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讀: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 發佈時間:2015-05-03 07:28:34  來源:新華網  作者:陳煒偉  責任編輯:張明江

  擺脫老路徑 探尋新動力——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讀之二

  4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指出,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當前,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在研判大勢,擺脫老路徑,重視新變化,培育新動力。

  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首先要擺脫老路徑。

  經濟學領域的“制度依賴”,強調的是制度變遷過程中舊有發展模式的“慣性”。這種慣性,恰是我國當下經濟發展方式要擺脫的粗放增長“老路徑”。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在強調重視下行壓力的同時,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在新常態下,各級領導幹部領導經濟工作要擺脫舊的路徑依賴。

  “現在還有一些地方在增長速度與預期出現較大差距時,既沒有認識到這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本表現,也沒有以積極的態度適應新常態,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認識不足、執行不力,總想重回粗放投入、盲目擴張的老路。”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沈坤榮認為,適應新常態做到知行合一面臨著艱難選擇,根子在於缺乏應對新常態的創新思維和方法。

  我們必須看到,增速放緩是經濟發展規律和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結果,要擯棄追求轉方式又怕經濟減速的“葉公好龍”心態。面對結構調整陣痛,絕不能因噎廢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余斌認為,積極引導市場預期、重視短期需求管理是必要的,可以延緩經濟下行。但政策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加大供給側調整力度,供給側減量和結構調整、升級,達到與需求側相適應的新水準,才能實現轉型再平衡。

  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也要重視新變化。

  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表面上是經濟增速的換擋,實質是增長動力的轉換和接續。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增速下臺階、品質上臺階的特徵逐步顯現。

  會議認為,一季度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就業形勢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全面深化改革紮實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逐步深化,需求結構、生産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産品結構、商業模式發生幅度較大的調整,一些新的增長點破繭而出。

  從産業結構看,服務業佔GDP比重首次過半,經濟結構正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從需求結構看,投資與消費“再平衡”,投資增速有所放緩,消費仍然穩健,特別是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同比大幅增長。

  “中國經濟在分化調整中,一批新産業、新業態、新主體在加快孕育,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步伐比較明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説。

  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更要加快培育新動力。

  “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縮,內部多種矛盾聚合,經濟運作走勢分化,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中央政治局會議做出這樣的判斷。

  面對傳統動力的減弱,必須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雙引擎”,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説,培育增長新動力的關鍵在於創新,包括産品創新、生産組織方式和工藝創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等。

  此次會議明確,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我國經濟實現動力轉換的關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穩步有序推進化解過剩産能工作。

  創新驅動,制度先行。日前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説,《意見》通篇貫穿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線,通過改革加快破除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制度先行、改革先行,儘快擺脫傳統增長路徑依賴。越早改革越主動,越早改革代價越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