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建市行政副中心 行政事業單位成建制整體轉移
- 發佈時間:2015-07-14 15:21:22 來源: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責任編輯:吳起龍
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表決通過了北京市委、市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其中提出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論證,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設。北京行政副中心將如何建設?有哪些規劃?今天上午,北京市規劃委作出了權威介紹。
從現實情況看,通州具備哪些承擔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設的基礎條件?
北京市規劃委表示,通州經過二十多年的基礎設施的投入和發展建設,已經具備承擔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設的基礎條件。在交通方面,北京地鐵一號線、6號線等建立了北京中心城和通州的便捷聯繫,六環路、京哈、京津塘高速使通州具備了良好的對外交通條件。公共服務方面,中心城優質資源開始向通州轉移,已經有十余家中小學和醫院在通州開辦分校、分院。同時,通州的城鎮建設用地得到了有效控制,空間資源較為充足,根據初步梳理通州區可利用土地資源約55平方公里,為功能疏解預留了充足的空間。
但同時,通州也存在吸引大量居住人口,産業和居住不均衡,産生的潮汐交通壓力巨大,城市綜合功能有待於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整體發展水準比較低,新城建設品質不高,與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規劃建設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要通過更加科學的規劃發展建設予以解決。
從規劃的角度,通州作為北京行政副中心,有哪些考慮?
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表示,要把通州的規劃放到京津冀更大的尺度中考慮。她説,北京現階段的城市病是世界特大城市發展中的一個階段,而國內外這些特大城市,例如東京、首爾、巴黎、倫敦等,在應對“大城市病”問題時,往往都採取了面向區域推動城市群發展,以及建設副中心、新區和新城等方式,來疏解城市中心區過於聚集的功能,也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效,這給北京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借鑒。另一個經驗就是,國外特大城市建設副中心、新城和新區,往往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導下來進行的。現在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下,我們有更多中央政策、資源配置條件和更大的工具手段去推動北京城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設。
同時,要把通州放在全市疏解的大局中來考慮,要結合中心城功能疏解促進通州的産城融合和職住均衡,把適宜的行政事業單位功能成建制整體轉移過去,從而帶動一些商務、文化、會展等功能聚集,通過功能的聚集,逐步帶動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轉移。
另外是基礎設施先行,加快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對外交通快速便捷、內部交通人性化的交通系統。要進一步加大軌道交通的建設力度,建立通州和中心城的快速便捷聯繫。在建設過程中,要努力避免大院、大社區分割路網,道路網系統不合理、密度低,行人自行車出行環境差的模式,要加大道路網密度、打造小尺度街區,力爭實現通州道路網密度達到現狀中心城道路網密度的1.5倍以上。
北京聚焦通州,加快行政副中心建設,它的歷史演變是怎樣的過程?
從通州功能定位的發展演變看,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設,不是現在才提出來的,而是經過了長時間的醞釀和深入思考。第一個階段,是在1993年提出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通州是北京14個衛星城鎮之一。
第二個階段,是在2005年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中,明確了通州是北京面向未來重點發展的三個新城之一。它的定位就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職能疏解和新的産業集聚的主要地區。同時,在這份十年前的規劃中,提出了在通州預留發展備用地,作為未來行政辦公用地使用。
第三個階段,是城市副中心的建設,這是在2012年6月,北京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提出“落實聚焦通州戰略,分類推進重點新城建設,打造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
現階段的通州,作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定位,代表著通州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更高的發展階段,它不是在空地上建新的城市,而是在二十多年發展基礎上的優化和升級。