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學界熱議中國經濟“平衡點”:政策該出手時就出手

  • 發佈時間:2015-04-17 07:12:26  來源:新華網  作者:綜編/黃博陽  責任編輯:馬藝文

  

  2015年中國經濟首季報昨日揭曉,7.0%的GDP數字和多項經濟綜合指標的出爐,既表明瞭經濟下行的壓力,也顯示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學界、業界如何看待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未來將如何發展?“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的平衡支點應該如何協調?

  “中國經濟在告別人口紅利、入世紅利和國際産業轉移紅利之後,步入中速增長區間,是非常自然的增長邏輯”,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章玉貴認為,穩增長固然是今年經濟工作的規定動作,不過中國經濟若要避免蕭條經濟週期來敲門,亟需撥開經濟增長的迷霧。

  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表示,應該真的認識到中國經濟已進入新的階段,以前推動經濟增長的舊的動力,如出口、投資、製造業和房地産等都已發展到一個瓶頸,都面臨著非常痛苦的一個轉型。經濟學家潘建成也指出,必須要注意在增速換擋過程中,部分行業、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劇烈陣痛,並由此引發相關風險。

  事實上,如何做到減速而不失速已經成為學術界對中國經濟的最大關注點。經濟學家毛承之認為,穩增長首先就要穩貨幣。從廣義貨幣增長波動以及中國傳統的經驗數據來看,央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科學精準,以減少廣義貨幣增長波動次數與頻率失衡。

  而經濟學家連平則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建議貨幣政策“該出手時就出手”。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也認為,穩增長需要出重拳,應當從穩定匯率、降息、降準、增加支出、減稅等五方面進行政策調控,尤其是降息降準和加大投資力度。

  事實上,中央政府不僅在金融手段上實現了調控工具的創新,在投資領域亦已備好多個既利民生,又穩增長的系統工程。自去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已陸續推出“七大工程包”和“六大領域消費工程”。經濟學家張其佐表示,這兩大抓手幾乎包括了主要穩增長領域,是阻止經濟繼續下滑的果斷科學決策,也是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平衡的重大舉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今年兩會期間安排的各項政策措施,包括任務都在加快落實當中,它的效果在未來會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范劍平分析表示,今年下半年經濟出現企穩和小幅回升的概率非常大。按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來看,去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加速下跌引起企業“去庫存”。只有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見底了,企業要開始“補庫存”,就會使經濟起到回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