構更關注的是地方債務置換的具體額度和執行時間。

  “財政部批復了1萬億的地方債務置換額度,但這1萬億是今年之內置換還是分3年置換,效果截然不同。”上海一位擅長宏觀分析的基金經理李峰(化名)説,關於債務置換的操作方式和執行時間還沒有詳細的資訊,現在只是外界的猜測和分析。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李峰所在的基金公司管理的組合以成長股為主。但在最近幾個交易日,他們減持了部分成長股倉位,隨時準備加倉藍籌股。

  “滬指處在3300點關口,以銀行、券商、保險等為代表的大盤股可能有所表現。”李峰説,銀行、券商流動性非常好,他們現在還在觀察盤面,等趨勢出現時再入場。

  深圳一位趙姓私募老總同樣在關注“1萬億債務置換”消息對大盤股的影響。

  “中央解決1萬億地方債務的資金來源有兩個:一是財政存款,二是賣出部分國企股權,騰挪資金來購買債務。”前述私募認為,結合國企改革的背景,中央很有可能是盤活國有企業的部分股權來解決債務問題。

  基於上述判斷,這位私募認為,大盤藍籌股經過兩月的盤整,很有可能會再來一波上攻行情。

  記者採訪了解到,機構持倉普遍集中在網際網路+、工業4.0、新能源、環保等成長標的時,他們對藍籌股的興趣並不高。

  “1萬億債務替換有很多可操作的手段,它向市場傳達了一個信號,就是政府會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上海一位大型資産管理公司投資經理判斷,這只是存量替換而並非增量,不會帶來明顯的增量資金入市。

  在一家中字頭保險資管機構的投資經理呂林(化名)眼裏,這個消息利好銀行股乃至整個大盤,但不會催生資金大規模由成長股騰挪至藍籌股。

  “這個消息出來,相當於封殺了大盤的下跌空間。”呂林説,近期市場一直擔心繫統性調整,但如今,持有成長股的機構不再擔心這個因素,資金也敢於繼續玩成長。

  從投資邏輯而言,地方債務替換的政策對銀行而言是直接利好,可以降低銀行呆壞賬的風險。不過,機構對此的興致並不高。

  “過去兩年銀行股估值低,就是因為市場擔憂壞賬要爆發。這些有風險的地方債務替換掉,銀行股理論上還有20%的上升空間。”呂林坦言,在實際操作上,是否將部分資金由成長股騰挪到銀行股,他還在猶豫和考慮。

  “銀行股上漲的邏輯是風險消除。但在資本市場,傳統行業轉型的故事會比風險消除的銀行股更性感,股價彈性更大。”呂林舉例,今年以來,漲幅排在前的標的至少有一半是傳統行業觸網、轉型的公司,如青島海爾(600690.SH)、小商品城(600615.SH)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