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扶貧既要授人以魚 更要授人以漁
- 發佈時間:2014-12-03 17:09:51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孫業文
中國網財經12月3日訊 在《21世紀資本論》中,作者皮凱蒂提出了一個極為簡單的邏輯:由於資本的收益率(r)通常大於相應的經濟增長率(g),因此擁有資本的富人得到的會越來越多,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此觀點一齣,歐美世界一片譁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皮凱蒂説揭開了皇帝的新衣,讓資本主義國家信奉的市場經濟暴露出致命缺陷:只能保證效率,卻無法保證公平。也就是説,由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搭建的這套理論體系,只能解決生産環節的問題,卻忽視了分配環節,而這其實才是決定人們福利水準的最關鍵因素。
既然市場只能解決生産環節的效率問題,不能解決分配環節的公平問題,而政府擅長解決分配環節的公平問題,但不擅長解決生産環節的效率問題,那麼,未來的改革就應該各取所長,一方面,讓看得見的手著力於在分配環節促進公平,另一方面,讓看不見的手著力於在生産環節提升效率。
具體到實際操作中,意味著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要更多更深入的合作,這種合作必須是對等的,而不像以往那樣“政府為主、市場為輔”。但是,讓政府和市場雙方卸下心防走到一起是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務之急是從一些可行的試點開始突破。
第一類是在公共建設的投融資環節嘗試PPP模式。所謂PPP模式,即“公共部門-私人企業-合作”,指的是公共部門通過與私人部門建立夥伴關係,共同提供公共産品或服務,是20世紀90年代後出現的一種新的融資模式。據國研中心測算,到2020年,與城鎮化相關的融資需求約為42萬億元。根據43號文和《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的規定推演,未來地方政府性債務主要由一般政府債、專項政府債和PPP債構成。可見,應對未來幾十年城鎮化的資金缺口,PPP模式被委以了重任。目前PPP模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2013年中國PPP項目的累計總投資為1278億美元,和同類型新興市場比有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2013年新增的PPP投資額僅為7億美元,而2013年城投債的發行量則高達9512億元,若PPP模式成功替代城投主導的融資模式,其發展空間巨大。
鳥巢就是一個成功的PPP案例。企業參與組建項目公司,負責融資、建設工作。項目竣工後,項目公司在30年特許經營期內負責國家體育場賽會運營、維護工作,待運營期滿將國家體育場移交給北京國有資産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這個過程中,政府解決了公共建設的資金缺口問題,讓更多的老百姓受益,同時私人資本的專業參與也提升了項目的經營效率。
第二類是在社會援助等公共福利領域嘗試政企合作。傳統來講,社會援助等公共福利完全是政府的職責,但這造成了很多問題:一是政府的財力有限,尤其是現在地方債務負擔較重,土地財政收入增長放緩。二是這個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權力尋租和腐敗現象,造成國家損失。三是援助帶來的福利是不可持續的。為此,協調發揮政府和市場的力量、加強政企合作是很好的解決方式。
中國有很多貧困地區,在純粹利潤導向的市場經濟中,企業很少願意來這裡投資。因此,扶貧當中的政企合作和模式創新就十分必要。這方面,很多企業做了很有益的模式創新。例如,萬達集團和國務院扶貧辦、貴州省扶貧辦與貴州省的貧困縣丹寨縣共同開創了一種“企業包縣,地方脫貧”的模式。企業作為私人資本不是簡單捐款,而是投資建立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既讓地方脫貧,促進公平,又讓企業獲益,提升效率。企業將在當地建職業學校,並從那裏定期招聘人才,這一方面讓當地人學會賺錢、解決就業,促進公平。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企業的勞動力成本,提升經營效益。扶貧,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推而廣之,如果説過去三十年政府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那麼新常態之下,制度建設實際上已經取代經濟建設,成為新的政策中心。制度建設不同於以往簡單的經濟建設,是一種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的全方位改革。那麼,這種全方位的改革應該如何推進?十八屆三中全會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但這是不是意味著過去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政府要退出干預,完全讓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並非如此,我們既要看不見的手,也需要看得見的手,只不過,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必須轉變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