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湘鄂贛31市納入中三角城市群 GDP將超京津冀

  • 發佈時間:2015-04-17 06:59:09  來源:新京報  作者:新京報  責任編輯:馬藝文

  為指導與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一體化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昨日對外發佈《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涉及湘贛鄂三省、31個市。

  規劃指出,

  長江中游城市群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但當前,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機制還有待完善。

  規劃列舉了現存的一些問題,如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産業結構和空間佈局不盡合理、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平衡等。

  根據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將推動完善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共建共用的一體化發展機制,走新型城鎮化道路,著力推進城鄉、産業、基礎設施、生態文明、公共服務“五個協同發展”。

  據了解,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出臺後國家批准的第一個跨區域的城市群規劃。從規劃中可以看出,長江中游城市群被定位為中國經濟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和“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

  規劃提出,到2030年,長江中游城市群要發展成為我國經濟增長與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和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城市群。

  亮點1

  構建多中心格局

  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合理控制人口規模和城鎮建設用地面積,進一步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國際化水準,完善合作工作推進制度和利益協調機制,引領帶動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協調互動發展。

  亮點2

  落戶農民入城鎮社保

  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範接入城鎮社保體系,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亮點3

  逐步消除戶籍壁壘

  逐步消除城鄉區域間戶籍壁壘,促進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佈和社會融合。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健全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制度,推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消除高校畢業生流動就業的制度性障礙,允許高校畢業生在就(創)業基地落戶。

  亮點4

  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制度促進基本醫療保障政策對接,探索實施異地就醫結算和“醫保直通車”制度,推動社會保障卡在城市群內通用,逐步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亮點5

  建設城市群“綠心”

  加強應急聯動機制合作,建立突發環境事件快速通報機制,共同應對區域突發性生態環境問題。聯手防治大氣污染,實施城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構建以幕阜山和羅霄山為主體,以沿江、沿湖和主要交通軸線綠色廊道為紐帶的城市群生態屏障,建設城市群“綠心”。

  亮點6

  推行旅遊“一票通”

  整合發展長江三峽-荊州-長沙-洞庭湖(岳陽樓)-武漢(黃鶴樓)-九江(廬山)-鄱陽湖-南昌(滕王閣)沿江旅遊線路,共同打造高鐵旅遊走廊等精品旅遊路線和國內外知名旅遊品牌。實施旅遊資訊互通,探索推行旅遊“一票通”。

  亮點7

  參與“一帶一路

  積極參與和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依託亞歐國際鐵路貨運大通道、東盟國際大通道等國際貿易通道,完善對外交通網路,降低貨物運輸成本,引進一批國際採購集團、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國際航運集團,構建多層次對外交通運輸通道,著力擴大國際貿易。

  亮點8

  實現通關一體化

  完善口岸綜合服務體系和口岸聯絡協調機制,推動口岸管理相關部門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和“單一窗口”建設。推動沿江通關協作,實現區域通關一體化,全面推進“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模式。

  亮點9

  建設快速鐵路網

  加快推進快速鐵路建設,形成覆蓋50萬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鐵路網。建設杭州經長沙至昆明、合肥至九江、南昌至贛州、贛州至深圳、九江至武漢、武漢至西安、懷化經邵陽至衡陽、重慶至鄭州等鐵路;建設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等城際鐵路。

  亮點10

  實施“回歸工程”

  鼓勵海內外楚商、湘商、贛商返鄉投資興業和外出農村勞動力回鄉就業,把先進管理經驗和生産技術帶回家鄉。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吸納返鄉人員參股等方式,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

  【解讀】

  社保跨區域轉移 實現就近城鎮化

  對於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昨日,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于合軍介紹,關鍵在於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或者説核心是解決“人的城鎮化”的問題。

  于合軍稱,長江中游城市群既有像武漢、長沙這樣的特大型城市,面臨著人口擁擠、交通堵塞的城市病,同時,廣大農村地區發展比較落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2%多一點。

  于合軍表示,在這個區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除了構建多中心協調發展格局,還將促進省際毗鄰城市組團發展。“我們在規劃裏也點到了很多次區域合作,像‘鹹岳九’,就是咸寧、岳陽、九江的小三角,‘新宜萍’也就是新餘、宜春、萍鄉與湖南長株潭城市群的合作等等,通過這種城市群的組團發展來帶動整個面的發展。”

