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將加大 鼓勵推廣TOT模式
- 發佈時間:2014-11-27 07: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昨日(11月26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即 “國發60號文”,以下簡稱《意見》)其中一項專門提到推進市政基礎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
其中包含主要內容有:改革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模式;積極推動社會資本參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價格機制。
強調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明確了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
調整後城市類型由四類變為五類七檔,小型、中等、大型、特大型和超大型城市的人口劃線分別為20萬、50萬、100萬、500萬和1000萬。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表示,新的城市規模標準更易體現規模經濟的優勢,“有很多研究表明,大概是兩百萬到五百萬之間的城市是最符合規模經濟的,就是從效率的角度來説,可能是最合理的。”
而這也意味著,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現在我國一些縣的基礎實施領域將被擴充,交運、供水、污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資訊化基礎設施、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的投資需求都會增加。
《意見》稱,要按照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要求,把有條件的縣城和重點鎮發展為中小城市,支援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吸納農業轉移人口的能力。
此外,國家還將選擇若干具有産業基礎、特色資源和區位優勢的縣城和重點鎮推行試點,加大對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引入市場機制的政策支援力度。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今年四季度也曾表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許多矛盾集中在資金上。我國社會資本不僅雄厚,而且對投資城市基礎設施有相當高的熱情,關鍵要看會不會用好這些資本。他指出,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業服務價格形成、調整和補償機制,打破“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吸引社會資本搞基礎設施建設。
TOT模式或將普及
《意見》提出,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城鎮供水、供熱、燃氣、污水垃圾處理、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和處理、城市綜合管理、公園配套服務、公共交通、停車設施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政府依法選擇符合要求的經營者。
北京大岳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告訴記者,城鎮化42萬億元的資金需求,意味著公私合營的PPP模式可挖掘的空間很大,並且合作手段可以有很多種,“利用社會資本進入市政基礎設施項目能夠將政府的戰略規劃、市場監管、公共服務與社會資本的管理效率、技術創新有機結合在一起,有助於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使得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職能,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意見》還鼓勵政府可採用委託經營或轉讓-經營-轉讓(TOT)等方式,將已經建成的市政基礎設施項目轉交給社會資本運營管理。
中國第一個污水處理TOT案例的安徽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項目,恰好在今年10月剛剛過完十歲生日。
該項目母公司柏林水務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軍告訴記者,經過10年經營,項目資本金已經基本收回,開始走上盈利軌道。
梁軍説,由於可優化空間少,TOT項目盈利空間沒有BOT(建設-經營-移交)項目大,而且這類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本來收益就不高。王小郢污水處理廠的經驗主要就在於雙方將保底水量、價格調整方案等設計責任和分擔風險的邊界厘清。
參與當時項目招標的合肥政府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外界資本的進入對整個合肥污水處理發展也産生了帶動作用,政府的運營負擔也大大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