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北京明確"瘦身時間表" 5年後緩解大城市病

  • 發佈時間:2015-08-24 07: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如何發展無疑最為引人注目。

  8月23日,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據這位負責人介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牛鼻子”,是關鍵環節和重中之重,對於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先導作用。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規劃》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

  上述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在牽住“牛鼻子”上,還將抓緊出臺實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等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先行啟動一批疏解示範項目。

   走內涵集約發展新路子

  “京津冀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地下水嚴重超採,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已成為我國東部地區人與自然關係最為緊張、資源環境超載矛盾最為嚴重、生態聯防聯治要求最為迫切的區域。”京津冀領導小組的負責人説。不僅如此,和長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區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京津兩極過於“肥胖”,周邊中小城市過於“瘦弱”,區域功能佈局不合理,城鎮體系結構失衡,區域發展差距懸殊。

  要想解決上述問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重中之重”。“解決北京的問題,同時也是在解決區域的問題。”研究京津冀産業佈局多年的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葉堂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認為,京津冀發展的主要矛盾在北京,北京的大城市病嚴重,但問題的解決不是單向的,而是在解決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區域經濟的合作優勢,共同發展,形成共贏的局面,各地都可以獲得經濟和社會效益。

  上述負責人介紹,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實現的目標還有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2030年形成一體化格局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此前曾介紹,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四類,既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和區域性批發市場、部分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

  而根據本次披露的資訊,三地定位分別為,北京是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國際交往四中心地位;天津市規劃建成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定位調整為四個基地,主要涉及産業轉型升級、商貿物流、環保和生態涵養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

  按照這一功能定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空間佈局確定了“功能互補、區域聯動、軸向集聚、節點支撐”的佈局思路,明確了以“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為骨架的網路型空間格局。“一核”自然是指北京,“雙城”則是京津兩市,北京和天津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引擎。“三軸”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個産業發展帶和城鎮聚集軸,這是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體框架。據這位負責人介紹,規劃綱要還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進展,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遠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