  對於就近城鎮化,于合軍稱,城市群發展,就較好避免了單一城鎮發展存在的弊端,比如通過促進城市群間大中小城市的發展,為城鎮棚戶區建設、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機遇。同時,通過更大區域實行社會保障跨區域無障礙轉移,公積金異地存取自由,戶籍制度改革,對整個區域實行轉移接續無障礙推進,使農民有了更大範圍選擇,就近市民化更加便利。再通過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使小城鎮與中心城市快捷相連,為多點發展特別是小城鎮發展帶來機遇。

  三中心城市已建立高層協調機制

  于合軍認為,跨區域城市群規劃,重點和難點是如何讓城市群中各個單元城市能夠一體化發展,協同發展。

  于合軍介紹,三個中心城市間,利益銜接和協調機制已初步建立,比如武漢、長沙、南昌已建立了高層協調機制,每次省會城市會商會都有明確的主題和具體的成果,陸續簽署了宣言、紀要、綱要等協議,推出了公積金可以異地存取、社會保障無障礙轉移的措施,建立了商事活動認證的一些標準等。

  他認為,隨著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未來要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長江中游城市群首先建立的聯動機制,將為國家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和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可供借鑒的經驗和做法。

  在規劃落實方面,于合軍表示,國家層面將儘快建立指導合作聯動的高層協調機制和工作務實推進機制,統籌謀劃城市群發展重大事項,協調解決突出問題。

  打造産業集群再明確各城重點方向

  如何處理城市群建設過程中,城市、産業同質化等問題?于合軍認為,要辨證地看,在一定區域實現一定程度的同質化,有利於聯手打造産業集群,增強這個區域主導産業的競爭力。“如在規劃裏面提出要打造先進製造業中心、高技術産業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這三個中心對於幾大板塊、對於各個城市都是適用的。”

  于合軍解釋,在這種情況下,同質化的核心是要避免惡性競爭和內部的相互蠶食。這需要對大的主導産業框架進行細分,如規劃就對各城市産業發展重點方向進行了明確。“生物産業重點要在哪兒發展、光電産業重點在哪兒發展、家電産業要在哪兒發展等等,在一些細分行業上也對城市群內部各個城市進行了不同要求,從而推動構建産業上中下游協同配套的格局,形成整體合力。”

  對話

  “GDP超越京津冀只是時間問題”

  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協同發展時,哪些方面可以開展重點合作?昨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潘家華曾在湘鄂贛三省深入調研、考察,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重要成員。

  新京報:三個城市群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潘家華:最大的挑戰是“中三角”目前沒有很明顯的優勢産業。而區域發展需要産業支撐,否則發展水準、規模都會受限制。

  新京報:長江中游城市群可以在哪些方面重點合作?

  潘家華:首先要實現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這是其他合作協同的前提。打通三個城市群要實現黃金水道的貫通,以武漢為中心的高鐵網路的貫通,高速公路體系的完備。要做到從武漢出發,2小時內可達合肥、長沙、南昌、鄭州等中部地區城市。

  其次是産業的協同。武漢光谷高新技術園區應該對周邊城市起到帶動、輻射作用,就像北京中關村對河北、天津的輻射力一樣。另外,迎著“中國製造2025”的契機,“中三角”形成新的城市集群,一定要找好産業定位,像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電池研發、生物質能、生物沼氣,都可以是重點發展的産業。

  旅遊方面,三地也有很大的協同發展空間。中部地區有山有水,有著獨特的休閒文化資源,應當充分發揮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三大名樓的名片作用。

  新京報:有報道稱“中三角”GDP會超過京津冀,可能嗎?

  潘家華:超越京津冀只是時間問題,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優勢和潛力,會讓它在未來5到10年間超越京津冀,我對此持樂觀的態度。

  因為在新常態下,東部沿海進一步增長的潛力、空間受制約,增速會放緩。而中部地區發展潛力巨大,經濟增長的速度、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從國家戰略來看,在中、東、西、西北這四大板塊,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這三個支撐帶中,中部最有潛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