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自由貿易迷局:TPP並非真正“自由貿易”
- 發佈時間:2015-10-06 15:01:21 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李春暉
來自美國和11個其他泛太平洋國家的部長和談判代表齊聚亞特蘭大,為最終敲定全新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細節做出努力,期間不乏外界針對TPP做出的冷靜分析。作為歷史上最大的區域貿易和投資協議,TPP其實並非“表裏如一”。
外界都在談論TPP協議對於“自由貿易”的重要性。而真相是,該協議代表了每個國家最強大的商業遊説集團,來管理各成員國間的貿易投資關係。別搞錯了:很明顯,從各國談判代表爭執不下、懸而未決的主要議題看來,TPP與“自由”貿易無關。
因不滿加拿大和美國對奶製品貿易的處理方式,紐西蘭曾威脅退出協議談判;澳大利亞不滿美國和墨西哥對糖業貿易的處理方式;美國不滿日本對糧食貿易的處理方式。這些産業均得到了代表本國利益的投票集團的支援。事實上,TPP協議的談判與自由貿易背道而馳,而上述分歧只是“冰山一角”。
對於不熟悉協議的人來説,可以看看TPP協議將如何擴大大型制藥公司的智慧財産權:美國經濟學會(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的研究指出,此類智慧財産權會令研究領域發展變弱。事實上,在美國最高法院判決Myriad公司的BRCA BRCA(乳腺癌)基因不具備專利後,美國掀起了研究創新熱潮,使得研究能以更低廉的成本進行測試。
對於美國和全世界的消費者來説,TPP協議中的條款確實會限制公開競爭,提高消費價格,並且嚴重阻礙自由貿易。
TPP協議將通過一系列看起來晦澀難解的規則變動——例如“專利聯繫”(patent linkage)、“數據專屬性”(data exclusivity)和“生物製劑”(biologics)——來操控未來的制藥貿易。結果是,制藥公司將會被允許擴大,甚至是無限期地擴大他們在專利藥品上的壟斷權,將廉價的非專利藥物趕出市場,並且通過在未來幾年內引進新的藥品,進而限制藥物仿製品競爭者進入市場。如果美國得願以償,那麼TPP協議將以上述方式操控未來的制藥行業貿易。
類似地,看看美國希望如何利用TPP協議操控煙草行業的貿易:過去數十年裏,美國煙草公司利用TPP等協議推出的外國投資者裁定機制,對抗那些限制煙草對公眾健康造成危害的條例。在這些投資者-東道國爭端解決機制(ISDS)下, 外國投資者獲得了新的起訴國家政府的權利,對於它們認為降低了它們的投資的預期盈利能力的監管採取私人仲裁。
國際企業利益集團鼓吹ISDS機制,認為在缺乏法治和可靠法院的地區,該機制對保護財産權是必要的。不過這一説法純屬無稽之談。在與歐盟的泛大西洋貿易投資合作夥伴關係(TTIP)中,美國正在尋求建立一個同樣的機制,儘管歐洲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品質方面幾乎不存在問題。
當然,投資者——不管他們來自何方——都應該獲得免於沒收或歧視性監管的保護。但ISDS機制更進一步:即使條例屬於非歧視性條例,且投資者利潤來自對公眾造成的損害,賠償投資者損失或預期利潤的義務能夠且一直都在履行。
全球煙草巨頭菲利普莫裏斯國際公司(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目前就類似案件起訴澳大利亞和烏拉圭(非TPP成員國),指控兩國要求煙草盒上必須印有警示標簽。在類似的指控威脅下,加拿大在幾年前放棄引入類似的煙草警示標簽。
基於TPP協議協商的隱秘性,目前不清楚煙草是否會被排除在ISDS機制的保護範圍內,不過類似條款會使政府難以行使其基本職能,即保護本國公民的健康和安全、確保經濟穩定以及保護環境。
想像一下,如果這些條款生效,那麼當石棉的致命危害被曝光時會發生什麼:在ISDS機制下,為了讓煙草廠商不損害公民的健康,政府將被迫賠償煙草廠商,而非關停和強迫製造商賠償受害群體。納稅人將遭遇雙重打擊——先是花錢治療石棉導致的健康傷害,然後在政府介入監管危險産品時補償製造商利潤損失。
所以毫無意外的是,由美國主導的TPP協議推出的是一個受操控的貿易而非自由貿易,這是決策過程不向非商業利益相關方開放的結果,跟別提國會代表了。
(本文作者為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和羅斯福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亞當·赫什(Adam S. Hersh),編譯自Project Syndicate,原文發表于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