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北京環保局:電子垃圾回收地下産業規模達10億元

  • 發佈時間:2015-08-10 13:33:42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隨著電器電子産品的更疊速度加快,廢棄電器電子産品逐漸增多。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3年,我國“四機一腦”(電視機、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腦)年廢棄量達1億台,手機淘汰量為7000萬部。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主要電器電子産品報廢量超過兩億台,重量超過500萬噸,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廢棄電器電子産品産生國。

  面對每年數量巨大的廢棄電器電子産品,我國的回收處理情況卻不盡如人意。以北京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每年淘汰的廢舊冰箱、電視機、電腦、洗衣機、空調、手機已突破1000萬台,只有1/6左右得到環保處理。北京市環保局污染防治處的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市3家廢棄電器電子産品拆解利用處置單位共接收各類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僅182.72萬台。

  正規的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企業“吃不飽”一直是我國電子垃圾處理中的主要問題。相對於我國每年兩億台的主要電器電子産品報廢數量,經正規渠道進行拆解的數量僅佔1/10。環保部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資訊系統顯示,截至2014年5月19日,廢棄電器電子産品拆解量為2008.5萬台,參與拆解的企業數量為84家,其中CRT電視機1777.2萬台,佔比88.48%;電冰箱32.3萬台,佔比1.61%;洗衣機80.1萬台,佔比3.99%;房間空調器0.6萬台,佔比0.03%,微型電腦118.3萬台,佔比5.89%。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發展規劃》數據顯示,2009年北京市廢電器電子産品回收率達到70%,但進入正規企業拆解處理的僅15%。

  為了鼓勵廢舊電器電子産品流向正規回收處理企業,我國于2011年起正式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規定採用生産者延伸責任制,國家向生産企業徵收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費用,建立基金用於補貼正規的回收處理企業。

  為進一步落實條例,國務院又于2012年批准了《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基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對處理企業按照實際完成拆解處理的廢棄電器電子産品數量給予定額補貼。其中,補貼標準為電視機每台85元、電冰箱每台80元、洗衣機每台35元、房間空調器每台35元、微型電腦每台85元。據統計,截至2015年7月,我國已有106家企業進入了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基金補貼企業名單,幾乎覆蓋各個省和直轄市。

  電子垃圾回收處理企業華新綠源總經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曾表示,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華新綠源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進行電子垃圾回收,自2007年來,回收量年均達100萬台左右。但是,面向社區居民的回收一直進展不利。

  華新綠源所指的社區居民回收恰恰成為“正規軍”吃不飽的原因所在。據中國民主促進會於今年全國兩會前夕提交的《關於推動並規範我國電子垃圾處理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目前我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行業還處於粗放型的狀態,90%以上的電子垃圾都是由個體戶回收,並由小作坊處理,這種方式已形成一條完整成熟的灰色産業鏈,年産值達千億元。

  據媒體報道,早在2006年,北京市社科院相關統計顯示,北京從事電子垃圾回收的人數達30萬人。據北京環保局2014年公佈的電子垃圾數量,以最低市值計算,僅在北京,這一地下産業規模至少達10億元。

  與遊走在社區街道的個體拆解商販不同,老百姓對於我國的電子垃圾回收拆解企業的認知還很陌生。因為一些收廢品的散戶出價更高,許多居民選擇將淘汰的電器電子産品賣給他們。這些地下拆解産業鏈基本壟斷了回收資源。

  在暴利的驅使下,電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開花。備受媒體關注的廣東貴嶼鎮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從事廢舊電器電子收購,至今已發展成回收、拆解、再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産業鏈。據估算,貴嶼每年拆解處理廢舊電子電器超過百萬噸。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維持正常生産和運轉,吃不飽的正規企業不得不從“散戶”手裏回收電子電器,由此産生了惡性競爭。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2013)》顯示,近年來處理企業數量的快速增加,促進了行業的穩步和均衡發展,同時電子拆解企業間貨源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秘書長唐愛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坦言,去年行業裏就出現過一些企業為了爭搶貨源而提價,用惡性競價的方式取得貨源。

  “甚至有些電器送到企業時值錢的部分已經被拆卸,為了保持重量,裏面加入了混凝土充數。”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固體廢物控制研究所教授蔣建國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説。而根據相關規定,上述正規企業只有在完成整機的拆解處理才有相關補貼,並不包括零部件或散件。

  在個體回收模式佔主導的情況下,電子垃圾處理手段大多采用手工拆卸、焚燒、強酸萃取、填埋以及丟棄等方式。如此處理産生了大量的重金屬和有毒物質,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也造成了寶貴資源的浪費。

  中山大學的一項調研報告顯示,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貴嶼地下水便因重度污染而無法飲用。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安太向接受《財經國家週刊》採訪時曾表示,電子垃圾的拆解、焚燒污染主要來源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和顆粒物。這些物質散發于空氣中將對人類身體産生嚴重影響。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進中央關於規範我國電子垃圾處理的提案引起了關注。提案建議嚴格監管源頭電子垃圾的總量,嚴禁國外電子垃圾流入境內;同時加強電子垃圾處理的制度設計,理順管理體制,明確相關部門的職權,落實監管責任;同時建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準入機制,建立可追溯的資訊監管渠道,採用物聯網、電子標簽、大數據技術等建立一套電子垃圾科學回收的資訊化系統,提升回收環節的專業化、資訊化水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