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三論如何看待新常態下新變化

  • 發佈時間:2015-04-18 10:02:15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結構決定發展後勁,結構失衡越久,越會導致經濟問題的積重難返。新常態下,我們看到的一個令人欣喜的新變化,正是經濟結構出現新的優化。

  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跑贏GDP增速;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9%,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從需求結構看,消費是“三駕馬車”中貢獻最大的,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5%。從産業結構看,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51.6%,高於工業8.7個百分點;工業內部創新升級步伐加快,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裝備製造業增長7.7%,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0和1.3個百分點;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從區域結構看,東部地區的引領作用明顯,適應經濟新常態並加快轉型升級的地區,經濟活力很大。這些數據和事實表明,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品質更好,結構更優,後勁更足。我們堅定調結構、促改革,看似暫時犧牲了一點速度,卻贏得了結構的進一步優化,為中國經濟在較長時期保持中高速增長奠定了重要基礎。

  毋庸諱言,調結構面臨的是利益取捨之難,其實質就是如何看待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霧霾要治理,過剩産能要化解,鋼鐵、水泥等15個重點行業的落後産能要淘汰,可能意味著經濟增速下降、財政收入減少以及再就業等難題。然而,如果死守著傳統增長方式不放,則不僅影響發展品質,也會失去新一輪發展的先機和動力。今天,從移動互聯網、積體電路、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興起,到智慧製造、分佈式能源、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等新型製造和服務業態發展,再到“網際網路+”對傳統行業的“風口”帶動,可以説,誰善於培育新的增長點,誰率先向中高端水準邁進,誰就能贏得長足的發展。固然調結構有陣痛,“老速度”放緩了,“新速度”一時可能上不去,當前利益或有損,但長遠則會獲益。

  當然也要看到,新常態下經濟結構雖然出現新的優化,但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依然需要我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推進簡政放權,向改革要動力。去年中央層面政府核準的投資事項比2013年減少40%,這有利於更好實現企業自主投資,更好適應地方發展需要,更好釋放投資巨大潛力。從小微企業環境的改善,到科技成果轉化通道的打通,創業、創新的活力不斷釋放。面對調結構、促改革的艱巨任務,惟有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不斷消除機制體制攔路虎,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更好地挖掘潛力、釋放活力,使需求結構、産業結構、城鄉結構、空間結構從根本上得到優化,才能使我國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夯實經濟社會發展根基。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儘管面臨一些風險和矛盾,但時和勢于中國經濟總體有利。保持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不失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著力全面深化改革,我們定能實現在發展中升級、在升級中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